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引用著录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3-01-28林燕英金晓明张艳艳王倩
林燕英 金晓明 张艳艳 王倩
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福建医药杂志》编辑部,福建 福州 350001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1]。有许多学者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进行了研究,其中以陶范归纳的8项原则较为全面,包括公开性、原始性、必要性、准确性、适当性、新颖性、代表性、标准化原则[2],虽然对这些原则的讨论还在继续,但已为参考文献的引用指出了大致的方向。而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下文简称《规则》)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使其著录格式趋于统一和规范。尽管如此,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仍发现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存在各类不正当、不恰当和不规范的情况。笔者将常见的问题归纳如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引而不标
引而不标的原因,除了大意漏标外,有的是恶意剽窃、肆意抄袭他人文章;有的是对自己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增减例数或微调研究内容,试图重复发表;有的是为了制造文章具有原创性、独创性或创新性的假象,故意列出无关紧要的文献,却将对其有关键性的启发、借鉴、参照作用的重要文献隐藏起来;有的是知识产权意识不足,不能对合理引用与抄袭等行为加以正确区分而“不敢引”,在文中以“有研究表明……”、“有学者认为……”、“据报道……”等字眼简单带过。现如今,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下文简称“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应用已日趋普遍,用该系统对文章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检测,大部分引而不标的文献都会现出原形。若经核实只是漏标,要求作者补充;在讨论部分若出现“有研究认为……”“有文献报道……”这样的描述时,或虽无以上描述,但能确认是他人的研究成果或主张时,除公知公认的外,应要求作者引出文献[3];若判定存在抄袭行为,可根据抄袭程度以及文章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决定是否给作者修改的机会[4]。而要在源头上预防这种情况,可在期刊成品及网页的醒目位置宣传参考文献引用应遵循的原则,提醒作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敬告作者本刊已开始使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意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者起到提前震慑作用。
2 引而错标
引而错标的原因除了作者粗心大意著录错误之外,有的是把综述、文摘误作原始文献进行引用;有的是为了夸大其所引文献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将引文的出处移花接木到较高级别或更知名的期刊上;有的是所引参考文献的作者在其文中漏标了引文出处,这段引文被第三人引用时,误将前一引用者当作原始文献的作者,造成谬误;还有一些人贪图方便,直接转引他人文章后的参考文献,造成以讹传讹。例如:有篇文章《宫角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发现有一段引文“(宫角妊娠)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其发病与多次孕产,刮宫等导致内膜损伤而影响孕卵正常着床有关[①]。”(为避免与本文的文献序号混淆,例子中原有的文献序号均用圆圈圈起)被标红,提示该参考文献可能存在谬误。在该系统中双击这段文字,发现与蔡益婷等[5]所著一篇文章的一段引文重合,这两篇文章为这段引文提供的出处均是“冯英英,邱同青.超声监视下宫角妊娠22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2,22(1):31-32.”。经检索,冯英英的这篇文章是发表在该期刊2002年的第10期,而非第1期。《宫角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的作者并未真正看过冯英英、邱同青的原文,而是直接转引了蔡益婷等的文后参考文献,因此连同文献著录错误也一起复制了过来。这种以讹传讹降低了自己文章的严谨性,也损害了原始文献作者的权益,同时影响了期刊的质量。因此,要求作者在引用文献时需遵循原始性原则,只引用自己亲自阅读过的原始文献,如果想引用他人文后的参考文献,也不可直接转引,要尽可能查找原文,确保引文内容及各著录项目准确无误,方可引用。
3 文献过于陈旧
文献陈旧的原因,大多是作者的信息意识淡薄,缺乏对本学科最新进展、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在编辑工作中,参考文献普遍陈旧的论文,其立意往往也比较陈旧,有很多是没什么科研价值的重复性甚至复制性研究。有学者认为,作为科技学术论文,理应引用国内外最新的文献,一般以5年内为宜,以突出论文的创新性,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
