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与对策探究
2013-01-30邹敏
邹敏
(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监测站 重庆 400084)
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内开展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各区、县级环境监测站在监测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迅速提升。环境的好坏对于个体而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愉悦度;对于城市而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品位乃至一个城市招商引资、经济的发展。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环境数据监测,环境监测数据是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是区、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要求。它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的形象。
1 区、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初期,我国就开始有组织地推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以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监测方法、研制和生产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为依托,以质量控制考核和技术培训为主线,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保证工作路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在90年代后期,为我国加入WTO以后和国际接轨构建桥梁,使实验室认可工作得到有效地开展。当前,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站在计量认证的基础上,省市级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认可的前提下,有些环境监测站都通过了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对于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开始从单一、简单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逐渐向全面、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发展,将原本单一、独立的缓解性质量控制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包括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人员、职责、资源和信息等在内的、全程序控制的、并且有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管理体系,从而使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实验室质量控制需要将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这样的话,可以使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从而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能够达到要求质量的水平。
同时,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对于实验室分析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环境监测工作技术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依据,从实验室管理角度上来看,大致又可以划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个控制阶段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过程。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质量体系、制度建设、综合分析、自身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下主要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2.1 质量体系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实验室资质的认证和实验室的认可,使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设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在的一些基层监测站,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健全起来,有的将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但是却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在这种前提下,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就会出现脱节现象,不仅不能有效全面地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而且也使国家资源出现了浪费现象,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这样的话,基层环境监测的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2 制度建设方面
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对于质量监测的水平和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检测技术和基层监测站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质量管理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生变化的质量管理形式,质量控制的思想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监测人员的考核制度规范性不够,尤其是在一些基层监测站,考核制度还没有出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够高,从而使监测数据的质量在根本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2.3 自身管理方面
数据的准确性,环境监测站的自身管理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一些基层监测站而言,由于设备不够先进,管理不够完善,在样品收集、运输、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环境以及仪器等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得到的数据不够细腻。有些员工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可能所具备的耐心不够,形成太长的等待时间,从而失去耐心,针对那些需要连续监测数小时的实验,由于耐心不充足而将等待时间缩短;设备的校核很重要,应该每一次都进行,但是却为了省事,直接开始投入实验;很多需要冷藏的样品,由于不具备条件,没有这方面的仪器和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样品的温度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在处理和分析样品的时候,由于没有很好的实验条件,仪器不够先进,造成数据的精度不够精确,从而使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最终使决策者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管理体系运行与日常监测工作有机结合
当前,监测业务工作开展和体系运行之间没有应有的联系,应该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融入到日常的监测工作中进行考虑。在编制人员培训、仪器校准、质量管理等年度计划的时候,对于当年度监测能力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监测业务开展的变化情况有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当质量事故、投诉出现的时候,或者在日常监督中所呈现出来的质量问题等一系列情况的时候,应该定期启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实施也可以与上年度监测工作总结和下年度监测工作计划相结合同时开展,这样的话,在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比较容易发现,并且能够将相应的方向和目标确定下来。
3.2 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环保,这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却是基本依据和条件,同时对于环境管理水平而言,它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国家环境决策的准确性受到环境监测信息真实、准确、结论客观性的影响,在工作中,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显得十分重要,环境问题也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判断。环境监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真实、准确数据的获取。在此基础上,对各级环保部门就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求其加强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环境监测质量,做好环保监测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质量管理氛围,在实施监测的过程中要重视范围的控制,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使环境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3.3 建立健全环境监督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其实就是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文件,要想使监测质量达到标准水平,一个完整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结合,管理监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部门,严格规范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检测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行为,不断运用质量监督和审核管理机制,其实就是想得到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方位、全程序、全要素的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使监测管理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环境监测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4 构建薄弱环节的质量监督体系
符合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必须具备"五性",即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以及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点位设置的代表性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十一五”末,及时开展了“十二五”环境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工作,逐步加强监测点位的标识管理和监督检查。重庆市巴南区确定“十二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为全面掌握辖区内水、气、声环境质量状况,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管理,重庆市巴南区环境监测站在认真分析“十一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基础上,结合巴南区环境管理实际,依据环境监测点位管理办法和相关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标准、规范,遵循点位设置应具有环境功能代表性、保证科学性、规范性和保证监测数据的时间连续性的原则,优化确定了全区“十二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涉及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含降水)监测点、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扩张,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45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由2个增加到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由6个增加到8个,新增1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点。
在水质自动监测方面,建立了"二级质控、第三方运营"的管理模式,着力从技术培训、制度建设、定期巡检、定期考核以及质控考核5方面开展质控工作,确保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比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为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监控预警、生态补偿、目标考核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3.5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当前,四级环境监测站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再加上最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和进步,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监测各种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就得到了初步形成,这在环境管理的强化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不过,因为多头管理、系统的结构布局规划,以及检测网络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监测站还没有实现有效地组织和整合,同时也没有在根本上形成环境监测网络,并且也不具备相应的网络运行功能,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作用也不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发挥,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所以,“统一归口管理和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法规制度配套完善,职责任务上下理清,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运行稳定高效”是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必不可少的依据和条件。
3.6 建立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
(1)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目前,质量保证相关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有效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与国际通行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全面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得以形成,并且得到有效地完善和健全,这样的话,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接受到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
这项工程是比较系统性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的所有工作人员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立足够完全和健全,才能够对监测活动实施有效监控,从而使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一定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以及职责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质量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文件化体系的建立起着促进性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其顺利开展和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负责人所具备的环境监测理论基础也是需要十分扎实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相关准则以及规范要有明确地认识和掌握,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②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领导下,主要职责是与质量负责人相配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落实和完善,针对那些违反相关准则和规范的行为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对相关的投诉进行处理,将监督、协调以及检查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考核。
[1]郭鑫,何理.对环境监测站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1(20)。
[2]郜宗智.浅谈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3]樊津江,张军杰.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J].河南科技.2007(03)。
[4]赵宏.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分析与探讨[J].管理观察.2009(18)。
[5]银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6]张玲玲.韶关环境监测县级站能力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7]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04)。
[8]姜翠英,白雪岩.试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