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2013-01-30□姚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学化建设发展

□姚 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 100044)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实现党内生活科学化”的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的。十八大在新形势下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理念,在表述上有承袭更有丰富和发展,报告以这个理念统领党建部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蕴含着极大的理论探索空间。

一、正确认识历史经验和现实任务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主要依据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的结晶,其要义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自觉地改造世界;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简单地讲,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加强党的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共产党作为先进政党,把全部活动包括自身建设都建立在自觉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所以科学化便成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党建科学化贯穿在党的建设全过程之中。民主革命时期,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国情党情紧密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建党学说,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以思想教育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不仅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共产党建设史的新篇章。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结出的丰硕果实。然而,党执政后,党的环境、地位、任务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八大确立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并提出贯彻群众路线、发展党内民主、防止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等一系列举措,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八大路线和关于党的建设的措施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党的建设又重新回答科学化的轨道上来。历史经验证明,如同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建科学化也是常讲常新的,只有从新的实际出发,努力克服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不断探索党建规律,才能在科学化轨道上不断前进。

现在党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又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党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领导者,党自身建设也经受着改革开放的考验。近年来加强党的建设举措不断出台,进行党的建设的力度日益加大,效果是明显的。也应当承认,党的建设中也存在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和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措施也没完全达到应有的效果,党的自身建设还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有些还比较严重。成绩不断取得,问题也接踵而来,而且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严峻的现实表明,党的建设并非只是重视就一定能够得到加强,这里仍然有一个探寻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使主观努力取得最佳客观效果的问题。所以党建科学化必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苏共历史看,一个大党老党执政几十年后,由于主客观原因,自身建设容易出现大问题。根据苏共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党情,可以这样讲,今后二三十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刻,领导这一伟业的中国共产党也正处于打破历史周期率、完成执政使命的关节点上。因此党的建设决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必须做到长期自我警醒、实现自我超越。十八大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规律,把党建设得更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任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反映党出面对艰巨任务、复杂考验的自觉而清醒的认识;反映出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反映出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坚定信心。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要求

十八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同党建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科学发展观中也内涵着丰富的党建思想。党的建设历来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的。今天,党的建设成效就要体现在推动促进改革和发展上。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不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而是发展的牺牲品。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实力和不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对外掠夺发展中国家资源,促进了国内发展但没有改变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加深,西方发展模式因严重缺陷而受到质疑。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随发展而来的是两极分化、社会关系紧张以及严重的腐败问题。无情的事实表明,经济增长不会自然带来社会进步,不会主动增加人民的福祉,还可能遭遇“发展陷阱”。因为发展不仅要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更要解决人的社会关系,解决发展中人的作用、地位、命运问题。所以发展观与价值观紧密相连,政党的发展观实质是党的价值观在发展问题上的反映。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更必须进一步回答发展的主体、目的、依靠对象和检验标准等根本性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宗旨的根本途径,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正确回答了发展的目的、依靠对象和检验标准,抓住了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保护、扩展党的执政资源提供了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为党确立了正确的执政方略;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作为新阶段发展的指路灯和助推器,全面提升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的建设各方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得失,党的建设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正确规定党的建设主线,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指导原则

主线即主题,即灵魂,是回答党的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党的建设方方面面中,起着把关定向、统领全局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在这方面经历了探索过程。十二大提出“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可以说是对党建主题的初步认识;十三大强调“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十四大指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十五大要求党的建设“面向新世纪”;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都主要是从党面临的环境、任务出发讲党的建设的。经过多年探索,到十七大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建设主线: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又经过五年的实践,十八大对此做了新概括:“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1]新增加的“纯洁性”三个字字重千钧,意义深远。先进性与纯洁性都是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纯洁性着重讲共产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质;先进性则主要讲党要站在时代前列,起推动历史前进的引领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离开纯洁性,党的先进性就失去基础,所以强调纯洁性十分必要。然而这种纯洁性,要体现到党与时代、环境变化相吻合,在复杂的环境中站在时代潮流引领发展大势。因此离开先进性,纯洁性就无法落实,乃至失去意义。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都要表现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上。把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并列,共同作为党的建设主线,是完全必要的,十八大报告阐述了其基本依据:“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1]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共同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实质上是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联系,要求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自身建设完成执政使命。十八大对党建主线的阐述表现了高瞻远瞩的大局观。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在环境错综复杂、任务千头万绪中把握党的建设主线,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有了着力点和检验标准。

四、对党的建设目标提出新要求,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针

十七大提出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的党建目标涵盖了十七大的思想,而且有新发展、新特点。其一,有新内涵。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应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明确的学习目标,适用于提高素质能力的学习内容,健全的学习机制,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特别强调党组织成员要善于进行团队学习,使学习成为党组织的一种内在要求和存在方式;在学习的组织管理上要更加注意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等等。“服务”作为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正确表明党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科学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邓小平早就指出,领导就是服务。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求: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在工作方法上,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考核评价上,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在运行机制上,建立常态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型党建目标大大突破了原有的党建工作思路,实质上是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社会之中,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同时又把党的领导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领导。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型执政党,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的党,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党。“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不是把创新作为一个具体方法,而是要贯穿在改革开放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创新态度,不断探索新思路、学习新本领、进入新境界。其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建目标,三者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加强学习是基础工作,服务群众是根本目的,创新是动力源泉。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目的,回答了“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形势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一些以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服务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失效,探索新形势下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离不开创新驱动。学习和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服务上。从不同方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统一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之中。其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新要求,不仅更符合执政党的特点和新形势的要求,而且内容具体、表达简约,便于转化为各级组织的愿景,进而成为党建工作规划,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其四,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标,与近年来国家、政府、社会建设目标是衔接的。十六大以来,党先后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十八大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都是国家现代化所必须的。执政党是社会的表率。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推动促进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五、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本保证