[6]。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可作为衡量参考文献时效性的指标,普赖斯指数低于50(即5年内的参考文献少于所引文献的一半)时,应向作者说明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对论文的新颖性至关重要,要求其重新查阅、多引用近期发表的文献[3]。
4 文献数量太少
有些科技论文作者,尤其基层工作人员,由于受客观条件及其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对研究领域的文献有全面、充分的查阅;有些作者则是对参考文献不重视,随便查阅几篇有关的文献就贸然下笔,造成文献引用的欠缺、局限、陈旧。虽然对于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但一般要求论著类不少于10篇,综述类不少于20篇[7]。有学者参考了近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及国外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提出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以不少于15条/篇为宜[6]。还有学者认为,篇幅较长的前瞻性、实验研究型论著其文献一般不应少于10条,而篇幅较短的回顾性、临床经验总结的文章可适当放宽;认为文献少于6条时应根据论文篇幅、类型等提示作者补充参考文献,但不能片面要求作者必须引用多少篇[3]。总之,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查阅近期的文献资料,为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阐述及结论的得出提供必要、充分、可靠的佐证。
5 文献序号在正文中的标注错误或不规范
其原因主要包括作者对文献的著录规则缺乏了解,不清楚国家标准对文献序号标注的要求;或作者在撰文过程中对段落、语句进行了挪动或增删,但未对其中所涉及引文的文献序号作相应的修改。标注错误或不规范的类型主要包括文献序号排列混乱、序号不全或多余、序号标注位置不规范、序号标注格式不规范等。《规则》明确指出,采用顺序编码制时,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中[1]10。序号标注的位置,可以分为4种情况:1)大部分时候文献序号置于引文结尾的点号之前;2)若引文是用引号括起的完整语句,文献序号则置于引文结尾的引号之后;3)正文中出现文献主要责任人的姓名时,文献序号可紧随其后;4)文献序号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置于相应的位置。前三种情况文献序号均上角标,最后一种情况则不用上角标。文献序号标注位置不规范的常见情况是将序号置于点号后;或者,在最后一种情况时,仍将序号上角标。文献序号标注格式不规范的常见情况有,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比如文献[①]和[③],未标注为[①, ③];同一处引用的多篇文献为连续序号时,比如文献[①]至文献[③],未标注为[①-③];多次引用同一著者同一文献时,比如在正文的不同段落语句引用了文献[①]第5、25、100页的内容,未分别标注为[①]5、[①]25、[①]100;此外,还有在参考文献标注中误将“【】”、“〔〕”作为标准的方括号使用的情况。
6 正文中文献主要责任人与参考文献表不一致
科技论文的行文中,由文献责任人引出引文的文献引用方式很常见,有时会发现该责任人与文后文献表所提供的姓名不一致。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文献序号在调整过程中出错,造成张冠李戴;引用的是二次文献,文中是原始文献作者的姓名,文后文献表提供的则是引用者的信息;有些英文文献的责任人姓名在正文中输入时容易出错。避免这种错误的对策,除了要求作者不引用二次文献之外,文中有必要出现文献责任人姓名时,最好直接复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姓名,以免输入错误;作者在成文投稿前及编辑在审读处理文章时,应将引文与文后文献表一一进行核对,核对项目包括责任人姓名的一致性等。
表中各项目著录错误或不规范
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参考文献的著录不够重视,对标准的著录规则缺乏认识;在电脑上输入时出现错误;引用二次文献,直接将他人文后已出错的文献复制了过来。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表中常见责任人、题名、出版项、年卷期、起止页等的著录错误或不规范。
7.1 责任人
1)姓名出现错别字或拼写错误。2)欧美著者未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规则,而是把名的全称放在前面,姓的全称或姓的缩写字母放后面;或者只著录了姓的全称,缺失了名的缩写字母。3)对于复姓的欧美著者,保留了复姓的前半部分,而把后半部分删掉或者当成名进行了缩写。4)将非英语国家姓名上的调号删除,改为英文字母。如:将Vásárhelyi B改为Vasarhelyi B,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1]6。5)外文责任人姓名的附加词著录错误。例如:将McCann M误写为Cann M、Mc CM或Mccann M。外文责任人姓名的附加词有介词、冠词或词头,如法国人姓前的冠词 le、la、les或de、du、la、des,葡萄牙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do、da、dos、das;Mac是爱尔兰姓氏前的词,表示“son of”之意,略作MC,M′;von、Van在德国或荷兰人姓氏前,表“of 、from”之意
