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概念、价值及过程模式文献研究综述

2013-01-28黄耀五谭绍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系职业建设

黄耀五,谭绍华,吕 红

(1.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永川402160;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问题备受关注,成为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数量总体不断攀升的过程(图1所示)。纵观已有研究,研究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注点聚焦在三个向度:(1)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概念化脉络;(2)为什么要建设现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机制;(3)如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模式。

图1 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趋势图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概念化脉络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是作为一个政策性概念出现的。因此,其概念化脉络清晰地体现在一系列的政府工作文件之中。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又对其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十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又提到:“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从以上政策文献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近10年来国家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在时代发展脉络中嬗变,而这种嬗变体现的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

除了政府文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一个不断概念化的过程,学者们同样做了大量的努力。欧阳育良、戴春桃认为,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反映的是初期工业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属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教育机会相对公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学历本位与职业能力本位并重、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开放型体系。该体系应具有六大特点,即区域性、开放性、灵活性、稳定性、层次性、连续性[1]。蒋旋新、蒋萌则认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具备历史性与时代性沟通、社会性与主体性统一、职业性与人本性和谐、全民化与终身化衔接、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后发性与跨越性整合六大特征[2]。唐高华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建设。大职业教育理念强调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根据这种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切合时代需求、突出多元互融的开放型体系,应该具备现代性、类型特性和系统性等特点[3]。姜大源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在对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把握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技能(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内涵;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同;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4]。张振元指出,《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命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现代性,即相对于传统职业教育,要建立一个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系统性,即相对于此前不成体系的职业教育,要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周建松高度概括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第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体系;第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协调的体系;第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与社会共生的体系;第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具备高度成长性的体系[6]。

2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机制

“十一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一是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和基本框架,并且初步形成了政策合力;二是根据外部适应性的要求,围绕产业发展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对接;三是根据内部适应性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面向人人,努力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根据内在协调性的要求,围绕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夯实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五是各地在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时都提出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但是,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仍然存在诸多弊病。在欧阳育良、戴春桃看来,传统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比例失调,政出多门;二是功能定位不清,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三是职业培训薄弱,非学历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四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不畅;五是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封闭,灵活性、开放性不足;六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1]。徐涵则认为,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体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渗透与沟通是单向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不畅[7]。范唯、郭扬、马树超等人在肯定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学校系统仍然相对封闭。(2)理念和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解窄化。(3)资源投入不足,而且缺乏有效协调。(4)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5)职业教育科研支撑系统十分薄弱。(6)政策上仍有差距,缺乏相应的国家制度[8]。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学者纷纷指出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其他问题。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但是,除了革新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大声疾呼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使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价值。在刘建同看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必然带来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就是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9]。这种调整和优化的重点就是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变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科学布局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结构,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内涵、结构和要求决定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最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合理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日益紧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教育对经济社会需求的一个积极回应,只有合理确定各类人才结构需求,统筹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才能支撑我国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蒋旋新、蒋萌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战略背景的历史反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热切呼唤;国民教育体系和谐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强烈诉求;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10]。林克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分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动因,首先源自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其次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革新的诉求,最后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呼唤[11]。总体来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动因既有内在的,旨在超越传统体系藩篱;也有外在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驱动。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对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的积极回应,更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求变。

3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模式

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开了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的问题

蒋旋新、蒋萌鲜明地提出了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主要是七个方面:第一,体系结构系统性。系统性的体系结构又表现在理论体系(特别是学科体系)、组织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第二,特色定位本色性。确立特色定位的本色性,其实质就是坚持中国特色和体现职教特点。第三,内涵品格现代性。职业教育理念要体现现代化、职业教育形式要体现多样化、职业教育内容要体现科学化、职业教育技术要彰显现代化。第四,教育功能完备性。在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职业教育将是一个集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科技开发服务和文化传承建设于一身的、功能完备的体系。第五,服务方式终身性。职业教育必须用终身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观念、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多样需求。第六,发展模式和谐性。加强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衔接性,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办学,是建设和谐生态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第七,国际交流开放性。积极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与成果,是后发型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10]。

3.2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容的问题

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问题,研究者们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徐涵看来,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开放、灵活的,能为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张振元基于系统论的思维,提出构建具有现代性和系统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使命,要求在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羁绊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思考和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现代职业学校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应当形成如下系列:在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领域,以初中后的教育分流为起点,形成“五年制专科学制、五年制本硕连读及专业学位和专业职称相结合”学制;在艺术学、体育学领域,形成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线贯通的“全等级一体化”学制。两者共同形成“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教育通道,形成现代职业学校教育内部结构的主体框架。二是构建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四是营造纵横交错、开放包容的现代教育环境[5]。

马建富认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在于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具体包括:设立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适时将职业教育分流重心提升至高中后;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完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权,独立建制五年制高职学院;建立独立的与普通教育相平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尽快试行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构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3]。

林克松高度概括了现阶段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内容,在其看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结构主要反映在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层次结构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在类型结构中,以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形式为核心[11]。

3.3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法的问题

学者们基于各自的视角,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诸多建议和方法。

周稽裘针对我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的缺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出发,阐述了在均衡、全面的发展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现代职教制度[14]。

