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荣属于你

2013-01-30张灵霞

支部建设 2013年13期
关键词:李玉村民

■张灵霞

光荣属于你

■张灵霞

五月是花的季节,五月的劳动者格外美丽。在这怡人的五月,我们迎来了劳动者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身边的每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因为劳动最光荣,光荣属于你、我、他,属于一切劳动着或曾经劳动过的人。当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和谐、美丽,我们的精神越来越充实和富有时,你会在人生前进的征途上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劳动者!我光荣!我骄傲!

本文选撷几个代表,他们或是工人、或是农民、或是一些我们离不开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日复一日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书写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忠诚,诠释劳动光荣的价值追求,理应获得人们的赞美和称颂。

【工人新貌】

《咱们工人有力量》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战歌,激越的词曲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你听:“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了哟变了样!”在这高亢嘹亮的旋律中,亿万工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创造出世人瞩目的业绩,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请看这些可爱的新时代工人,他们光荣而伟大。

周建民:N个创新第一

周建民,淮海工业集团高级工人技师、量具钳工。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30年来,他先后承担或参与完成公司12600项量具加工任务,完成公司级关键项目5600余项,在全省独树一帜,开创了公司乃至省国防科技工业超大量具制造史上的先河,填补了省国防系统量具生产上的空白,被公司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这是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也是山西军工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操作法。

周建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名好工人。1982年,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当时的惠丰厂,成为一名“学徒工”。军人家庭长大的他,从小就养成了喜欢琢磨和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这为他日后的创新打下了基础。长治市大大小小的书店、图书馆都留下了周建民求学的脚印。每天,他第一个到工房,下班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别人休息时,他却在工房里钻研,看书,看图纸,测算,在工具上反复打磨,制作。

在他的岗位上,周建明一直以创新为己任。他根据量具生产中有圆形、块形、不规则形等形状不同和大小不等的状况,通过长期摸索,研制出量具生产的简便方法,这便是“第二基准法”;他采用增加辅助基准,通过平板打表、间接测量的方法进行加工,使检测零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达到98%,这便是“整体研磨法”;他采取设计二类工具,在量具下面垫一等高量块,进行有机粘接、辅助锡焊加工的方法,确保对称度量具两孔对中心孔的尺寸和对称度,这便是“冷热配合法”;他采用分段加工组合和分别加热、冷冻后一次装配的方法,满足了尺寸精度和同轴度要求,填补了公司大型量具生产制造空白,这便是“一次装配法”;他采用了先组合,然后直接在V型铁上装夹的方法,缩短了装配周期,使量具装配合格率由30%提高到100%。这些方法,经周建民本人整理后定名为“基准转换法”,被公司以个人姓名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这一成果在公司内广泛应用,是企业的惟一,至今无人能比,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也为数不多。

工作30年来,周建民的创新成果达到1000余项,平均十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手中产生,创造价值累计达到3000万元以上。他用劳动者的本色诠释了当代工人的勤奋和卓越。

李玉:“金牌项目经理”

在山西送变电公司,谁是大忙人,经常往返于单位和项目地之间?是李玉。谁在条件艰苦的特高压战线上干的工作最多、技术最好?也是李玉。谁一年300多天穿梭于各施工现场,没有节假日?还是李玉……为此,同事们都叫他“工作狂”。但他的“狂”也让他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他先后获得“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功勋个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从2008年以来,李玉就和特高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了多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建设等艰巨任务。他第一次临危受命参与特高压建设,就用“山西速度”震动了同行。从第6基铁塔到第62基铁塔组立的完成,从铁塔组立进度末位到全线18个标段排名第六,李玉和他的同事们只用了35天。最终,项目部以山西段第一、全线第三的进度提前47天完成全部任务,并一次通过验收,实现零缺陷移交。2008年11月中旬,李玉带队出征±800千伏向上线渝1标段的施工建设,随后,±800千伏锦苏线渝1标段、川云5标段相继开工。这两条线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直流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难度最大的送变电工程。

