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2013-01-28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辽宁朝阳122000
张 瑫 于 艳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辽宁朝阳 122000)
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内容和训练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
教学要以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等的训练为主要内容,通过较规范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歌唱方法。下面笔者就以呼吸、发声、共鸣训练为例谈几点看法。
1.歌唱的呼吸训练,包括各呼吸器官肌肉的锻炼和建立歌唱呼吸的正确方法。所谓“歌唱的呼吸就是呼的肌肉和吸的肌肉的对抗平衡”,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气和吸气肌肉在坚强而灵活的运动中达到平衡才得以完成。所以,锻炼各呼吸器官肌肉的弹力、控制力和对气息的支持能力至关重要,应是每课的必须内容,也是需终生修炼的基本功。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有多种,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最完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用这种方法呼吸,吸气可“沉于底”,声“灌于顶”;呼气有节制且均匀有力,发出的声音落在控制的气息上,声音响亮悦耳、强弱有致、收放自如。
2.歌唱的发声训练,包括起音、打开喉咙、口形变化、稳定喉头、混合声等内容。歌唱的发声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有机协调配合完成的,要求呼吸力量的大小、声带张力的强度与共鸣腔体这三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在这种状态下发出的声音是有气息支持的,有充分共鸣、高位置的,上下统一的声音。这种声音就是发声训练要求得到的声音。它能强能弱、圆润达远,音色柔美持久,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3.歌唱的共鸣训练,主要包括混合共鸣、可调节共鸣腔、声音位置等训练内容。混合共鸣训练就是歌唱要使头腔、口腔、胸腔各共鸣腔体连成一个整体,并根据高、中、低三个声区的不同比例,主次有所侧重,使之有机协调配合,混合运用。要求发出的声音同时分布于三个主要共鸣器官,使声音在三个声区内部都能做到明亮华丽、丰满结实,既有金属光泽,又具很强的穿透力,并在声区转换时无明显痕迹。可调节共鸣腔(口腔、喉咽腔)是调节共鸣的主要腔体。通过训练要使之随歌唱中语言、音高、音量和情绪的变化能够敏捷作出各种不同的调节,使声音能灵活地反射到各共鸣腔体,发挥其共鸣腔体间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声音位置是人在歌唱时的一种感觉,而声音位置是可以通过感觉来调节的。声音位置训练就是体会声音的位置,学会用感觉来调节声音的各种位置,逐步做到歌唱时无论声区、字音、音高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同一高度的感觉。
二、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声乐课的教学上,应该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不能“一言堂”,不能采用满堂灌的办法。要善于组织教学,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点面结合,力争重点突出而又面面俱到。多让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懂得分析声音,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由教师主导型变成学生主导型,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演唱示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而独立的声音概念
教师的示范是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直接解释。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唱示范能使学生对音色、声音位置、共鸣、气息的支持、音乐艺术表现等有更明确、直观、完整的感知。因此,我们要重视演唱示范,第一,教师要明确自己所要做的是哪方面的示范,是情感方面的、音型方面的还是歌唱方法方面的等。第二,教师要先依据自己的要求做一遍正确的示范,辅助以解释和引导,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老师的意图,然后让学生按照提出的要求做。如果学生没有做正确,教师应马上给学生讲解他没有做到的原因,并用学生错误的方法做一遍示范,接着再给学生做一遍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辨别声音的歌唱听觉现象,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而独立的声音概念。
四、大课、小组课、个别课结合,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在声乐训练上,教师就要采用多种上课形式,一是大课,二是小组课,三是个别课。首先是上大课,主要讲述声乐理论,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有关声乐的理论知识;其次是小组课,声乐小组课是将学生按男女分开为五人一组,或者七人一组,按组上声乐小组课。通过一起训练,然后再进行逐个汇课,在汇课的时候再进行个别指导,这时其他学生在听别人唱的时候,可从中受到启发,共同受益;再次是个别课的训练,对每位学生进行发声技巧训练,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更清晰、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总之,通过这三种形式的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会提高得很快。
五、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重过程、轻结果,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发挥优秀学生的特长;抓住学困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对声乐学习产生信心。
2.评价内容多元化。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对学前专业的学生评价应突出师范性,对学生学习努力程度、感受音乐的能力、鉴赏能力、合作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查评价,从而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总之,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坚定信心,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情况,接受新事物,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声乐技能和水平。
[1]卢园园.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示范[J].青年文学家,2010(22).
[2]徐冬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之我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3]朱迎春.探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新途径[J].大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