欧阳育良,戴春桃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八条建议:一是构建职业教育创新体制。即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职业教育创新体制、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二是统一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三是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合理定位。四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别教育及职业教育内部的沟通、建立四通八达的教育“立交桥”。五是加大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六是强化职业培训和非正规职业教育。七是加强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其他体系的建立。八是借鉴国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先进经验[1]。

唐高华基于大职业教育的视角,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七条策略:一是注重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即打破职业教育狭隘的技术传授的教育功能,实施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全面教育。二是实现职业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全民性是指所有适龄学生、成年人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三是注重职业教育过程的全程性。职业教育应贯穿个人一生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即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晋级/转业/再就业培训。四是实现办学形式的全方位性。全方位性是指不应局限于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而应该把眼光投向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要善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从单一封闭的办学方式转向多方位、多样化的现代开放式办学。五是力争职业教育学制的全贯性。即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六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全套性。即构建包括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体系、研究体系在内的一体化的全套体系,以确保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序运行,促进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七是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全通性。即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培训的相互衔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层次教育的互通体系,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灵活性[15]。

总体来看,近年来国内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途径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标准而展开,即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发展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连贯性。分别可以概括为“增强职业教育外部适应性的路径”、“增强职业教育内部适应性的路径”和“增强职业教育内在协调性的路径”。

3.4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障的问题

徐元俊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的职教责任。主要是构建现代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分担制度、建立以中央转移支付为重点、地方统筹为主的两级责任体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保证教育对师资、经费、设备和实习场地等方面的需要;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可以试行股份制改革,将领导权与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行政任命制过渡到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聘任制,将领导者的经济利益直接与职责、风险挂钩。三是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16]。

陈效民、刘磊基于质量保障视野思考现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一是用整体思维实现质量保障功能的发挥;二是全面打造信息化的质量保障平台;三是建立及时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包括建立反映学生教师话语的反馈机制、建立校社企联合的质量反馈机制[17]。

总体来看,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模式的研究涉及到了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诸多方面,概括起来,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模式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大政方针的宏观层面,比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二是从职业教育体系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学校与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中观层面,比如有研究提出仿照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学院制度,建立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模式”。三是从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办学理念、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评估机制等微观层面,比如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尽管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对职业教育的本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厘清职业教育领域有关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关于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目前国内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虽然《职业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了明确界定,但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们对其界定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提出了质疑。广大研究者对职业教育体系各执一词,导致了职业教育体系概念模糊,内涵不清晰,外延不确定,引发了“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等诸多争论,进一步导致了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不确定性。明确定位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提,缺乏对体系的准确定位,将很难形成系统的研究和完整的体系构架。

其次,研究的体系意识薄弱。我国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但一直以来,建构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却脚步缓慢,其关键原因之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体系意识”不强,缺乏对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要性的认识。“体系意识”直接关系到体系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体系构建的实效性,因此树立体系意识是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体系意识薄弱的状况,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各自为政,各研究者也站在自己的研究视角提出各种模型建构,由此导致大量研究只涉及了职业教育体系某一方面的问题,研究视角单一、系统性不强。比如,社会视角的研究者着重于强调职业教育发展与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对个人需要关注以及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发展规律。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的研究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体系意识淡薄,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研究的片面,研究的形式化或导致无价值的研究,这严重威胁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发展。

最后,研究视野不够宽阔。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就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谈体系建设,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缺乏体系内外部的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公平、民生等社会问题,关系到文化事业建设,关系到经济建设等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产业依附性,决定了其必然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需要树立体系意识,综合考量体系内部诸因素,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突破体系自身,促进研究的纵深发展。

基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未来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应当做到如下四点。

第一,厘清基本概念。当今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职业院校应该联合行政部门、企业、职教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搭建职业教育公共平台,就职业教育体系领域有关的基本概念开展广泛的对话与协商,以达成公共意志,从而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清晰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为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

第二,树立体系意识。研究者只有切实树立起体系意识,才能改变职业教育界长期形成的偏重当下目标任务、忽视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状态,进而进入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发展轨道。因此,在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职业院校及广大研究者等应当从全局出发,自觉培养公共意识,自觉树立体系意识,在各环节的工作中自觉将体系制度、体系目标转化为行动。

第三,拓宽研究视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仅关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公平、民生等社会问题,关系到文化事业建设、经济建设等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产业依附性,决定了其必然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要求研究者树立体系意识,综合考量体系内部诸因素,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突破体系自身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必须具有超越职业教育体系自身的战略眼光,综合考虑教育、法制、政策、经济等因素,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建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加强行动研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经验感性层面,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深入到职业教育的实际中去发现和探索,以增强研究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因此,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既需要着眼于哲学思辨、经验总结的定性研究,也需要基于大量数据资料的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

[1]欧阳育良,戴春桃.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蒋旋新,蒋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研究[J].成人教育,2010(8).

[3]唐高华.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

[4]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

[5]张振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命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1(28).

[6]周建松.关于全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7]徐涵.关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想[J].职教论坛,2006(15).

[8]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9]刘建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

[10]蒋旋新,蒋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的背景、原则与目标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7).

[11]林克松.近年来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盘点与省思[J].职教通讯,2013(1).

[12]徐涵.以劳动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19).

[13]马建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制度配置与政策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

[14]周稽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均衡、全面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15]唐高华.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

[16]徐元俊.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17]陈效民,刘磊.质量保障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猜你喜欢

体系职业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职业写作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爱的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