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对策
2013-01-30方傲华
方傲华 曾 维
强化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的对策
方傲华 曾 维
目的规范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落实护理工作流程,保障护理给药安全。方法对病区备用药品存储现状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发生原因与药学部人员共同分析汇总,制订病区药品基数,及专人管理制度;重视过程管理,加强护士药品知识的学习,做好药品的分类,标识,做到专人负责;普通药品定数量、定位置、定时检查;毒麻药品“五专”管理,严格高危药品的管理,并制订护理人员操作流程。结果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较前明显畅通。结论备用药品的规范管理,可明显提高用药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病区;药品;管理
药品对每1例患者疾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用药安全是保证患者安全最重要的环节。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无论过期、变质或保管不当导致药效降低的药品,均属于伪劣药品,用于患者,危害健康要追究法律责任[1]。护理人员是药品的保管和使用人员,要重视药品的管理,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又保障了自身的权益,同时也能避免无谓的浪费,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我院拥有800余张床位,为二级甲等医院,2012年医院准备申报三级医院,我院对照其评审标准,与药学部人员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自查、自评,广泛征求临床护士的意见,对科室备用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并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现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介绍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管理问题人员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我院对18个病区的护士进行了调查,有60%的护士对药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药品的分类、保管、储存要求不能完全掌握,对普通药品基数管理存在担忧。
1.2 环境问题医院因布局问题,治疗室的面积相对不足,各种仪器设备、一次性物品及备用药品都放置在一间房内,药品的摆放混乱,同种规格、不同批号的药品混放在一个抽屉内,大量的液体堆放于治疗室内,影响环境。
1.3 备用药品数量过多由于日常存在患者退药未及时返回药房或因患者原因未及时注射,导致科室备用药品大量积压,尤其是各种液体占据了大量空间,部分药品临床已不再使用,而科室仍在备用;同类的口服药品备用了多种规格的数量。
1.4 备用口服药品无法确立有效期在执行临时医嘱时,对于临时给予的片剂,护士从备用药品中取出部分给患者口服,待从药房取回后,再将药品补充回去,因此,护士为了简化操作,增加了很多备用药品的品规,既未使用原包装,也未分类记录药品的有效期,以致无法检查药品的质量。
1.5 高危药品未进行规范化管理医院已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要求专人、专柜、专锁管理,但在检查过程中,有些护士不能正确分类,且对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对于常用的高危药品如10%KCL、10% NaCl均存在超量存放的情况;交接班记录未体现药物使用的动态变化。
1.6 毒麻类药品使用及登记不规范我院原有 18个病区均配有毒麻类药品,但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规定,毒麻药品的保管必须使用保险柜,我院除肿瘤科外,其余科室均无保险柜,不具备保管资质;在使用登记中,因护士工作繁忙,存在漏登、信息不全的情况。
1.7 特殊药品未按照要求存储药品的有效期是相对的,需要特殊保存的药品有效期会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若不按照药品的性质要求储存,则易缩短有效期,使药物的效价降低或变质[2],如胰岛素应置于冰箱内保存,不应长期放在治疗台上;硝酸甘油未使用棕色瓶子,使用中的预混胰岛素均放置在冰箱内。
1.8 药学部、病房及药房的信息沟通不畅药学部负责监控全院各种药品的使用及保管,药房负责临床所需药品的发放,每月对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但对于存在的问题仅以口头的形式进行反馈,无书面记录及后续整改的督查;临床科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快捷的查询药物信息,对储存要求了解不详细;科室多出的药品未及时送回药房,造成浪费。
2 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规,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普通药品基数管理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制度并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重点是药品的分类及管理,针对护士工作中的顾虑,在内、外科各挑选1个病区进行试点1个月,及时总结分析,全院分享经验,消除护士顾虑,在全院推广。
2.2 改造工作环境医院投入专项资金对治疗室进行改造,更换旧的治疗台,充分利用环境,增加存储空间,并做到楼内各病区的环境设施相同,将物品按照分区域及省力的原则进行分类放置,并统一制作醒目的标签,普通药品、高危药品、毒麻药品、贵重药品的标识牌贴在柜门外,将抽屉内的空间用隔板将其隔成大小一致小格,贴上标签,标上药品的名称、规格及有效期,注射剂及内服药品使用蓝色标签,外用药品使用红色标签,如此,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就避免了无序的寻找。
2.3 备用药品定基数,专人管理
2.3.1 确立专科备用药品的种类及数量根据临床科室的特点,设立备用药品的种类及数量,对于使用频率低的药品不作为基药管理,并将数量报护理部及药房备案;科室建立药品交接登记本,每班交接登记,每周由护士长检查药品登记及使用情况;针对患者未使用的药品,必须做到费用一日结清,药品及时归还药房;同类药品科室备用的品规不得超过两种。
2.3.2 备用药品专人保管指定2名护士共同负责备用药品的管理,每周清理所有备用药品,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进行优先摆放及使用,对于有效期快到的药品提前1个月返回药房,对药品质量有问题的及时上报备案按要求销毁。
2.3.3 建立基药动态调整随着医学的日新月异,药品的更新换代也非常频繁,因此,每个季度可以进行调整基药目录,并记录在交班本上、标注日期;当患者多时,护士长可临时向药房申请增加基数,待高峰结束时及时归还。
2.4 依托信息化管理,备用口服药品使用原包装所有药品均使用原包装,开启时标注日期和责任人,当患者需要使用备用口服药品时,护士只需要从备用药品中取出发给患者使用,药房仅记账并不发药,仅从备用药品内减基数,每月可在信息系统内查询药品的使用情况,当科室的药品达到预警线时,药房及时补充原包装的药品至病房。
2.5 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国家出台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办法,在制订目录时考虑高危药品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的区别,使其在管理和使用中不交叉、不重复[3]。组织护士学习高危药品目录,并熟悉掌握其标示的颜色;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严格执行,护士长每天检查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每种药品的交接登记记录清楚明了。
2.6 毒麻药品严格按照规定归口管理将不具备毒麻药品管理资质的病房药品均收回,仅在使用频率高的科室配备保险箱,建立使用登记本,组织护士学习药品登记的要求,并做到信息完整。
2.7 按照规范存储药品医院在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的基础上,新开发了一套合理用药的软件[4],护士可随时查询每种药物的说明书,指导日常工作;增加必须的存储容器,如冰箱、保温箱、避光药瓶、除湿器等。
2.8 加强与药房的沟通,及时解决药品管理护理部定期组织药房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沟通会,对于工作中存在问题寻找好的解决办法,药房人员指导护理人员如何管理药品,起到积极的沟通作用;临床科室及时将多余的药品返回药房,避免浪费。
总之,通过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的自查自评工作,我院在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使护士无论在抢救患者还是在日常工作中均感到极为方便,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通过药学人员的干预,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因此,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应受到每1名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1] 陈飞.三甲评审之医院病区备用药物的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7).
[2] 杨春莲,郭全萍.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管理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53.
[3] 马云坤.高位药品规范化管理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3,8 (2):251.
[4] 徐海英.浅谈二级综合医院备用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J].求医问药,2013,11(5).
R95
A
1673-5846(2013)09-0178-02
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