[7];阿拉伯人姓前有前缀或变体,如ed、ibn等,书写时需加连字符[8]。这些姓名前的词均是姓名的组成部分,在著录时不能删去,否则将产生异意[7]。6)误将学衔当作名的缩写字母进行著录。例如:一个医学博士(MD)的姓名为Mike Smith,被著录为Mike Smith MD,正确的著录应该去掉学衔,即Smith M。其他常见学衔还有哲学博士(PhD)、外科学博士(CD)、牙医学博士(DDS)等。7)随意省略姓名后的罗马数字、Jr和Sr等[7]。英美家族中,若父、子、孙三代共用一个姓和名时,可用罗马数字Ⅰ、Ⅱ、Ⅲ区别,或用Sr、Jr表示父亲和儿子,著录时不能省略[7]。如Adam M.Levin Ⅱ应著录为Levin AM Ⅱ;Carl D.Black,Jr,应著录为Black CD Jr。8)只提供了一个责任人的姓名,后面加“等”或“et al”;3个以内的责任人未将其姓名全部列出;列出的责任人姓名超过3个。
7.2 题名
1)出现错别字或拼写错误,包括一个英文单词内不当空格的情况。2)大小写错误。由《规则》提供的范例可见,一般除了文题的首个单词及首字母必须大写的专有名词等之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一律小写。3)该斜体的未斜体,该上下角标的未上下角标。在医学论文中,常见的是生物分类学中表示属名或种名的拉丁文字母未斜体。如:大肠埃希菌,不宜著录为“E. coli”,而应著录为“E. coli”。如:碘-131,应著录为I-131或131I。还有一些分子式,也常存在标注不规范的问题,如CO2中的“2”未下角标。4)漏掉重要的其他题名信息。如:《欧洲文艺复兴史(科学技术卷)》,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在文后时,不可漏掉其分卷书名,应著录为“欧洲文艺复兴史:科学技术卷”。5)题名项缺失。
7.3 刊名
1)出现错别字或拼写错误。2)外文期刊刊名缩写不规范:①误将单个单词组成的刊名缩写。②刊名中单音节词缩写不当。像Cell、Chest这类单音节词,均不得缩写;少数单音节词作为地名的一部分时,则可缩写。③误将刊名中不多于5个字母的单词缩写。④刊名中的虚词(of,the,and,in等)未省略。⑤误以元音作为缩写的结尾。除个别单词,如Science外,英文刊名单词的缩写一般以辅音作为结尾。⑥个别采用压缩字母方式缩写的单词缩写错误。如:误将Japanese缩写为“Jap”,正确的缩写应是“Jpn”。⑦将拼写相似的刊名的缩写混淆。如: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与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单词的拼写很相似,容易混淆。⑧刊名缩写各部分首字母未大写。⑨刊名中一些常用单词的不规范缩写。如:误将Journal缩写为“Jour”,正确的缩写应为“J”。⑩误以各单词首字母的形式进行缩写。由于历史原因,有一些名刊以首字母形式缩写,如JAMA、BMJ等,这些缩写已得到公认,但其他大部分外文期刊的刊名仍需按照正规的缩写形式进行著录。总之,西文期刊刊名的缩写参照ISO4《信息与文献—出版物题名和标题缩写规则》的规定[1]6。3)误将副刊名与刊名混在一起著录。如:《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杂志作为参考文献时,误著录为“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或“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或“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正确的著录应是“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7.4 版次
1)缺失:非第1版的图书未著录版次。2)不规范:比较常见的是未使用阿拉伯数字而用中文数字进行著录,如:第四版,根据《规则》,规范的著录是“4版”。
7.5 出版项
出版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表中常见各出版项缺失,尤其出版地缺失;还常见将出版地著录为省名的情况,如:将出版地“广州”著录为“广东”。在我国,各市的名称基本上都不一样,一般只要提供城市名就可以,不必在城市名后加省名,更不可以省名替代市名。
7.6 年、卷、期、页码
1)卷期次不完整。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一般按照“年,卷(期):页码”的格式进行著录。有学者根据《规则》的另一些示例提出,对于全卷连续编页码的期刊,可省略期号,著录为“年,卷:页码”;对于一年只有一卷的期刊,可省略卷号,著录为“年(期):页码”[9]。而我国科技期刊几乎都是一年出版一卷,因此认为推广这种著录方式很有实际意义[9]。但笔者认为,作者在搜集写作材料过程中,很难花更多时间去甄别期刊在这方面的特征,而且也有可能甄别错误;同时,如果分为以上3种方式进行著录,编辑人员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核查正误,徒增了许多工作量。因此,以逸待劳的方式,还是将期刊提供的卷、期次一起提供。2)卷期次位置倒错。3)把日期当作卷次。PUBMED上的外文文献通常都会在年份后提供月份的缩写及日期,作者在编辑从PUBMED上复制粘贴来的文献时,有时会把日期当作卷次进行著录。4)引文型文献页码缺失。参考文献包括引文型文献和阅读性文献两大类,引文型文献指撰写或编辑论著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阅读性文献指撰写论文过程中曾经阅读过并从中得到启示的文献信息资源[9]。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以引文型文献居多,这类文献必须提供引文页码。
7.7 语言文字
有些作者将中文文献以英文的形式著录或用中英文混合著录。比如:Lin Q, Li Y, Li M, Huang KM.The optimation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huanxiong and xiangfu compatibility by SFE-CO2[J].中药材,2013,36(2):302-304.经核查,《中药材》杂志并无英文版,而且该析出文献也是以中文撰写的,因此引用该文献时应以文献本身的文字即中文著录。
