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院护士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2013-01-30刘淑梅李月荣
刘淑梅 王 莹 李月荣 阚 荣
传染病院护士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刘淑梅 王 莹 李月荣 阚 荣
我国是传染病高发的国家,艾滋病、梅毒、淋病的发病率较高,传染病院护士职业相对较为特殊,在临床上易面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传染病院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相关因素,其次,就如何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染病;职业暴露;对策;护理
我国是传染病高发的国家,艾滋病、梅毒、淋病的发病率较高,传染病院护士职业相对较为特殊,在临床上易面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问题[1]。因此,对传染病院护士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1 常见相关因素
1.1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心理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及经济压力等。压力过大,有时反而会使人的机体引起抑制作用,有时反而会使动作缓慢,力量更小,手脚发颤,技术、经验、知识能力发挥不出来,使工作受到不必要的损失[2]。这样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易造成事故隐患。
1.2 物理性因素
1.2.1 非电离辐射的影响在进行紫外线强度检测和空气消毒的过程中,可引起皮肤红斑、结膜炎和角膜炎。照射时所产生的臭氧也会使护士出现恶心、胸闷、呼吸变浅、呼吸加快等症状[3]。
1.2.2 医疗锐器伤害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易出现安瓿割伤和针刺伤现象,由此而造成的皮肤刺伤,占84.2%的感染病例。同时,随着针尖被病原体污染的体液或血液带入到患者体内,易导致患者感染某些疾病。目前已证实经锐器割伤或针刺伤传播20多种病原体,其中HIV、HCV、HBV是最为常见的。另外,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或苍白螺旋体感染通常会引起淋病、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使患者被感染,因此,会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虽然发病率较低[4]。
2 对策
2.1 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宣教为有效保护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职业暴露,传染病院应深入各临床科室进行题为《职业暴露防护》的宣教。宣教对象覆盖院内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实习生和工勤人员,宣教主要是利用各临床科室的早会或科内业务学习时间,灵活主动,参与率高,效果明显。宣教内容涉及医院职业暴露的现状和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并与各临床科室讨论了传染病院目前在职业防护上存在的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气管插管和纤支镜检查中务必配备防护面具或防护目镜,并拟为所有外科医生和其它相关暴露操作的医务人员配备个人专用的防护用具。为传染病院护士进行血液抽检筛查,并建立个人档案。
2.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规范管理①医院成立了职业暴露评估专家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由评估专家组成员立即进行评估,并指导处理。②明确标准预防、安全操作规范,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③出台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和报告制度。④将感染性职业暴露分为一、二、三级暴露,按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并根据职业暴露不同分级进行不同的评估,还制订相应的处理方案。⑤规范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预防性用药、追踪和随访工作[5]。
2.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具体执行者,提高质量管理的重心和主体是护士长和护士,如何调动护士主动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的全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分组管理,分级“以训代考”的方法更能帮助年轻护士的成长,使其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动脑的习惯,对危重疑难病例、护理问题、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讨论分析,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有计划定期轮换护士配合不同的专科手术。
2.4 人人参与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前馈控制。把职业暴露防护的重点由终末管理转变为“前馈控制”和“程序管理”,使每个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订的职业暴露防护标准应更加具体和细化,操作性要强,要让护士充分了解怎样把事做正确,把正确的事做好。建立专科手术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改进反馈登记本》,各手术间设置“专科手术配合指引书”“医生留言本”“工作缺陷记录本”,“不良事件自愿报告表”,采取不点名、不署名,对责任人的处罚以教育为主,并加以保密,引导人人参与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分享缺陷教训。管理上则更多地关注问题的发现,原因的分析,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各种潜在的护理风险、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在调查项目的设置上注重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师、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2.5 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护士如果出现了职业暴露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实施预防性用药,如每日注射两次双汰芝(AZT与 3TC联合剂),每次300mg。若确认护士已经污染HBV阳性,应在最短时间内肌注100~200μg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发生梅毒职业暴露者,可用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强力霉素等预防。
[1] Puro V, Calri GD, Petrosilo N,et al. Riskof exposure to bloodborneinfection for Italian Health care workers,by job category and workarea[J]. Infect Control Hos p pidemic,2001,22(4):206-210.
[2] 杨华明,易滨. 现代医院消毒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284.
[3]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4] 刘振声,余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24-726.
[5] 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4.
R824.2
A
1673-5846(2013)09-0407-0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