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2013-01-30马春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侧枝急性期基底

张 军 马春丽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张 军 马春丽

目的探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方案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椎基底动脉闭塞9例,再通6例,占66.7%;颈内动脉闭塞16例,再通9例,占5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5例,再通16例,占64.0%;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再通18例,占66.7%;脑血管造影无异常23例;溶栓后脑出血3例。62例症状恢复正常或病情有明显好转,占62.0%,无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效果观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加之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临床脑血管病的发生比例,缺血性脑卒中为其常见的一种类型,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取正确方案及时救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采用溶栓剂使闭塞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为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案。本次共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方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的治疗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33例,年龄32~78岁,平均(56.7±6.2)岁。失语42例,意识障碍15例,偏身感觉障碍2例,四肢瘫3例,偏瘫78例。椎基底动脉闭塞9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脑血管造影无异常23例。病发至救治3~24h,椎基底动脉闭塞<24h,颈内动脉闭塞<6h。排除有出血性脑病史者、活动性出血史者。

1.2 方法对证实有溶栓适应症者,需行静脉通道迅速建立,实施股动脉穿刺插管,完善细致的脑血管造影检查,将闭塞部位及责任血管找出,并对侧枝循环情况加以了解。应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方案。用微量泵给予尿激酶1万U/min完成持续泵入,以50~120万U为泵入总量,平均85万U。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记录症状恢复情况,对闭塞血管再通进行了解。血管再通后有狭窄患者,置入支架或/和行球囊扩张,术后行导管留置,依据需要在24h后行造影检查复查。术后取脑保护剂常规应用,并行抗血小板聚集、扩容等治疗,24h内CT复查。

2 结果

椎基底动脉闭塞9例,再通6例,占66.7%;颈内动脉闭塞16例,再通9例,占5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5例,再通16例,占64.0%;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再通18例,占66.7%;脑血管造影无异常23例;溶栓后脑出血3例。62例症状恢复正常或病情有明显好转,占62.0%,无好转35例,死亡3例。

3 讨论

研究显示,神经细胞耐受缺血的能力有限,机体脑血管突发闭塞状况后,脑梗死并未即刻发生,缺血程度及持续时间对预后有一定决定作用[2]。多数学者倾向于在颈内动脉系统中,动脉导管溶栓的时间窗需为6h内,病灶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患者,可适当将时间延长至24h内,因死亡率在椎基底动脉闭塞时呈较高水平,尚无特效的内科方案救治。患者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时,溶栓并非唯一治疗方案,需依据患者侧枝循环是否充分建立和病情轻重程度决定,若侧枝循环建立充分,病情较轻,可不行溶栓治疗。此时若将闭塞的颈内动脉溶栓通,碎裂栓子易将侧枝循环堵塞,加重临床症状。针对脑血管造影无明显异常的患者进行分析,可能因DSA分辨率限制,造影征上未显示闭塞小动脉,及栓子在动脉内自然破碎,移位至远端导致微栓子形成等相关。依据症状,在发病6h内,可行责任动脉溶栓治疗,以提高救治效果[3]。本次研究溶栓治疗后未见好转35例,其可能因病情较严重,且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发,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时间相对较晚,神经系统损害已具不可逆性,心房纤颤栓子脱落,闭塞脑较大血管,故栓塞效果不佳等因素相关。对于椎基底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若采用溶栓方案治疗,可用微导丝将血栓穿透,行微导管跟进,促使一个前向血流形成,溶栓操作在血栓内完成,此方法可使尿激酶的用量关副省长,闭塞血管远端也有尿激酶流入,溶栓效果良好,且避免侧枝循环中尿激酶流失,使效果增强。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2例症状恢复正常或病情有明显好转,占62.0%,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7-15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 刘勇,杨栋梁,方云祥.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1):74-78.

R743.1

A

1673-5846(2013)09-0316-02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本文分析提示,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中,肋骨骨折较多见,法医鉴定人员在接受该类案件时,应注意根据上述评定依据收集与损伤有关的病历记载,辅助检查(X片、CT片等)结果及案件调查走访情况,通过认真比对,综合评定损伤程度,从而维护法医学鉴定的公正性。

猜你喜欢

侧枝急性期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黄瓜分枝调控的分子机制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