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2013-01-30黄婉茸
黄婉茸
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黄婉茸
目的探讨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静脉血栓患者为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本次试验中62例患者成功治愈,其中19例妊娠期静脉血栓患者孕期经过非常顺利,娩出胎儿正常。结论孕产期是静脉血栓疾病发病的高发期,使用抗凝、溶栓、降低血液黏稠可提高治愈率。
产科;静脉血栓;诊治;临床分析
静脉血栓是在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妇科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国内对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治愈率较高,因此临床工作也应进一步强化。本次试验对收治的产科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分析对比,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试验中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产科静脉血栓患者,年龄23~46岁,平均(28.5±2.3)岁;体重51~89kg,平均(65.9±3.2)kg;初产妇为47例,经产妇15例;阴道分娩、剖宫产、妊娠期患者分别为11例、32例和19例;产褥期29例;伴随下肢静脉曲张2例,围生期心脏病3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妊娠期糖尿病4例,前置胎盘2例、产时昏迷2例,以往有静脉血栓经验3例,肺栓塞1例;血栓部位:左下肢42例,右下肢9例,双侧颈内3例,颅内静脉窦、腋下静脉2例,右上肢1例,其它部位3例。
1.2 方法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特点为突发肿胀、疼痛、压痛,在发病的初期无明显障碍,皮肤呈现青紫或者潮红,皮肤温度升高或者不升,活动受到限制,经检查后发现股三角压痛,腓肠肌握痛试验阳性,偶尔出现喘憋、胸闷、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表现,仅有2例患者患病侧表现为沉重、肿胀、下肢静脉曲张。所有患者结合自身的临床特点表现,并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和静脉彩超多普勒超声确诊为静脉血栓性疾病[2]。
本次研究中的62例患者有16例给予双嘧达莫或者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2例颅内静脉窦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结合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其中1例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例因伴随严重肺栓塞使用内科呼吸机支持治疗,其余47例患者均为合并深部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静脉滴注60~100U/kg肝素融合0.9%氯化钠溶液500ml,每隔4~6h一次,期间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是正常的1.5~2.0倍;静脉注射10~20万U尿激酶加入5%葡萄糖液,一天一次,连续服用7~10d;静脉滴注80mg川穹嗪、16~20ml复方丹参液、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一天一次,连续滴注10~20d,口服潘生丁或者阿司匹林,连续治疗 6个月[3-4]。
2 结果
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成功治愈,其中19例妊娠期患者经过治疗,孕期经过非常顺利,且分娩出的胎儿无畸形儿或者窒息儿。
3 讨论
静脉血栓疾病流行特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静脉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流行病学的资料均有限。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孤独性肺栓塞患者中无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0%左右,40%~50%有症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无症状肺栓塞;国内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为0.05%~0.20%,而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04%~0.14%[5-6]。妊娠期妇女血容量生理性增加,血流速度下降,静脉血管扩张,以上变化均由孕酮和雌激素介导的。产科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为孕产期中导致血栓形成的生理因素形成静脉血栓,孕期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改变是日后胎盘剥离创造了预防性止血的保护条件,同时其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会[7]。血栓发生危险事件可一直延续到产后12周。本次研究中,最长病例在产后60d发病,遂来医院就诊。有研究资料表明,静脉血栓发生与围生期心肌病、妊娠期高血压、慢性高血压、有静脉血压史、下肢静脉曲张、原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重度子痫等疾病有关联,以上是产科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8]。
3.1 诊断产科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疼痛、水肿、气短、胸痛等非特异性,易被患者忽视,因此患者在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应对妊娠期单侧下肢特别是左下肢疼痛水肿的患者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静脉血栓。静脉彩超检查为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其对母体和胎儿均无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静脉彩超查出孤立性髂静脉血栓不容易。孕妇若出现腰背疼痛和下肢弥漫性水肿,则应该高度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疾病或者静脉血栓的可能,超声检查提示阴性患者在一周之后复查。同时进行静脉造影、MRI检查。肺栓塞患者应首先选择CTA及核素肺扫描,对可能患有肺栓塞患者进行静脉彩超检查,确定其是否形成静脉血栓[9]。
3.2 体会患者若是确诊应立即给予治疗,对于急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20cm左右,湿热敷硫酸镁,镇静止痛,且严禁进行盆腔检查,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帮助患者按摩患肢,防止静脉血栓脱落,局部血栓患者进行频谱仪照射,全身血栓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后进行抗凝治疗,除了一般治疗之外,应主要以抗凝、抗血小板、溶栓、降低血液黏稠度为主。临床产科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尿激酶、肝素,控制纤维蛋白原低于5g/L[10]。
3.3 预防应加强对患者孕期管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去除病因。适当调控孕期体质量增长,纠正高脂、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适当活动,并及时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降低因血液黏稠引发血液流速缓慢,针对妊娠剧吐的患者应补液治疗,防止其因饮食而脱水,提高血液浓度。还需充分了解剖宫产指征,减少卧床时间和损伤机会,手术之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保证下肢静脉及时回流。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检查和治疗,降低远期后遗症和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1] 刘展,孙克佳,高歌,等.妇产科静脉血栓的诊治和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9):87-88.
[2] 谢庆瑞,武爱泽.妊娠合并深部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和诊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16-117.
[3] 王谢桐,李善玲.孕产期易栓症与肺栓塞的诊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2):10-17.
[4] 王松茂,张强.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进展[J].浙江医学,2007,29(8):897-899.
[5] 张锐,马德奎.妊娠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28).
[6] 黄惠娟,李宝恒.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442.
[7] 马秀梅,范美凤.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6例诊治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12):1487-1489.
[8] 胡晓榕,陈衡,黄国诚,等.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J].罕少疾病杂志,2008,15(2):9-11.
[9] 张颖,蒙秀林,杨建波,等.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56-758.
[10] 苗勤玲,丁淑琴.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3):65-65.
R543.6
A
1673-5846(2013)09-0329-02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防城港 5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