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的着力点
2013-01-30苏星鸿
□苏星鸿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要求。每当历史处于重大转折之际,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当前,全球格局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特殊时期,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实践的内在关联,我们应该把与时俱进的历史基点、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点和以人为本的政治基点作为着力点,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
一、历史基点: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实践品格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决定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形态。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必须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考察,才能知晓其价值的内在根据和发展取向。尤其是通过认真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明确其理论优势和独特贡献,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自觉,保持对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理论自信,进而积极主动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 一) 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历史方向的实践价值。
从实践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和各种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也是不断改造世界的历史。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就被污蔑为“幽灵”,受到欧洲反动势力的围攻,然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新的制度元素,昭示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向。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横加干涉,然而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对人类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阵营有力地遏制了资本主义阵营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对人类应对全球性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独特的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昭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独特地位是任何其他思想都无法相比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否定的。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就没有人类辉煌的历史,也不会有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夸大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局部性问题和阶段性失误,从整体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度认识的幼稚表现,终将被更为丰富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史所否定。
(二)马克思主义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价值。
从理论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的历史,也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就和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巴库宁的无政府主义展开激烈斗争,通过斗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在第二国际时期,开展了反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斗争,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影响。在第三国际时期,继续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斗争,使其世界历史意义得到极大彰显。二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反动思潮的斗争中获得新的更大发展,在东方和西方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苏东解体后,面对各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错误论调,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有力回击,使马克思主义保持了独特的理论批判力和理论解释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独特价值再次彰显。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等错误思潮的持续性存在,恰恰反证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永恒性。一些不负责任的研究者通过夸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价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缺乏整体性认识的短视表现,是遮蔽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乌云,注定要被历史之风无情地刮走。在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马克思主义必定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价值光芒。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的现实指向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高于历史价值。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的追问必须指向当代社会实践,使其历史价值成为与时俱进的价值系统。上世纪末,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其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未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推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当代价值活力。当前,面对马克思主义所遇到的现实处境,如何克服因理论僵化而出现的实践偏差,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一条规律。这一规律意味着我们既要认真、反复、深入地研究“老祖宗”,彻底搞清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价值形态的存在根据和演变规律,又要从当代人类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出发,在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新特点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价值魅力。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1]我们应该大力加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工作,使我们的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思想上更加统一,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中,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更为实际和更为有效的价值领域。
二、思想基点: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必须从实践性的根基切入才能呈现其原则性的高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人们虽然认识到实践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根基地位,但是往往从现代性的一般逻辑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延宕了对这一根基的内在澄清,低估和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原创性和在实践中的独特贡献。至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分别从不同侧面偏离直至丧失了这一根基性的原则,使得他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努力最终无功而返。[2]经验和教训共同明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这一根基,进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本性。早年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以往一切唯物主义脱离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实践客观性的弊端,同时批判了唯心主义离开实践客观性对人的主观能动的抽象发挥,深刻揭示了实践过程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内在矛盾,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列宁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提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和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我们如果只是读了他们的著作,而没有根据他们的理论进一步研究和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3]P814毛泽东把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命题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具有了中国民族特色和具体指向。实际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够获得成功,靠的不是本本,而是实事求是。当前,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必须从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点出发,才能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现实依据、深层根基和具体要求。
对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深度批判,构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深层根基。虽然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和价值危机,但是“资本逻辑”仍然以强大的惯性力量和固有实力统治者世界。“资本逻辑”的稳定性非但不会证明马克思主义过时,恰恰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持续批判和确保人类文明发展正确走向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当今世界,人类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暴露出来,人类文明的进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切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全球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意味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充分利用其成果加速自身发展,同时也意味积极批判和限制“资本逻辑”造成的各种不公平和不人道的弊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讲,应该意识到“资本逻辑”的固有局限并不断进行自身扬弃,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中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这种“资本逻辑”的他者批判和自我批判无疑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法替代的当代价值。
积极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具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必须直面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切中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否则,就遑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对当代中国发展基本问题的自觉把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建立高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着力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形成相应的应答机制和理论架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坚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逻辑,在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中必须坚守。“八个坚持”也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努力解决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才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耀眼的价值光芒。
三、政治基点:以人为本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政治基点。理论的政治基点指的是理论的阶级性和终极价值追求,它关涉理论的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指向。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将其概括为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诉求,因此,以人为本理应成为我们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政治基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4]P15-16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历史考察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所向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294马克思、恩格斯既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又把它看成是历史生成的发展过程,使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同时,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联系起来,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P283列宁早在1894年就理直气壮地指出,我们所从事的全部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消灭以压迫劳动者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从而把全体受剥削的劳动者改变成为世界“唯一的和天然的代表”。[5]P79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到终极关怀的历史高度,从而表明自己鲜明的阶级立场,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落实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为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政治基点。
(二)以人为本是党的核心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面对党执政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主要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是立党之基、执政之本和力量之源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把“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6]P85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三)以人为本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落实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在经济建设中,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在政治建设中,要把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灵魂,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在文化建设中,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作为发展文化的根本目的,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服务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社会建设中,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态的需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人类生态文明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全面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确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使命。我们的党整体上是先进的和纯洁的,但是,不能忽视目前党内局部存在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已经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执政理念,必须下大力气努力解决。当前,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人民群众观点教育和人民群众路线教育,务必使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务必使党的各级组织都能认真贯彻人民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此,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中,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无私地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总之,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必须从历史基点、思想基点和政治基点着力,直面全球化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问题,才能展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丰富内涵。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构建依旧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奋斗。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jd90zn/qzdh/,2012-12-22.
[2]吴晓明.阐说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N].文汇报,2003-10-0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