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消化道出血与应用白蛋白的关系

2013-01-30蒋义贵张生君宋惠雯尤丽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门脉人民卫生出版社腹水

蒋义贵 张生君 宋惠雯 尤丽财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消化道出血与应用白蛋白的关系

蒋义贵 张生君 宋惠雯 尤丽财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住院期间上消化道出血与应用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包括隐源性)患者的资料,分两组为输白蛋白组172例,未输白蛋白组174例,观察其呕血、排黑便及胃镜检查,比较两组各项资料有无明显差异并经统计处理后,用χ2、t检验。结果输白蛋白组出血率16.80%,未输白蛋白组出血率5.75%,P<0.01,而两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应用白蛋白有关。

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白蛋白

本研究是在分析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资料基础上,分析肝硬变时,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大,血容量增加,形成门静脉高压(包括隐源性)及门静脉高压的情况,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消化道出血与应用白蛋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3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212例,女134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49.0±10.2)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输白蛋白组172例和未输白蛋白组174例,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33例,隐源性15例,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观察其呕血、排黑便及胃镜检查,采用χ2、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各项资料分析比较输白蛋白组有29例出血,其中食道静脉出血21例,胃黏膜出血8例,出血量约 600~800ml,平均(1320±260)ml,未输白蛋白组有10例发生出血,其中,食道静脉出血8例,胃黏膜出血2例,出血量为500~1700ml,平均(1280 ±220)ml。

2.2 统计分析输白蛋白组出血率16.80%,未输白蛋白组5.75%,P<0.01;而两组出血量亦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的综合病症,产生门静脉高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慢性肝病和急性肝损伤,尤其是肝硬化占门静脉高压的80%以上。因门静脉与一般静脉不同,两端都是盲端,一端起始于胃肠和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因而含有来自消化道吸收的大量营养物质;另一端进入肝脏逐级分支,最后形成门静脉终末毛细血管网,将来自消化道的血液进行解毒、利用和存储。当肝硬化时,因各种原因致大量肝细胞炎性坏死。肝细胞纤维增生及结节形成,引起肝细胞排列紊乱,破坏门静脉毛细血管网与肝小叶窦状隙的沟通,使来自消化道的大量血液回流受限,淤滞在门静脉系统,引起门静脉高压[1]。

在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统间的交通支细小,血流量少,当门静脉压增高,血液经交通途径形成侧支循环,使交通支变粗大和弯曲,出现静脉曲张。常见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细而表浅,门静脉淤血的大量漏入,使其静脉扭曲紧张,状似蚯蚓,易形成食道下端静脉曲张。肝硬化门脉高压六大原因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胃疾病、肝源性溃疡、异样静脉曲张、胃窦毛细血管扩张和肝性胃肠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性胃疾病是三大主要原因之一,肝功能损害越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疾病出血愈多,反之静脉曲张破裂为主[2],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由于肝硬变时肝功能失代偿,白蛋白的消化吸收障碍和肝脏加工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退致血中白蛋白减少,当其低到一定程度时,引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内大量的水分渗入到腹腔,形成腹水,临床上可出现腹胀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为缓解症状,除卧床休息,限钠水,加用利尿剂外,根据患者情况,予输注白蛋白[3]。白蛋白对维持血容量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起决定作用,它可扩充血容量,抑制白细胞成分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量等,有利组织的修复和控制腹水形成。但输注白蛋白控制腹水的同时,也增加门静脉血流量,当门静脉高压超过18mmHg时[4],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根据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输白蛋白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人数明显比未输白蛋白组的多,实践与上述理论相符合。综上所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与应用白蛋白有关。故建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若无肝功能显著损害或肝性脑病先兆,应尽可能加强饮食调理,以高容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而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5],通过饮食提高血液中的蛋白质量,进而尽量避免输注白蛋白。此外,如果测量门静脉脉压力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便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盲目输注白蛋白,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致消化道出血的现象。

[1] 梁扩寰,余开森.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3.

[2] 梁扩寰,余开森.门脉高压性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15.

[3] 余开森.门脉高压性腹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0.

[4] 田德安,梁扩寰.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与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1-880.

[5] 刘厚钰.肝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6.

R573.2

A

1673-5846(2013)09-0351-0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三明 365000

猜你喜欢

门脉人民卫生出版社腹水
肉鸡腹水咋防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