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高峰时段护理工作的应急管理
2013-01-30王毅
王 毅
急诊高峰时段护理工作的应急管理
王 毅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突发高峰时,如何制订合理的急诊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组织协调有力,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全科调配,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反应迅速,保证了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急诊高峰时段;护理工作;应急管理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突发高峰时,如何进行应急管理,2012年我科在原有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组建急诊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组织协调有力,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全科调配,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反应迅速,保证了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内容如下。
1 组建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1.1 成立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科副护士长任副组长,各护理小组组长为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的成员。
1.2 实施护理组长24h值班制检查当日班次的工作及人力资源的协调,参加并指导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协助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特别是加强中午、晚上以及节假日期间,护士长不在岗时,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管理。
1.3 制订应急程序和应急预案。
1.4 合理地调配急诊科护理人员既要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又要防止人员的浪费,做好统筹安排,建立护士通讯录,记录每天休息的护士名单,制订第一、第二梯队听班人员,要求手机24h开通,随叫随到,如有事离开本市要向护士长请假。
1.5 护士长掌握工作动态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合理排班,弹性排班,特别是中午、晚上以及节假日期间,门诊不开诊时增加值班人员。
1.6 在急诊科建立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组长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遇重大、突发事件时,建立护理组长、护士长(科主任)、护理部(医务部)上报制度。
1.7 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2 应急设备和物资准备
监护仪、除颤仪等大型仪器设备采用实物储备;医疗用品、办公用品、药品采用目录储备。设备与物资储备不足的对策请求上级支持,迅速调配全院资源。
3 根据工作量,启动应急管理系统
3.1 护理组长24h当班,合理地调配急诊科护理人员。
3.2 午班、中班设立加强班随时由护理组长调配;夜班繁忙时,由护理组长加强,并通知第一、第二梯队听班人员。
3.3 如遇大型突发、急救事件启动护理组长、护士长(科主任)、护理部(医务部)上报制度。
4 反复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4.1 医院和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诊高峰时段的应急演练,不断学习、总结急诊高峰时段的应急演练的经验。
4.2 在演练的过程中,使大家了解掌握预案,与此同时,还可检测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是否掌握、应急制度与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物资储备是否到位,以便及时进一步改善。
4.3 提高夜间急救护理能力加强夜间救护训练,夜间救治则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所以必须组织夜间急救的模拟、演练,使护士熟练掌握在夜间使用设备的技能,既能准确观察病情,又能及时处置。
4.4 演练的形式包括模拟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
4.5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大型突发事件的演练。
5 总结分析
逐步完善制定合理的急诊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综合以上分析。
5.1 通过组建护理应急管理系统从单一应急处理的预案,归纳出创新的“统一式应急管理系统”,经实战检验效果好。
5.2 健全有效的护理应急系统是保障急诊高峰时段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建立健全有效的护理应急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启动。应急队伍24h待命,联络通畅,做到人员在30min内进入应急状态。同时做好相关急救物品和设备、设施等保证处于备用状态[1]。
5.3 培养护士长良好的组织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协调、沉着应对,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5.4 打造一支过硬的应急护理队伍是各项工作顺利运行的保障。
5.5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及各项护理工作的完成。
5.6 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至97.76%,减少医患纠纷。
[1] 王雅妹,王莉,孙晓红.急诊甲型HIN1流感发热病房的管理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124.
R197.32
A
1673-5846(2013)09-0448-02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广西柳州 54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