注射室护士工作的几点体会
2013-01-30任广杰于春飞
王 晶 任广杰 于春飞
注射室护士工作的几点体会
王 晶 任广杰 于春飞
注射室护士;工作体会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患者为上”整体护理模式渗入到护理工作中,作为注射室护士,如何将整体护理纳入整个护理工作中是值得注射室全体人员共同探讨的题目。注射给药是治疗各种疾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多数患者对“打针”会慌张和害怕,甚至逃避和躲闪,不配合操作,如何开展工作,调整患者的心态,指导患者配合操作,使药物保质保量注入患者体内,达到应有疗效,使患者达到治疗的最佳状态,是注射室全体人员的共同目标。笔者多年在注射室工作,总结出了一点工作经验,与同仁共享。
1 注射室护士素质的要求
1.1 应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本”为护理理念,“以外塑形,内练素质”,打造护理品牌,着装统一整洁,佩戴胸牌,淡妆上岗。用语要统一规范,实现护士的语言美,举止要大方得体,开展人文服务,体现护士的行为美。注射室护士工作繁忙,要注意劳逸结合,经常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以保持清醒的头脑,饱满的精神和灵敏的反应能力,时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地调整自我心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患者、什么样的状况都要始终如一的保持正确的平和的心态,并注意个人的情感和情绪,不论悲喜均应克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蔼亲切与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关怀、理解、体贴和影响、关照每例患者。
1.2 注射室护士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临床操作能力尤其是注射室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要尽力做到“一针成功”,是做好护理工作,满足患者需要的重要条件,只有抓“三基”理论知识学习,苦练基本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才能熟练地做好每一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2 注射给药要求
注射给药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大多数人在接受注射时都会有紧张和恐惧心理,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状态,针对患者的心理症结,耐心给予疏导、用温和亲切的语言指导患者,让患者在注射给药的过程中,放松身心,愉快的接受注射给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对于儿童和成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及对症施治。
2.1 新生儿期此期患儿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易受不良因素的侵袭而发病。护士在给患儿注射时,应注意室温,做好保暖和皮肤清洁等护理。注射结束后,嘱家属切勿给患儿穿尿不湿及不透气衣物,避免感染。
2.2 婴儿期此期(1个月~1周岁)患儿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建立条件反射,情感反应逐渐萌芽,并出现简单的意识活动。在给患儿注射时,使患儿感到好似抚摸,分散期注意力,应做到轻、稳、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3 幼儿期此期(1~3周岁)患儿的心理特点除感知觉外,以情绪体验为主,心理表现为任性,对周围事物表现为似懂非懂,而且处在医院环境中,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及一些医疗器械会产生恐惧感,使其处于不安定状态,此时对患儿应耐心诱导,给予语言和物资鼓励,使其处于安静状态,利于注射。
2.4 学龄前期此期(2~7周岁)患儿的心理过程如感知觉、情感、意识、行为等多以人的思维、语言为基础,既能用语言和行为等交流感情。对此期应主动接近患者,转移其注意力,使患儿心情放松,易于注射。
2.5 学龄期此期患儿的心理过程发育已接近完整,已经接受了学校教育,有集体感和荣誉感,自控能力也比较强,已明白注射是为了治病,多数能配合治疗,少数不合作的患儿,对其应表现出尊重、热情、体贴,必要时也可使用严肃态度,取得患儿配合。总之,在给患儿注射,无其他工作人员时,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注射前向家属说明如固定不好,患儿挣扎乱动,会有断针的危险等。说服、指导家属与护士配合,消除患儿紧张害怕的心理,利于注射。另外,对高热惊厥患儿,在注射前应尽量让患儿饮适当热饮,俯卧位,动作轻巧迅速,减少不良刺激,防止抽搐的发生。
2.6 成年人有很多成年人在得知要开始打针时就有害怕和紧张情况,出现头晕、虚汗、站不稳等情况,个别紧张过度者,需分散其注意力后再进行注射,还有一些人因紧张和害怕而出现晕针情况,采取的方式是:除想办法分散注意力外,还向患者讲明如果晕针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增加护理人员的推注难度,患者自身还会感觉疼痛加重等情况。一般情况下,经过解说和分散注意力,大部分患者能放松下来,护士在注射时加以按揉缓解患者疼痛,患者的紧张与害怕随之消失。
3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3.1 注射前护士要仔细核对,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准确无误。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同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注射前用中指或食指轻按注射部位,感知肌层薄厚及有无硬结,选择合适注射部位。注射时掌握两快一慢的原则,结束后按压5~10min。注射结束后,应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不要做剧烈运动,如患者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行走不便,要严密观察,必要时请医生检查。
3.2 药物使用前需做过敏试验,并密切观察有无异常或不适,如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结,可热敷、硫酸镁湿敷、马铃薯切生片贴敷等,促其吸收。
3.3 做好保护性医疗,注射时给予屏风遮挡,注射结束后要保守医密。
4 注射护理人员工作时的体会
护理工作是临床治疗、患者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射工作时,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专业技术和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注射技术技巧外,应具备有良好的护理医德,掌握患者心理学和自身良好的状态,才能做好护理工作,为患者排忧解难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 夏凡.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新思考[J].护理研究,2012,26(1B):171-172.
[2] 陈霞.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实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6):4893-4894.
[3] 陈锦苏,叶丽芬.浅谈儿科特色注射的工作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65-366.
[4] 高俊茹,胡晓燕,杨珊,等.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齐鲁医学杂志,2013,28(1):81-83.
R192.6
A
1673-5846(2013)09-0491-02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