7.8 标点符号
常见的不规范情况有顺序编码制中的出版年前未用“,”;卷次前未用“,”;专著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未用“//”而用“.”;其他题名信息前未用“:”;主要责任人超过3个的译文文献,在“等”与“译”之间未用“,”隔开;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未用“[ ]”而用“【】”等,或文献序号直接著录数字;页码前未用“:”;起止页间未用“-”而用“~”;文献结尾未用“.”。
8 参考文献的编辑流程
在科技论文的编辑工作中,大部分原稿的参考文献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上的问题。如何防范、修正这些问题?在作者方面,可以在期刊醒目位置声明“本刊已开始使用科技论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期刊稿约中告知作者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应用范例简要说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如果可以,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文献的复印件或扫描件。编辑方面,要懂得充分、灵活地利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中英文数据库,同时对引用原则和《规则》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参考文献的编辑工作可按以下流程进行:1)统观全局,计算文献量和年份分布,酌情要求作者查阅补充较新的文献。2)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上传全文,找出引而不标、引而错标的文献,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3)利用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引文核对”功能,将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期刊文献按照要求的格式编辑整理后,复制到“引文核对”界面指定的框内,点击“搜索”,页面中会显示出各条引文的状态,对于状态显示为绿点的文献(篇名、作者、刊名均相同),其内容的正确性可不用再核对;对于显示黄点或红点(篇名、作者、刊名中至少有一项不同)者,可直接点击相应的篇名,链接到文献摘要的页面,再核对正误;而对于显示“没找到”的文献,则需要将篇名、作者或刊名等项目复制粘贴到中国知网或万方医学网、维普网等数据库的检索页面中进一步检索。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引文核对”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率”,还有待改进,但至少可以剔除一部分3个项目都正确的文献,而且提供的链接服务也方便快捷,对于参考文献的核对工作仍有很大的帮助。4)应用PUBMED核对外文期刊文献,对于PUBMED上找不到的文献,可用Google搜索引擎进一步检索。5)书籍文献可借助图书馆索引,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等可通过相应的专业网站进行检索,对于专业网站检索不到的,可应用百度等中文搜索引擎进一步检索;网络文献可将网址复制粘贴到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再现核实。6)对于查找不到但仍存疑惑的文献,可询问作者,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原始文献的证明材料。7)按照《规则》对参考文献在文中的标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进行规范和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陶范.参考文献引用原则辨析[J].编辑学报,2006,18(4):252-254.
[3]张丽君,熊爱民.编辑对医学期刊参考文献的干预[J].编辑学报,2008,20(5):408-410.
[4]赵蔚.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功能拓展:基于编校流程的遴选审稿专家和监测参考文献[J].科技与出版,2013(1):78-81.
[5]蔡益婷,徐望明,程佳等.宫角妊娠的早期超声诊断与生育需求下的处理[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106-108.
[6]许花桃.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及文中标注不规范的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4):318-319.
[7]林永丽,甘辉亮,施莼等.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3)273-275.
[8]李晶.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常见问题及著录原则[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2):250-253.
[9]陈浩元.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若干问题的释疑[J].编辑学报,2011,23(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