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3-01-28何丽芳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7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

何丽芳

浦城县科学技术情报资料研究所,福建 浦城 353400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走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路子。县级科技部门作为政府科技管理的职能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应充当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提供何种服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浦城县是福建的北大门,山区农业大县,浦城科技部门近年来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思考。

1 主要做法

1.1 培育载体。积极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改革审批管理制度、简化核准认定手续、实地考察指导、及时登记确认等办法,鼓励企业申报民营科技企业。全县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36家;积极培育发展科技示范典型,在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强、条件较好的仙阳、临江等建立4个科技示范镇,在科技成果转化力量强的民主村、和平村等建立10个科技示范村,同时培育发展100个科技示范户。这些示范典型,在农业种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推广上起到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先后建立莲塘现代农业示范科技园区、仙阳科技推广示范区、石陂镇新洋畈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区。

1.2 打造平台。建立科技信息化服务网络,制定《浦城县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意见》,在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南浦镇等安装了5个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电脑等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仙阳、莲塘等5个科技信息化示范镇,在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安装了远程视频科技培训软件,实现乡乡通科技信息网目标;完善和规范科技信息服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技术咨询回复承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信息咨询登记卡等,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建立科技信息服务骨干队伍,结合我县实际,主要由科技特派员、动物防疫员、经作农技员、农民技术员、竹木行业组和科技示范户等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信息化知识的骨干力量。

1.3 提升服务。推动科技项目合作,围绕企业咨询的技术难题和需求,以“5.13”科技成果交易会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为载体,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对接与合作。已有5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项目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江西粮油科研所等10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十一五以来,全县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45项,开发新产品142个,申请专利数191件,授权专利数118件,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县科技进步奖30项,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全县已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林技推广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多个。县科技部门通过加强工作沟通,建立服务联系制度,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开发、新品种推广服务,与企业、种养殖大户建立广泛的技术协作关系。

2 主要成效

2.1 促进了生化产业规模壮大。多年来,浦城生物化工产业一直是浦城工业一大支柱,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为把这一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县科技部门先后支持企业组织实施了颗粒饲料金霉素、盐酸金霉素、“BT”生物杀虫剂、超T麝香、柑青醛、杆菌肽锌纯品、纳他霉素、G3枯草芽孢杆菌素、医药中间体间氨基茴香硫醚、高纯度氯代戊酰氯巯基等30多个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在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作用下,浦城生物化工产业集聚了20家规模企业,产品达100多个,浦城生物化工产业在全省独树一帜。

2.2 推动了资源深度开发。浦城山多地多,竹木、矿产资源丰富。为提高资源开发效益,县科技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毛竹丰产林示范技术,竹胶板、竹塑胶合板、竹白炭保健工艺品开发,清水笋深度加工,竹胶合板工艺改进以及碳布覆合冷暖保健席、高出材率细木工板、莹石精粉等2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建立了毛竹丰产示范基地20多万亩,年产毛竹达2000多万根。笋竹深加工企业达60多家,产品达100个。矿产工业这些年通过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实施,已由卖原矿向深加工发展,矿产加工企业达20多家。

2.3 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县科技部门围绕柰果、山茶油、薏米、桂花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在种植大户中实施推广了青柰标准化生产、油茶高接换冠、油茶品种改良、薏米新品种浦薏6号、桂花种苗繁育及速生栽培技术等2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产品品质、产量得到较大提高。尤其是桂花种苗培育和速生技术推广,为浦城这一独具特色的桂花产业发展和获取全国“丹桂之乡”的美誉打下了基础。目前,浦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桂花苗木基地,金桔桂花茶畅销全国各地,桂花美容精深加工项目被国内外客商看好,以“丹桂”为品牌的桂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4 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县科技部门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组织实施了以草代木食用菌、蘑菇生产技术推广、青花菜引进项目、树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茶薪菇代料栽培示范、水果罐头加工技术、超级再生稻高产栽培、优特稻米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板栗保鲜与加工、“甬优二号”葡萄罐藏加工、冷榨山茶油及精制茶皂素生产新工艺、中高海拔美味猕猴桃生态化栽培、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蜂胶深加工技术、酸枣树嫁接试验等4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项目,有效的支持了25万亩优质米基地、20万亩笋竹基地、5万亩柰果基地、8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优高蔬菜基地、2亿多袋菌菇生产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盛龙食品、旭禾米业、仙楼竹制品、强美木业等龙头企业。

3 存在问题

3.1 创新意识不强,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我县中小企业较多,主要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生产半成品、低端产品的多,工艺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因而企业对科技创新反应不敏感,加上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资金投入多、市场风险大,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缺乏主动性;产、学、研结合机制尚未从根本上突破,依托短期项目合作的多,长远战略层面合作的少,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缺乏稳定持续的内在动力。

3.2 人才严重匮乏,成果转化后劲不足。全县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比重较少。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匮乏。第一、第二产业技术人才老化,对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吸收消化能力弱化。

3.3 科技投入不足,成果转化成效有限。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主要是部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项目不多,科技项目部门配套资金也较少,影响科技项目的实施;科技信贷资金投放缺位,金融部门一般没有特别的科技项目贷款规模,均按常规抵押贷款办理。资金投入不足造成许多科技成果转化停留在小规模试验阶段,产业化滞后。

4 对策措施

4.1 构建产品开发机制。以产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建立新产品开发基地。引导和支持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规划,确保每年引进10-15项科技成果,通过吸收、消化、再创新,开发20-30个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产业开发力度和深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的示范引导作用,重点抓好农作物、名优茶果、林竹苗木、畜禽、名优水产等五大良种和特色新产品的引进、培育、推广,着力提升特色产品、品牌产品、珍稀产品的产业化带动能力;促进产业新产品开发与项目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围绕拉长产业链、做优产业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争取引进一批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项目,拉动产业新产品开发。

4.2 构建自主创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努力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活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开发关键技术、特色产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对企业自主创新导向作用,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范围内的企业研发和高新技术专项项目,促进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强化企业技改,围绕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发展“专、精、特、新”项目,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和特色品牌产品。

4.3 构建科技协作机制。主动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采取技术入股、订立技术服务合同、聘任技术顾问、共建实验基地等形式,聚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构建产业开发技术创新通道;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信息集散、人才资源开发、技术供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推广等方面服务能力。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培育规范的中介服务,不断提高科技中介服务质量。

4.4 构建人才培育机制。切实把人才引进工作做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建立柔性人才工作机制,通过组织企业参与全国各类人才交流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等途径,推动企业引进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技术人才为产业开发服务;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网络讲座等培训方式,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水平,同时引导督促民营科技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定期选送年轻的技术力量深造提高,促进企业技术人才与现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相适应;加强与教育、劳动、农业、经贸等部门合作,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加大后备劳动力资源的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培训,确保新生劳动力素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4.5 构建政策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和金融扶持等政策,扶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建设;对产业新产品开发给予优先扶持,凡是产业新开发新试制的产品,优先列入县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帮助联系关键技术人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对批量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扶持,积极配合企业争取国家有关新产品开发的税收、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最大范围内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强化科技政策对企业成果转化的保障与激励作用,在项目开发中,凡是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面广、社会经济效益好的科技项目,在给予科技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议在用地、建设、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促其优先发展。

[1]孟 欣.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框架思路.科技与经济,2006(2)

[2]张亚屏.建设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安徽科技,2011(10)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