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2013-01-28吴媛媛

唯实 2013年6期
关键词:技艺江苏文化遗产

吴媛媛

一、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和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展示江苏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度、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早,力度大,成绩显著。2004年苏州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六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性试点城市之一,2005年在南京成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6年制定通过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命名制定与资助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命名与保护制度,后被文化部在全国推广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法制化也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经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性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传习所(简称“两馆一所”)200余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全国第一座综合型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也正在兴建中。截至2012年12月31日,江苏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批90项、省级项目三批29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四批127人、省级传承人三批345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当前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专项保护资金不足与分配使用中有不尽合理之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有国家下拨1100万元、省专项资金800万元。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目众多,目前的专项保护经费主要用于省级以上项目、省级以上传承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补助,无法顾及市级及以下级别。此外,如何使用保护经费,如何协调保护单位与传承人之间的保护资金和传承责任分配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传承人收入偏低、技艺传承困难。许多曾经繁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不到大众的理解与认可,丧失了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空间。传统美术与手工技艺类表现为销路窄、经济效益差,如本为祭祀用品的徐州纸塑狮子头、纯手工印制佛经的金陵刻经、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南通蓝印花布等,从业人员收入都仅千余元;民间戏剧、民间音乐与曲艺类表现为受众少、曲高和寡,如南京白局、常州吟诵、无锡锡剧、海门山歌、徐州柳琴戏、楚州十番锣鼓等。学艺难,回报率低,技艺传承也因而成为目前老艺人们最担心问题。

缺乏行业统一标准与专业的市场中介与推广。江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手工技艺类与民间美术类项目最多,约占一半左右。不少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因其制作方法的繁复、材质的珍贵、原料的独特,只能手工制作,无法用机器生产代替其中的手工技艺,制作生产成本高。这些项目本身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但市场产品良莠不齐,价廉质差的产品往往对正规渠道产品造成冲击,南通蓝印花布、宜兴紫砂、惠山泥人、南京云锦、苏州刺绣等都遭遇这种尴尬。还有些费工费时的工艺产品,却往往因为传承人本身不善于市场经营和推广,没有销路或卖不上价,在现代社会里举步维艰。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认知度不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认知不均衡,尤其与当代现实生活关联不多的遗产项目,如苏州道教音乐、常州吟诵等。

二、积极推进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着眼点

发挥社会力量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障支持,提高传承人社会地位。为此,一要对企业和个人资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二要设立专项基金会,吸引国际保护资金投入。三要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工作中。在已有的资助体系中,应进一步考虑地区差异,对苏北、苏中地区传承人适度倾斜,特别是要提高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补助支持,为其提供基础的生活和社会保障。四要加强对传承人的精神激励,提高传承人社会地位。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设立“江苏文化大师”、“江苏杰出文化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文化、新闻部门可制作传承人生平与事迹专题片、纪录片,在传媒平台广为播放。

多种形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承。一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引导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潜在受众群。江苏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宣传教育明显不足。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系统性、长期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如民歌、民乐进音乐课,剪纸、年画进美术课,传统技艺进手工课,传统医药进保健课,有效加强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认知。二要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徒系统。建议借鉴韩国建立由政府或专业机构主导的等级培训制度,将开班培训与传统的口传心授相结合,按技艺水平分初级人员、高级学员、助理培训员,在尽力解决后继人才经济待遇问题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学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三要发展产业集群,进行职业化培训,使学有所用。四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与积累。江苏民间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应深入田野做具体的调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扎实的智力支持,否则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能永远仅仅是个名录而已。可在每年省规划办、教育厅的科研项目指南中加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研究类,引导高校的研究方向。

总结成功经验,推动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市场化活态保护。一要组织专家学者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再创新,在研究、保留、发挥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精简不适应社会环境变迁的内容,围绕受众组织文艺生产,编制具有时代性的新剧本、新曲目。二要注重运用现代元素改造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能只做传统形式工艺品,应以传统技艺为依托,充分加入现代元素,反映现代生活内容,还可以通过增加观赏类物件的实用性,贴近老百姓当代审美与生活需求。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积极运用现代舞台表现形式、技术手段,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市场接受度。三要加强政府对活态保护的支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场竞争力有限的现实,政府部门应通过优先采购给予支持。

保护文化生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一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市民文化休闲活动,“还俗”民间。苏州老城区的评弹书场门票不足5元,已成为当地老年居民休闲的重要方式,建议南京白局、无锡锡剧、扬州扬剧等地方戏曲或曲艺的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惠民演出,降低门票价格,争取地方观众。二是结合传统节日、岁时节庆,开展节日游艺竞技的展演。无锡惠山庙会、南京秦淮灯会都是全国知名的民间节庆活动,带动了相关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议政府多支持相关社区、乡村举办民俗活动,逐步在全民中形成热爱和珍重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三是增强传统文化自豪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建议参考韩国仁川机场做法,在亚洲第一站南京南站以及禄口机场等重要枢纽设置江苏传统文化体验区,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展示,在江苏始发的高铁、飞机上分发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材料等。建议政府机构在外事接待中应尽可能地展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如昆曲、评弹等。

猜你喜欢

技艺江苏文化遗产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数读江苏
与文化遗产相遇
数独江苏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数读江苏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