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改进新闻会议报道的几点看法

2013-01-28邱凌婧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大众文艺 2013年14期
关键词:会议

邱凌婧 刘 赓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2)

一、会议报道的现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面对西湖,以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现了西湖不同寻常的美: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新闻业界,长期以来改进会议报道的呼声从未间断,但却收效甚微,是会议里无吸引人、感染人的新闻吗?不,是缺少发现。有时候,新闻就惊天动地或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而我们记者还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会议程序的完成。其实,对媒体来说,会议是最大的信息“供应商”,会议是集中信息、经验、智慧、决策、部署的重要场所。

二、会议报道陈旧老套的原因

一是机械应对。程式化报道害死人,长期与会议迎面相撞,大多数记者形成了会议报道的思维模式。“时间+会议名称+领导排序+领导讲话=会议新闻”,这就是会议报道的公式。甚至有电视记者总结出了会议的拍摄方式:“一扫台前会标,二扫台上领导,三扫台下听众,四扫讲话领导。”所以,我们的新闻报道被观众戏称为:“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如此机械应对,如此机械、肤浅的报道,怎能吸引受众?时间长了,怎不令人生厌?

二是“怕”字当头。记者或许有想法,但背离会议程序,生怕剑走偏锋,稍有闪失得罪领导、得罪会议主办方。尤其市县媒体,宁愿“唯上”不“唯下”,不犯错误比做任何事都重要,所以大多会议报道不偏不倚,循规蹈矩按照领导旨意、会议主办方要求报道。

三是“拿来主义”。记者偷懒怕动手动脑,就着会议材料摘摘抄抄,或者划划剪剪。故尔形成“会议报道数人头,领导会见握握手,主题报道唱赞歌”的报道模式。套用网友的一句话,州市台十几分钟的电视《新闻联播》可以如此总结:“上级领导来走走看看,州市领导开会调研忙,各行各业繁荣兴旺。”

三、关于写出会议新闻精品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掌控和驾驭会议现场的能力。新闻事件是稍纵即逝的,现场掌控和把握不好,有价值的新闻就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尤其电视是声画艺术,就要充分发挥电视的视听综合功能,所以记者要靠敏锐的观察力现场发现并抓拍到有冲击力、震撼力的画面,采访到真实感人的同期声,凸显电视新闻的鲜活,给观众视听美感。2001年11月11日,在中东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上,上海电视台记者靠敏锐的观察和现场超强掌控驾驭的能力,捕捉到一条鲜活的“大鱼”:后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从后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会议当晚,上海台记者敏锐地发现:原先都是坐会场最后一排的中国代表,坐到了会场的最前排。这个不经意的变化,却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人拨开云雾见明月,苦等15年,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其间经历的甘苦,通过采访两位关键代表中国对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副部长龙永图,加之现场抓拍到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细节,很好地表达了新闻主题。“在采访和调查研究中要想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必须有意识地观察、集中精力观察、随时随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视而不见’的现象发生,才能真正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同是获奖会议新闻,1988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特等奖作品《振兴开封座谈会开成了催眠会》,充分体现了记者的现场驾驶和应变的能力。

(二)会里找线索,会外挖“黄金”。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会议仍然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总结表彰、新闻发布、产品推介、经验交流等等都离不开会议,对于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来说,会议成为最大的“信息供应商”,会里埋藏着巨大的富矿,有待你去发掘。有时候在会场上挖不到好新闻,依然可以沙里淘金,从会议材料、公众关注的话题、会议插话、即兴发言等方面寻找线索,会后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着力追踪,仍可挖到“黄金”。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一文,就是《长江日报》记者从湖北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找到线索,会后挖掘到的会议精品。1999年2月,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簰洲湾溃口暴露统计人口‘注水’”的情况后,立即三下簰洲湾深入采访,随后又到省计生委、公安厅、统计局核实簰洲湾“注水”人口准确数字,上京采访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用典型的虚报数字的事实,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数字腐败的根源。

(三)要有铁肩担道义的风骨。会议新闻精品的产生,除了具备敏锐的新闻发现力和掌控驾驭现场的能力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敢于做报道的胆识和勇气,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舆论监督的报道上面。就拿《天安门事件安全是革命行动》这篇消息来说,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新华社敢于发表,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这不仅是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更是出于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让人民知道重要事情的勇气与胆识。在这方面,区域性媒体的记者,因种种顾虑而“漏”报甚至不报新闻的情况较为突出。重要的新闻信息虽可确定,但有关部门未明确表态,为保险起见,缓报。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导致大量新闻被打入冷宫,严重浪费了新闻资源。类似广东佛山人民广播电台能抓到1997年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亏损企业入住高级度假村开扭亏会议》的会议新闻精品更显难能可贵。佛山电台记者听说连续多年亏损的广州冶金集团,在号称“五星级酒家”的顺德市碧园高级度假村召开扭亏会议,立即前往采访。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将会议的铺张豪华与企业的巨额亏损,扭亏的帽子与享受的实质进行鲜明的对比,客观冷静地报道事实,在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中抓到了十分典型的事例,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1]南振中.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下)《新闻战线》2004.8.P13.

[2]董广安.纪元主编《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消息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1日第1版.P351.

[3]孟建.祁林主编.《广播电视范文评析》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P13.

猜你喜欢

会议
芯片会议
《八七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探险者大聚会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主席团会议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常委会议
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