他用勤学苦钻和创新精神“啃”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2008年5月13日,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线路架设进入关键施工阶段。而此时李玉负责的第3标段遇到了全线最大的带电跨越难题。按惯例,搭设跨越架至少要停电10天,可一旦停电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最终,李玉大胆决定实施无跨越架带电跨越。从5月中旬到8月末的100多天里,李玉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开展技术攻关。2008年9月初,技术成果诞生了,后经有关专家进一步验算,最终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组评审。该成果被评为山西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推广应用,为特高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现在,李玉更忙了,分管的项目越来越多,有时省内外同时有六七个,据粗略统计,因频繁往返于项目之间,他五年来驱车里程已超过50万公里。李玉的身影总是伴随着困难出现在一个个工程项目部,紧张工作三四天后便悄然离去,下次再来必定又是被困难“召回”。就在这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中,一基基铁塔,一条条银线披荆斩棘,穿山过岭,到达了目的地,李玉和特高压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引导着滚滚电流,照亮了远方的夜空。

一花带动百花开,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李玉上任以来,山西送变电二分公司成为山西送变电公司15个基层单位中效益最好的单位,李玉也被同事们称为“金牌项目经理”。

杨月雷:80后“技术大拿”

兰花科创化肥公司压缩车间主任杨月雷,19岁参加工作,21岁成为车间主任。此后,三年一个台阶,从车间主任到市级劳模再到省特级劳模,80后的杨月雷是怎样做到的?杨月雷说,学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行,但是当好这个领导,就必须得有工人来承认。要让工人承认,就得拿技术来说话。

技校科班出身的杨月雷,学了一肚子机械原理,但刚投入工作时实践经验却很缺乏。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他虚心向身边的老工人请教,还自费购买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书籍,一有空就坐下来钻研,充实自己。厂里每次购回一台新机器,他都想办法先借来有关资料,进行解剖,直到把机器运行原理彻底弄清。由于勤奋好学,加上对技术工作的特殊爱好,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掌握了机修工人必备的车、磨、焊、钳、电等五项技能,尤其是他的电焊技术,堪称出类拔萃,甚至学会了电焊领域难度最大的不锈钢焊接技术,这项技术在全厂也仅一两个老工人能够掌握。以前,车间里的一台刨床由于本身设计有缺陷,经常“罢工”,工人们十分头疼,杨月雷经过仔细检查后,大胆对机器内部结构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病根”。许多老工人都不由得赞叹:“这个年轻人的确有‘三板斧’。”

作为年轻的车间主任,杨月雷以行动带人,以技术说话,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第一做好,遇到艰苦工作总是自己抢着干,碰到技术难题,总是自己抢先完成。有一次,脱变车间脱硫液阀门泄漏,危及设备安全。紧急关头,杨月雷不顾脱硫液对皮肤的伤害,不顾一切把阀门堵上。设备安全了,杨月雷的手脚都被脱硫液灼伤。

在兰花科创化肥厂工作十几年内,杨月雷先后调动了三个部门,每到一处,他都用技术说话,用行动说话,赢得了工友们的认可。2007年,杨月雷被选为山西省特级劳模,2008年还当选奥运火炬手,参加了我省境内的火炬传递。

【村官风采】

他们用独特心声歌唱自己可爱的家乡,让欢快的劳动之歌在家乡的小路上回荡。他们是新时代知识型的村干部,他们用勤劳的汗水为家乡披绿挂彩,他们让家乡的山更绿、水更清、村更美、人更靓;他们用智慧和辛劳创造了无数的农村奇迹。他们,就是近年来农村涌现出的一道特别靓丽风景——“村官”。

田玲:最值得信任的“村民贴心人”

田玲,阳泉郊区石板片村的党支部书记,她用自己的努力和真情赢得了村民的真心,收获了属于她的荣誉:全国十佳“村民贴心人”、平坦镇“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干部”……

2007年8月,田玲刚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参加了阳泉市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干部考试并被录用,被分配到郊区平坦镇魏家峪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五年间,她由初来乍到的小姑娘变成了村民心中最值得信任的“小田书记”。

