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

2013-01-30李向忠刘盛武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骨关节钢板现象

李向忠 刘盛武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

李向忠 刘盛武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3例(48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本组43例(48足)患者中,优良率为93.75%,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现象。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常见足部骨折,其症状以关节内骨折最为常见,发病年龄以青壮年患者为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一般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以避免出现预后疼痛、足跟变形的等症状。而手术方式中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我院为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3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3例(48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 23例,女20例,其中38例患者为单侧骨折,5例患者为双侧骨折;致伤原因28足为跌落伤,13足为车祸伤,7足为压砸伤。以Sander标准为依据,17足为Ⅱ型,21足为Ⅲ型,10足为Ⅳ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最短为1d,最长为14d,平均8.2d。

1.2 方法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患者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并利用气囊止血带对患肢小腿进行绷扎,然后从患者外踝上30~50mm处切开适当的切口,切口形状应于跟骨外侧形成“L”型,切口向下从跟腱前缘纵行延长到足背皮肤和足底皮肤交接位置,然后改为水平方向前行到第五跖骨基底近侧。将皮肤逐层切开,然后进行骨膜下锐性切剥,从而掀起皮瓣,将距下后关节面后外侧面、骰关节显露出来。然后利用克氏针对骰骨、腓骨、距骨进行固定,同时将皮瓣牵开,确保切口显露出来,同时还要对腓侧长短肌腱和皮瓣进行保护。直视下对塌陷及旋转的骨折及关节面进行撬拔复位,使关节面恢复平整,如果患者伴有严重骨折塌陷现象,则可选取同种异体骨或自身髂骨进行植骨治疗,并以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为依据对钢板进行修剪、打磨、预弯,然后将其敷贴于骨面同时用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结束后放置橡皮负压引流管,然后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最后进行加压包扎。术后不进行局部外固定,将患肢抬高30°,并放置3~4d,同时给予患者为期一周的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患者脚趾被动活动,术后第2天进行足趾及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若患者术后48~72h内未发生明显渗出现象,则可将引流管拔除,术后6周给予患者X线片检查,在确认骨折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无负重行走,同时慢慢给予患者部分负重,术后8~12周后开始完全负重。

1.3 疗效判定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为依据,将其分为四种结果,优:评分为90~100分,患者疼痛现象消失,可正常行走,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良:评分为75~89分,患者行走基本正常,伴有轻微疼痛感,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可:评分为50~74分,患者跟骨畸形复杂,伴有明显行走疼痛现象,轻微跛行,不可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差:评分小于50分[1]不可行走,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仅1例患者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现象,且经内科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为依据,本组43例(48足)患者中,26足为优,占54.17%,19足为良,占39.58%,3足为差,占6.25%,优良率为93.75%。

3 讨论

跟骨是人体跗骨中最大的一块关节,其位于人体足后下部,是构成踵的主要结构,在人体负重及行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其极易受到外界高能量损伤而出现关节内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现象,其骨折发生率约占据了全部跗骨骨折的 60%左右。患者多为中年男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传统非手术治疗方式并未取得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必须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逐渐获得了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可,但在行该治疗方式时还要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第一,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合理的手术入路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足背外侧“L”形切口,其能有效的对术野进行暴露,对软组织及皮肤血运造成的损伤较小,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切口问题的发生;第二,选择正确的手术时间,手术应在患者伤后7~14d进行,此时患者软组织肿胀现象已基本消退,可有效的减少感染及皮缘坏死现象;第三,合理的放置克氏钉,在发挥其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防止对患者跟骨内侧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第四,术后要给予患者患肢抬高、引流、功能恢复训练等措施,从而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表明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 12个月的随访,仅1例患者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现象,且经内科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说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1] 王欣,金捷,时宏富,等.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缺点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8-579.

[2] 孙德科.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3):212-213.

[3] 袁怀亮,刘意毅,赵中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6(8):124-126.

R683

A

1673-5846(2013)09-0337-02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骨手外科,吉林吉林 132600

猜你喜欢

骨关节钢板现象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