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库管理中零库存管理可行性探讨

2013-01-30李晓娥邢建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药库可行性库存

李晓娥 邢建峰

药库管理中零库存管理可行性探讨

李晓娥 邢建峰

本文通过探讨零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实现模式,对该管理模式在药库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做出深入分析,力图为减少药库管理的必要花费、提高药品流通频率、保障患者所获药物有效性做出一定的贡献,观点仅供参考。

药库管理;零库存管理;可行性

药品,无疑是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其管理,也一直都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零库存管理,着眼于按需采购,不留库存,保证资金流转率,在生产型企业中应用效果良好,将其应用于医院药库管理能否发挥同样积极的作用,则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笔者对其的应用可行性做了深入探讨,总结如下。

1 零库存管理基本概念

1.1 基本概念所谓“零库存”,按字面理解,即为仓库中没有物资储备,而零库存管理虽然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一点物资储备的情况,但却需要保证库存量最少,从而降低库存管理的一系列开支,包括仓库的建设与维护费用、管理人员日常开支、存货的维护与装卸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浪费,保证资金流动率,并可以因此而杜绝因库存过多而导致储备物资老化、变质等问题[1]。

1.2 常见实践方法

1.2.1 随时备货法进货计划一旦制订并交接至物资采购人员,就要立即执行,迅速采集并转交给需要该物质的人员,保证整个物料采购与使用联系紧密,尽量避免经过储备环节。

1.2.2 看板法看板法的前提是有少量的物资储备,将储备量实时更新于看板上,以供采购人员了解库存实际情况,随时备货。

1.2.3 流水法即如水龙头即时出水一样的物资流通原则:需要时拧开水龙头(发出物资需求指令),立刻就有水流出来(立刻就有物资采购进来)。

1.2.4 变种储备法常见于军事战略物资的储备上,例如将原铝以隔音墙、路障等形式储存起来。

1.2.5 分包储备法保证总装厂实现零库存管理,而将各种零部件分包给其它厂家进行生产或组装,在需要总装时集中输送至总装厂。

1.2.6 生产轮动法以终端用量为标准,逐级反馈至采购人员,按需采购,形成一个零库存,仅以生产为指导的物资采购使用流程。

以上各种方案,在实际实践过程中,相互均有渗透,然而均着眼于实现仓库库存量的最小化。

2 药库管理中零库存管理可行性分析

2.1 零库存管理对医疗行业的意义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与生产业有所不同,但零库存管理的积极作用大致相同。第一,零库存管理可以有效优化资金结构,保证资金的最大流动率,这主要是因为零库存管理提高了药品的周转速率,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提升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第二,零库存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库房面积甚至直接撤销库房,提供了额外的空间资源,节约了医院的空间成本[2]。与此同时,零库存管理应用于医疗行业中,还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首先,由于药品周转率得到了提升,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最新的药品,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其次,该管理手段还能有效促进药房工作重心从药品的流通转移到临床药学中。

2.2 可行模式探讨

2.2.1 “分类”零库存模式在药库的实际管理中,不难发现,部分药物供销途径稳定,需求量大,并且其销量受环境(主要指流行疾病)的影响较小,属于相对稳定的药物,如常见的抗生素等,对于此类药物完全可以实现零库存管理,而仅根据实际需求采取“随时备货法”进行管理;而对另外一些药品的销量不稳定,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采取零库存的方式进行管理,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供销断档。因此,在药库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每类物品进行分类,采取部分药品零库存管理的模式[3]。

2.2.2 “变种流水”零库存模式所谓流水法,还是存在着“水”的存储,只是该存储不需要使用方参与。笔者认为,医院可以直接与药品配送方签订合同,使后者将药品先配送给医院,而在药品实际使用之后,再做结算,以“药品有库存”的实际管理,实现“账面零库存”,从而达到零库存管理的目标。

2.3 可行性探讨零库存管理确实可以为医院药库管理带来偌大的益处,但从可行模式的探讨不难看出,要实现零库存管理,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2.3.1 药品采购供应流畅药品流通至最终使用者时,必须经过生产、配送、医院等多个环节,而零库存管理对负责各环节的部门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在整个环节中,药品的存储是必须的,由哪个部门来负责,可直接影响药品采购供应的流畅性,进而影响药库零库存管理的可行性。站在医院的角度,为了实现零库存管理,库存必然转移至药品供应链的上游,这就需要医院做到及时支付货款,增派管理人员协调上游工作,选用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

2.3.2 药品信息的更新应及时准确药库管理涉及到对药品需求的准确分析、对成本的准确核算,这需要及时、准确的做好药品信息的实时更新。具体而言,引进并应用现今的电子商务系统、强化内部管理,都是可行的途径,前者可以保证药品流通信息能够准确被需要方获取,而后者可以保证药品的需求分析准确可靠[4]。

3 结论

零库存管理起源于生产型企业,能够有效增加其活动资金量,并杜绝因库存无法及时消耗而带来的维护、老化等问题,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可行性,还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分类”模式和“变种流水”模式是应用于医疗行业中有效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合理措施下能够较好地实现零库存管理。

[1] 张作刚,郭胜华,张志慧.JIT(Just In Time)在军队物资库存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9(9):24-25.

[2] 高毅,陈岚,范俊杰.海勤疗养区施行药品零库存管理的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9(9):86.

[3] 罗卫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中药房降低库存的经验与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1(04):122-123.

[4] 曹咏梅,袁征,邢永涛,等.采购供应链管理中成本控制及其在药品采购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05):155-156.

R95

A

1673-5846(2013)09-0175-0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李晓娥(1976.11-),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学士学位,副主任药师。

邢建峰,男,教授。E-mail:xajdxjf@mail.xjtu.edu.cn。

猜你喜欢

药库可行性库存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药库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医院药库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去库存中的金融支持探究
药库管理中精益管理的有效运用分析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