在面对农村变样、农民增收的课题时,田玲认真分析魏家峪村的实际情况,寻找突破点,为农民致富增收积极寻找途经。她结合村里的情况和养殖户的特点,跑手续、制章程,组建了“阳泉市富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推选出了法定代表人,使企业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新型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同时她还经常深入到养殖户当中,了解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把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在书本上、网络上学到的一些专业知识和信息耐心地讲解给他们听,如遇到个别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她就主动联系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2008年1月,她主动请缨帮助魏家峪村重点发展的地面龙头企业——阳泉市鸣凤肉食加工有限公司,向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申请到了200万元项目资金,并改变了以前“小作坊”的经营模式,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村民说,自从小田书记来了,村里的文化生活就更丰富了。田玲利用平坦镇“两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传统庙会等节日,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并编排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而且拉近了她与村民的距离。

2012年,田玲在郊区第九届农村支部换届选举中以满票当选石板片村的党支部书记。5月,刚上任的田玲还没有完全熟悉工作,就赶上了“户户通”工程,于是就开始走家串户动员村民修路。“政府是有拨款,但这钱要在道路工程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到账。”为了动员村民,田玲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甚至将自己不满三岁的孩子和母亲都接到村里,没日没夜地工作。“请你相信我,等路修好了,工钱一定给你补上。”发自内心的承诺终于感动了村民,经过3个月的建设,全村6.1公里的小街小巷终于改变了面貌。

2013年,田玲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她说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在政协会议上,她除了重点关注民生和三农问题外,还提交了自己有切身感受的关于大学生村官方面的提案。

张晋洪:百姓的“功勋书记”

“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村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晋城市城区北石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张晋洪的口头禅。担任村支书29年来,张晋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当初的誓言和肩负的责任,书写着不平凡的创业人生。

1984年,张晋洪同志临危受命,放下自己正在顺利经营的运输业,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先后建起了曙光大厦、集贸市场、精品商业街、农业示范园区等三产项目,安排村民就业,不但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增强了集体的经济实力,更为北石店村的小康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9年来,他为村民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尤其在帮助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户方面,着实令人感动。为了全村发展,张晋洪南下北上外出取经,开阔思路、更新观念,硬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发展了拥有100亩苗木花卉基地、50余亩果树经济林、100多栋蔬菜大棚的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从2004年开始,张晋洪又根据村民的需求,带领大家率先在全区首家实施旧村改造,两年内,建起了一栋栋居民单元住宅楼,水、电、暖、气、通讯设施全部配套,拆迁户全部喜迁新居。同时对全村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为村民全部安装了清洁高效的煤层气,使群众享受到了城市般的居住环境。北石店村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生态示范村”、“红旗村”等。

为了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他在村里大力实施“党员联户工程”,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联系8至10户群众,定期进行走访,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记在“民情日记”本上,进行分析研究,尽力为村民排忧解难,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他的领导下,北石店村党总支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组织”等,他个人也多次获得市、区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2年,晋城市委授予全市10名任职时间长、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功勋书记”称号,他们被纳入县级干部管理序列,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张晋洪是城区唯一的入围者。

【无名之歌】

他们的工作在一些人看来“很不起眼”,甚至从未进入一些人的视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辛勤的普通劳动者,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年复一年地奉献着。正是他们,在自己看似普通的人生中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铸就了闪光的岁月,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敬重、最可爱的人。

沙永玲:新时期的“时传祥”

