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统筹性思考

2013-01-30沈鹏熠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江西旅游业旅游

□沈鹏熠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且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正处在大发展时期,需求持续增长。由于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很大,许多省均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布局和发展。近年来,江西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在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江西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进行整体性思考,以期为推动和促进江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展望

(一)“十一五”时期江西旅游产业发展成绩

近年来江西旅游注重科学发展,旅游知名度日渐提升。年度旅客接待人次和年度旅游收入已经分别突破了1亿人次和1000亿元。继2010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后,2011年,江西旅游接待人数达1.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7.8%,增幅位居全国首位;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 35.15% ,增幅居全国第四。[1]数据表明,江西旅游业已成为服务业中的“排头兵”,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江西已成为新兴旅游热点地区。主要亮点:第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日益形成。红色旅游是江西旅游发展中引以为傲的部分。近年来,江西坚持红色旅游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着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大都在25%以上,接待人数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40%,并引领全国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旅游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江西着力跳出小旅游,开始推动大旅游,达到全面推进新格局。近年来,江西旅游在“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上发力,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和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旅游开发经营企业开始形成,使得江西旅游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江西旅游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二)“十二五”时期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展望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江西省旅游产业将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现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宏伟战略目标。根据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江西将全面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积极促进和带动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圈与赣西绿色精粹旅游圈建设和发展。此外,将实施旅游市场开拓工程、红色旅游二期建设工程、生态旅游示范工程、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旅游精品打造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温泉度假旅游开发工程、旅游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强化工程等十大工程。江西将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整体形象,真正成为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在“十二五”的发展蓝图上,江西旅游主要发展指标力争实现“两个重大突破”,即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2.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100亿元。争取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旅游产业跃身全国十强,使江西真正成为旅游大省和强省。

二、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资源位居全国前列,种类多、品位高,拥有以“四大名山”、“四大摇篮”、“四个千年”等为代表的一流旅游资源。但从全国各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旅游业现状与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还很不相称,潜力远未充分发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旅游业总量偏小、品牌影响力弱,与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符

江西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度位列全国前十位,但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排第22位,在中部六省与周边省份的排名均处末位,仅相当于河南、湖北、湖南的36% 、56%和57%。庐山、井冈山、三清山是江西旅游的最大品牌,但其竞争力明显不如泰山、黄山等同类景区。旅游设施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规模优势的旅游产品较少。其中,我省入境旅游精品及线路匮乏,接待人数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形成入境旅游“盆地”现象;我省与周边省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未能充分的对接和互动,缺乏旅游业区域合作。另外,江西旅游品牌意识和建设力度不够强,近年来江西旅游景点品牌频遭外省企业和个人抢注。例如,“龙虎山”商标被北京某水泥厂注册,核定使用商品是水泥;“井冈山”商标被浙江某酒行注册,核定使用商品是矿泉水。

(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不畅,结构不合理

江西现有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尚不能适应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要求,旅游产业是一个支配行业,它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和保险业等产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我省旅游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商业等部门)还是各自为政,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且,江西的市县各自为政、低层次开发,与省委省政府整体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不协调、不匹配。有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各县市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2]

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但江西省旅游企业实力普遍偏小,缺乏龙头旅游企业的拉动,没有形成行业实力,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竞争。实力型大旅游企业的缺乏,也导致了江西各旅游景区建设缺乏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纵观江西旅游资源,多数以简单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而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多种需求,并且容易导致观光旅游大量的花费损耗在交通运输上,这也直接加剧了江西旅游交通的紧张程度。

(三)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

旅游产业的软硬件环境改善,必须有资金的持续投入。特别是交通和环保等配套设施投入额巨大,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西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了一些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省拥有的星级饭店少,只相当于有些东部发达地区一个省会城市的数量。全省拥有旅行社690家,但规模偏小,缺乏全国百强旅行社,更缺乏旅游上市公司。但同样是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提出在未来五年内,旅游投资要达到5000亿元,发展旅游的力度非常之大。可以说,江西旅游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

(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旅游产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非常重要。目前,江西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江西疲软的旅游市场现状,又加速了旅游专业人才的外流。高素质导游留不住,导游队伍难免良莠不齐,难令游客满意。在专业队伍中,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素质偏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江西有1万多名旅游从业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的是江西的形象,体现的是江西旅游服务水平的高低。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导游的解说不仅信口开河、漏洞百出,而且将历史人物与景点张冠李戴,令人哭笑不得。并且由于导游的工作失职,还经常出现丢掉旅客的事情,引起了纠纷。另外,江西至今没有一个健全的游客集散地。省外散客到了江西,便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窜,询问景点、购买车票、联系旅馆,再好的休闲心情也荡然无存了。

三、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亟待解决融资问题

旅游业是高投入、长期性投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江西是财政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难以对旅游业投入大量资金。旅游开发仅靠传统的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所需资金筹集可采用争取国家资金、省政府投入、地方匹配、群众集资和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解决。特别是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让民营资本参与江西旅游产业经济建设中。要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给予优惠的政策鼓励引进资金,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结构,寻求通过新的途径联合开发利用相关旅游资源。比如,允许各地以风景名胜资源入股,组建股份制企业。在条件和时机成熟的时候,将旅游企业联合起来,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整体实力和品牌效应,最终争取实现旅游企业上市。

