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3-01-30莫慧芝曾润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腰骶下腹盆腔炎

莫慧芝 曾润清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莫慧芝 曾润清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10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80%,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中医综合疗法;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胀痛或刺痛,伴腰痛、带下异常、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B超检查可发现有附件包块或盆腔积液。慢性盆腔炎因病程长,疗效差,易反复发作而难以根治,西医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不良反应较大,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医中药治疗则兴起,我院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妇科住院患者100例,均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年龄25~50岁,平均(33.1±2.6)岁,病程(0.25~5.00)年,平均2.3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教材第7版《妇产科学》[1]。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持续性活动或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加、色黄或白、有异味,子宫多后倾、活动受限、有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扪到增粗的条索状物或片状物并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月经干净后住院治疗。辨证选择口服中药,①湿热瘀结证:银翘红酱解毒汤(金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丹皮、山栀、赤芍、桃仁、薏苡仁、延胡索、川楝子、灸乳没)。②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③寒湿瘀滞证: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元胡、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没药、桂枝、官桂)。④肾虚血瘀证:温胞饮(人参、白术、巴戟天、补骨脂、杜仲、菟丝子、 芡实、山药、肉桂、制附子)。⑤气虚血瘀证:养血化瘀消癥汤(当归、川芎、赤芍、白术、土茯苓、泽泻、丹参、莪术、香附、皂角刺、灸甘草)。水煎服,1剂/日,分2次口服,10日为一个疗程。

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药液由我院药剂科煎制主要成分:当归20g、丹参30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5g、桂枝15g、黄柏15g、虎杖10g、菊花20g、大黄10g),温度40℃左右,用量100ml,通过一次性肛管注入肠道,1次/日,10次为一个疗程。中药粗末热敷少腹。药物组成:桂枝60g、丹参100g、香附60g、三棱60g、莪术60g,将上述药物研粗末,米酒浸泡后,微波炉高火加热5~10min,热敷下腹部,直至冷却。1次/日,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2]痊愈:下腹疼痛和/或腰骶胀痛等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显效:下腹疼痛和/或腰骶胀痛等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有效:下腹疼痛和/或腰骶胀痛等减轻,妇科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下腹疼痛和/或腰骶胀痛等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2 结果

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80例(80%),显效15例(15%),有效5例(5%),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笔者认为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常虚实夹杂,湿、热、瘀、虚同在,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为基础,根据证型不同选择不同治法,主要有清热利湿,化瘀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补肾温阳,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证实,中药中活血化瘀药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加强炎性组织的软化吸收。中药中清热解毒、利湿药物对多种球菌、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利湿药同时还能够提高机体代谢率。然而单一靠口服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且时间久后,损伤脾胃,故我院采用多管齐下,再配合其它外治法。由女性解剖特点发现,女性内生殖器位于腹腔的最低处,用中药灌肠能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增加直接渗透作用,且保持一定温度,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增加了药物的利用度,同时还有抗炎作用。我院选用的中药保留灌肠汤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王不留行、路路通活血通经; 黄柏、虎杖、大黄清热利湿,同时活血化瘀;菊花清热解毒,还有散结之妙;桂枝温经通络,防寒凉,且有引经之效。全方共凑扶正、固本与驱邪之效,因此能收到很好的疗效。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简单,并且无创伤,痛苦小、费用低,是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灌肠同时运用中药局部外敷,方中三棱、莪术活血祛瘀,丹参、香附消癥散结,桂枝温经通络,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使药物循经入络,起到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减轻局部郁结的作用。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总之,笔者应用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的综合治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提高了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52.

[2]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7.

R711.33

A

1673-5846(2013)09-0283-02

永福县中医院,广西桂林 541800

猜你喜欢

腰骶下腹盆腔炎
MR 3D-FIESTA序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受压程度的评估价值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慢性下腰痛与腰骶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