她平凡如许,执着如斯,不管冬寒夏暑,每天总是穿行在大街小巷;她用辛勤的汗水,为市民创造出干净舒适的环境。她就是全国劳模、临汾市环卫局环卫女工——沙永玲。

1984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沙永玲,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俗的偏见干起了扫马路的工作,成为临汾市环卫局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凌晨3点,当人们还在沉睡时,沙永玲就拿着扫帚、推着车子来到大街上,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直到晚上七八点,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沙永玲负责清扫的地段是临汾东关街,路南是几百米的马路菜市场,路北有东关小学等十多家单位,路面坑洼不平,清扫、保洁难度很大,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干的地段。东关小学门口是工作的难点,每天学生放学后,发广告的、卖小吃的一拥而上,有时纸片像雪花一样,扔得满地都是。另一个保洁难点是下水道口,沿街的门店随意倾倒剩菜、剩饭,甚至还有大小便,夏天又脏又臭,冬天容易结冰,一旦结冰,就得拿锤子砸,有时还得拿手抠,手被划破是经常的事。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沙永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工作干好,让行人走着舒心。

沙永玲口碑好,不仅是因为她用汗水为大家营造了整洁干净的生存环境,更在于她有一颗乐于帮助别人的爱心。沙永玲知道工友的疾苦,每年的麦收时节,她总是劝来自农村的工友回家,她自己便主动承担起清扫的重任,常常因为时间紧,忙得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有的工友干活慢,她干完自己的活后,还要主动帮助其他工友干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工友的交口称赞。

沙永玲二十多年如一日,不分白天黑夜,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论有多大的困难,她都没有缺过勤。1988年,在沙永玲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丈夫因车祸去世,2002年,儿子也因意外突然离开了她……然而,这些沉重的打击并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更没有动摇她献身环卫事业的信心,虽然失去亲人的悲痛使她身心憔悴,但在悲痛中料理完亲人的后事,她又握着扫把出现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

这就是沙永玲,二十多年如一日,冬天,顶着刺骨的寒风,踩着泥泞的冰雪;夏天,迎着晒化了柏油路的烈日在街头工作,一个爱岗如同爱家的女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用一把扫帚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金国华:乡村反腐倡廉“记者”

在闻喜县,有一位双眼视力仅有0.03的弱视残疾人——金国华。他不是纪检监察干部,不是专业记者,甚至没有正式工作,但十年来,他靠着那双从来不知疲倦的双腿,靠着敏锐的洞察力,靠着坚强的毅力,跑遍了全县的机关企业、乡村窝铺,撰写反腐倡廉文稿500余篇,为闻喜的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3年,金国华出生在闻喜县桐城镇金家庄村,刚出生时他就遭受到了“老天”不公平的对待,他先天性弱视,两眼视力只有0.3。1981年5月,初中毕业的金国华因视力残疾,只得回村务农。在一次农田耕种时,不知怎么原因,那头耕牛突然一惊,尾巴重重地朝金国华脸上扫去,他躲避不及,双眼吃重,使仅有0.3的视力变成了0.03。这一下,不用说看书写字,就连走路也成了问题。但自小爱好写作的金国华没有放弃,毅然拿起手中的笔,尝试写作。不久,他的作品《唠叨婆的晚年》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荣获了农村故事三等奖。

2002年,闻喜县纪委、监察局聘请金国华为反腐倡廉信息报道员。金国华把这份兼职工作看得很重很重。白天,他进厂矿、进机关、进乡村、进田间,捕捉反腐倡廉新闻线索,对每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刨根问底,穷追不舍。晚上,他挑灯夜战,提笔写作。由于受弱视的限制,他写稿时眼睛几乎要贴着稿纸,然而他硬是在模模糊糊的视线中写出了一篇篇清晰的文稿,有反映纪检监察干部赵虎民公正执纪的《敢让党纪不染尘》,有反映退休干部李新华发挥余热的《老促会长巧用“礼”》,有反映纪检监察工作新经验的《闻喜建立“民情恳谈室”》,有反映查处违纪干部的《拦车收费不开票,给你处分没商量》……10年间,他撰写反腐倡廉文稿500余篇,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山西日报》、《先锋队》、《运城日报》以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上发表反腐倡廉文章251篇,被大家誉为“乡村反腐倡廉记者”。

猜你喜欢

李玉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2岁孩子命殁亲爸之手, 放养的孩子怎能撑起你失败的人生
情与法的较量:分手时赠房能否撤销?
论李玉电影作品的“跳切”剪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
爱情滑子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