(二)搞好科学的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规划

江西旅游应制定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明确定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市场定位和整体形象设计上,应突出江西是山水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并制定各主要旅游区既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要与其他旅游点相得益彰的发展规划。例如,赣州作为世界客家人的聚集地,赣州旅游在市场定位上应坚持客家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赣州又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当然应成为赣南旅游最亮丽的名片。另外,在旅游发展规划上应强调省市县联动,编制黄金线路规划和配套方案。省政府可从全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出发,牵头编制黄金线路规划,做好产品设计,拓展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并且,线路规划应充分征求沿线市县的意见,加强对市县旅游规划的指导和管理,使各地规划既体现当地旅游业发展特点,又符合黄金线路规划总体布局。不断增强旅游配套服务,鼓励发展文化娱乐业、会展业、餐饮业、旅游购物等相关行业,在休闲性、参与性上下功夫。

(三)强化政府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创新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旅游业的运作涉及面非常广,需要加大政府宏观运作与管理,促进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政府在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中扮演倡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具体而言,首先全省要多方位、多层次综合协调各产业和部门的关系,发挥旅游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提升旅游业在江西经济发展当中的产业地位。其次,要建立起适合旅游业公平竞争的相关规章、制度,理顺江西省旅游管理体制,解决旅游资源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而形成多头管理问题。再次,旅游市场治理是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健全旅游投诉和处理工作机制,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最后,要创新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一方面,应跨部门配置旅游资源。将分散在林业、文化、宗教等部门的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聚合起来,整体布局,统一开发。另一方面,跨区域配置旅游资源,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成立管委会统一管理。并积极组建旅游集团公司,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互利共赢。

(四)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

第一,稳定旅游人才队伍。近几年来,江西旅游业从业人数占全省就业人数比重是0.181%,这个比重远低于全国0.789%的平均水平。[3]为此,当前江西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要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应努力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旅游人才的积极性。第二,加大江西省旅游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力度。要围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旅游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旅游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第三,制定和实施旅游人才培养规划。首先,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设立旅游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选拔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骨干队伍和人才梯队。并且,要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旅游教学、科研基地,在全省高校重点发展新型旅游学科。其次,以急需紧缺人才为主要培养对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建设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战略,江西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后花园建设人才(如开发度假区、大型游乐园、主题公园、生态旅游、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人才),尤其要大力培养旅游规划和环境策划方面的专门人才。

(五)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资产重组,对于新建重大项目,推行股份制公司市场运作。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壁垒,鼓励、引导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江西旅游企业的兼并重组改造,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娱乐企业和旅游中介机构。加快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省级大型旅游综合集团,提高旅游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鼓励国内外著名旅游集团以合资、合作、入股、联营等各种方式参与江西省旅游企业的改革。进一步规范大型旅游企业市场运作,争取培育2至3家旅游上市公司。

(六)加强旅游营销宣传和品牌建设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注意力产业,也是典型的知名度经济。江西应把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如邀请外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记者来赣考察,在客源地举办江西旅游交易会,积极拓展江西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同时,应整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宣传江西旅游形象。通过创新宣传推广手段,使“江西风景独好”成为家喻户晓的旅游形象。主动对接和积极引进国内外大旅行商、旅行社,开辟江西旅游专线,拓展客源市场份额。另外,应创新营销模式,注重联动营销和创意营销。既要做好省内各地互动促销,互推旅游产品;又要加强省际区域合作,开拓周边旅游市场;更要强化海外宣传促销,招徕国际旅游客源。并且通过组织、策划有影响力的旅游节事会展和营销事件,善于借势营销,增强活动营销效果,扩大江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江西可以通过创新红博会、红歌会以及“红色家园、绿色江西”等事件营销方式,带动江西旅游产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

(七)进一步完善和升级旅游基础设施

第一,完善旅游交通运营组合,提高江西旅游可进入性。通过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构筑以跨省区主干线和省内干线为骨架,省内旅游集散地至景区道路和景区线路为补充的干支相连、互相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提高旅游综合运输能力。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各旅游城市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积极引进和新建星级宾馆、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抓紧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推出特色旅游娱乐项目。第二,提高旅游电子信息化水平,建立旅游信息化网络。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专业旅游网络公司的建立,积极开展网上促销、网上预定等旅游电子商务,积极与银行等相关部门探索开展旅游电子支付、汇兑、结算、安全认证等旅游电子业务。加强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的民航、铁路、公路、信息等有关部门协商联合,建立方便政府、企业、公众和游客查询的综合旅游信息资源库。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区域旅游信息化网络,开展网上促销,网上预订等合作业务,互送游客,利益共享。

(八)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花园城市

江西在景区建设方面要注重发挥“红色、绿色、古色”优势,打好“生态牌”。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全力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瓷都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4]尤其要努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注入时代元素,使新生代的红色旅游产品适应现代国内外客源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重视旅游城市建设。要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一批有特色的花园旅游城市,打造江西的旅游名片。其中,南昌要建设成为面向东南沿海,连接内陆的国家级旅游中心城市;九江要建设成为以休闲度假、会议旅游为主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景德镇要建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世界瓷都和江南旅游名城;赣州要建成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和海内外客家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九)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

江西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新模式是在区域合作的前提下提出的。江西与周边地区由于人缘相亲、地缘相近、资源共生与互享,具备区域合作的充分条件。江西与周边地区旅游业合作,首要的是要建设省际旅游协作区。[5]旅游产品组合中应连点成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谋求共同发展。加强跨省市的旅游景区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出一系列高品位的特色旅游产品。

[1]旅游人数增幅居全国首位 江西去年旅游发展红红火火[EB/OL].http://jx.people.com.cn/n/2012/0215/c190260-16754580.html.

[2]邱荣飞,林坤.江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J].企业经济,2011(9).

[3]金茨萍,严晓兰,黄细嘉.江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5).

[4]汪晓云.大力发展区域旅游合作 做大做强江西旅游业[J].价格月刊,2006(10).

[5]黄细嘉,邹春荣.江西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模式新探[J].求实,2006(3).

猜你喜欢

江西旅游业旅游
江西银行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我爱江西奶奶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旅游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