纵观世界各国政党的治国理政史,所有政党都面临着在执政尤其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生命力创造力衰退、防止权力腐蚀和腐败、保持前进动力和创新活力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西方国家试图以多党制和党内派别牵制来解决。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哪个党、哪一派都不能真正代表人民,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是和党派纷争结合在一起的,权力腐蚀和腐败的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而且多党制和党内派别斗争造成政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效率低下等严重弊端。从理论上讲,共产党由于自己特有的性质和宗旨,由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严格的纪律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刘少奇早就指出,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个人的肌体,那末,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肌体,它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医治那些暂时地、局部地感染到的病毒,而且在医治病毒之后,更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2]P415但是,理论证明不等于历史证明,逻辑分析要由生活来验证。对于已经执政63年、还要为远大历史使命继续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大党老党来说,防止腐化、继续前进、保持活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面临的现实考验,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新课题,对此解决得如何,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将深刻影响当代人类政治文明的走向。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大党老党长期执政,取得的经验多,执政资源丰富,这是好事;另一方面,长期执政积累的问题也可能多,更严重的是,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经济发展成绩可能掩盖社会矛盾,胜利和鲜花可能掩盖群众的不满,一些党员干部因此丧失警惕,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甚至面对危险麻木不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勇敢地提出增强“四个能力”。这里,一方面是勇敢地承认现实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坚强的自信,坚持通过改革创新解决自身问题。需要指出,这里所强调的“自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封闭式搞党建,而是强调党要具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自觉性、前瞻性,警钟长鸣,使自身永远保持进取、改革和创新精神。执政党提高“四个能力”与党紧密依靠人民、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完全一致的。做到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将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建工作的问题,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落实举措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各方面互相连接、相互渗透的领域。十八大进一步从八个方面对党建工作出具体安排,包含有理想信念、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管人才、基层组织创新、反腐败、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提出的八个方面工作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这里需要强调四点。第一,耐人寻味的是十八大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十八大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三个自信”,首先要求党内统一思想,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方面说,党内尤其是领导层丧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界80年代曾指出,东欧的共产党人早已丧失理想和斗志,多数是追名求利的官僚。他的话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部分地打中了要害。在西方价值观影响下,面对相对繁荣的资本主义世界,这些国家党的领导层,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盲目效仿西方模式,使改革变成“改向”,葬送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记的前车之鉴。从客观方面讲,这些党的领导层理想信念的丧失也与始终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关。十八大是在多年探索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基础上强调理想信念问题,因而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就是要求全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僵化停滞、回到计划体制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照搬西方模式的邪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能经受各种考验、不惧任何风险,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毛泽东语)。第二,这八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中国历史上,民主历来是与科学相依为命的;党的历史也证明,民主是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性的“酵母”,发展民主才能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坚持民主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有助于决策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建立在党内生活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根据实践经验和新问题,提出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这里强调的是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个由实体性、程序性、保证性要素在内的各项制度所组成的系统。这个体系是个闭环,即目标、实施办法、保证措施和反馈程序相联系,在执行中完善和纠正偏差,可以真正落实制度要求。系统的闭环性加上动力源,制度体系就达到健全的要求。为此,十八大着重从民主的实施方式上加以突破,提出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等可操作的举措。另一方面,共产党是战斗部队,不是清谈馆和俱乐部,不能为民主而民主,讲民主又不可能离开集中和纪律。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发展党内民主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又强调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全面性的要求。第三,在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方面有新要求、新举措。干部德才兼备是党历来重视的,十八大根据近年来的经验教训,强调“以德为先”。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即是说,德要靠才去发挥,才要由德来统帅。尽管古人讲的德才内容与今天不同,但把德放在首位的思想是可取的。共产党的干部,如果在“德”这方面不合格,才能会被浪费或用以售其奸。另一方面,在人才问题上,提出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反映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培养人才的宽广视野和开阔胸襟,是与时俱进的新世纪的大人才观。当今世界,一切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竞争,西方尤其是美国利用其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优厚待遇,从发展中国家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使美国成为世界的“人才高地”。对此,中国共产党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吸引和开发人才方面体现出来。特别要明确,我国现代化需要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大批人才。这些人才的标志不是高学历、高职称,而是创造性的贡献,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做出创造性贡献,他就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可以成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尽可能多的人才,通过改革干部和人才制度将打破现行体制对人才发展的某些束缚,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大人才观不仅有助于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而且把人人成才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四,在基层党建创新方面,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的战斗力取决于三个要素:数量、质量和结构。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有8200多万党员,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是执政党的发展趋势,关键在于提高质量、改善结构。所以十八大的措施对提高党的战斗力至关重要。只有八个方面整体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1]十八大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2).

[2]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科学化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园林工程植物科学化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