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3-01-30刘亚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本品

刘亚杰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刘亚杰

抗生素;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具有抗病源微生物作用的一类物质,抗生素能有效抑制或杀灭体内病源微生物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自从1940年青霉素问世后,其它抗生素相继应用临床,包括天然发酵的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全合成抗生素。使无法治疗而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随着抗生素不断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同时由于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细菌耐药,又促使人们不断地探寻新的抗生素药物,抗生素在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且可用于治疗肿瘤、原虫、病菌及一些功能性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等,但若使用不当亦可引起许多不良后果,致使细菌耐药性产生及过敏反应不断增加。世界各国提供临床应用的抗生素约500多种,但实际常用的却不过数10种,笔者现介绍几种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 青霉素抗生素

青霉素毒性较低,偶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直接病毒,表现为迟钝、肌阵挛、反射亢进昏迷、抽搐和癫痫样发作,青霉素类鞘内注射可产生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死亡,故应少用,青霉素易引起过敏反应,是各类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常见的,包括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发生率达0.7%~10.0%,其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15%,在使用青霉素患者中,每百万人中有15~20人死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药有交叉过敏现象,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 、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若抢救不及时或不当,患者在数分钟内至数小时内死亡,各种给药途径在任何年龄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无关,据国内统计,死于青霉素过敏者约1/4发生在做皮试时。

青霉素使用以及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抢救每位医生都会处理,但应注意过敏性休克的防治,特别是患者量多,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不要因为工作量过大或值班时忙碌而疏忽。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特别是青霉素过敏史,如有上述情况则应慎用或禁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凡初次注射或24h未使用青霉素或用药过程中调换另一批号青霉素者均需做皮肤过敏试验,有青霉素过敏者,不应再做皮肤过敏试验。注射青霉素注射器不得用作注射其它药物,也不得用注射过其它药液注射器注射青霉素。

青霉素应用时临时溶解,否则不仅效价迅速降低,且易产生与过敏反应有关的青霉烯酸。局部用药可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率,应尽量避免使用。避免在过分饥饿的情况下注射青霉素因患者血糖较低时易致晕厥。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由冠头孢菌培养液中分离的头孢菌素,经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因其结构中也含有青霉素中具有的 β-内酰胺环,故有和青霉素相似的抗菌作用,这类抗生素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较多。其不良反应为:①头孢菌类的母枝与青霉素相似,过敏反应性质也很类似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也过敏,而青霉素过敏者必须慎用头孢菌素。②胃肠道反应与其它抗生素一样。使用本品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腹痛,其次是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6~10.8%。③皮肤反应,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斑丘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药物热,发生率为0.8~1.3%。④血液与其它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长期使用本品有导致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部分患者对直接库姆斯试验呈阳性反应,曾报道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降低,曾发现有一过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现象,低凝血酶原血症也曾有过报道。⑤其它不良反应,小于1%的患者中出现头痛、发热、注射处疼痛、寒战等不良反应。

3 喹诺酮类抗生素

本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抗菌药物,属奈啶酸的衍生物,与新型头孢菌素相比,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DNA的合成,主要用于G-菌所致的呼吸道、咽喉、扁桃体、泌尿道(包括前列腺)皮肤软组织、胆囊及胆管、中耳、鼻窦、泪囊、肠道等部位的急慢性感染,临床上常用的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不良反应有:①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本品可致药物积蓄。②可致肾功能障碍(BUN升高,血肌酐值升高)肝酶升高。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胃肠功能障碍,也可见过敏反应和中枢症状(如失眠头晕等)。③动物试验证实对软骨发育有障碍,最初该类药物标记是12岁以下小儿禁用,近几年来更改为18岁以下小儿禁用。④因此药对骨骼发育有影响,又能进入经胎盘和乳汁,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以免引起牙齿及骨骼发育障碍。⑤这类药物还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联合应用可引起茶碱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该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对咖啡因可能对华法林也有同样的影响,应予注意。⑥可与食物同服,但抗酸药物则抑制本品吸收应避免同服。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年来由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疾病越来越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中也逐渐被列为常用药物,常用的静脉注射药物有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虽相近似,但作用强于红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对军团菌强2倍,在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也比红霉素有效。临床上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大环内酯类药物很少有过敏反应,相对较安全,但此类药物也有很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皮疹、瘙痒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嗜睡、甚至有个别病例会出现一过性失明及大小便失禁。

药物在临床上救治无数生命,但也有少数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失去生命,作为医务人员再次提醒广大患者用药时要权衡利弊,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R978.1

A

1673-5846(2013)09-0403-02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吉林敦化 133700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本品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