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音乐之于东方音乐的撷取

2013-01-28吕娅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德彪西古希腊音乐

吕娅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一、绪论

西方音乐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是孤立发展的,在从古希腊到20世纪近现代音乐里,有两次对东方音乐文化的集中借鉴与汲取,一次在古希腊,而另一次则在20世纪。

古希腊音乐的影响不在于具体一些乐曲的流传,而在于它刺激了后世音乐的繁荣昌盛。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具体音乐的作品很少,但是其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作品向后世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特征。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世的人们。同时,古希腊文化在自身的传统上广泛吸收东方文明,其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能透露出东方文化的影响对于古希腊的影响,如早期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原型就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

20世纪对于世界音乐来说,是个大变革的世纪,多元化的时代,更是个向着伟大的艺术鼎盛时代过渡的世纪。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印象派的德彪西开始了对印象主义音乐的探索,他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小调调性体系从半音化合全音化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冲击,有所突破。所以说20世纪的音乐对于对于东方音乐文化来说就是第二次汲取。从后期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到梅西安对音乐的研究。事实已经证明:东方的各种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等等——对古希腊文明都有较大的贡献,在音乐方面也涉猎。下面就东方音乐对于西方音乐的贡献和渲染来展开论述。

二、古希腊古罗马——孕育西方音乐源头的东方音乐渊源

古希腊古罗马是孕育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的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从这里开始,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是从这里开始。但是孕育古希腊的又是什么文化?目前国内有许多版本的西方音乐史著作中,都论述了古代亚非音乐文化对古希腊的影响。如:保罗.朗多尔米在《西方音乐史》中提到的古希腊的调式源自东方;而美国音乐家格劳特·帕里斯卡早在1960年时就提出了欧洲教会音乐家将拜占庭赞美歌、交替圣歌的演唱形式引入欧洲的历史事实中提出了西方音乐调式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从东方输入的观点;于润洋教授在他的著作《西方音乐通史》中有关古希腊音乐的章节中也提及过古希腊音乐元素的东方渊源;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的政治形态原型完全就是古埃及社会等级制度的理想化。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古典学者约瑟夫.斯卡利也认为希腊受益于非希腊人的成就。所以说古希腊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与东方音乐有着不可切断的渊源。

1.古希腊的埃及渊源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指出古希腊底比斯城的创建人是一个腓尼基王子,是他和随从们还把书写字母介绍给当地的希腊人;希腊音乐的最早记载与神话和各种传奇是密不可分的,神话一直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而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有魅力的。词源“Muse”一词就是众神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莫涅莫辛所生的掌管文学、戏剧、诗歌、音乐、科学等九个女儿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就是源于“Muse”。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神、雅典娜、狄奥尼索斯、奥非欧等都是和艺术有关的神,也是传说中音乐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但是神话最早是来源于埃及,希腊人的许多神灵来自埃及;如希腊人祭拜得墨瑞尔的仪式是达那厄斯的女儿从埃及人介绍过去的。

在希腊历史中约公元5世纪最伟大的希腊历史学家修希德底斯及其同时代人也承认古代亚非文化是古希腊文化形成的核心因素。埃及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状况也在影响着古希腊,埃及的王权人性化比较淡薄,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间之神,法老靠的是严格的秩序来统治整个国家。他是东方最古老、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之一,法老、王公和平民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紧密森严的金字塔。而古希腊艺术正是看到了东方的君主至上的、森严的官吏制度,所以直接以一种民主制度,自由民主的城邦管理方式来与埃及的社会制度形成一个反差和对比。这种对比关系也证明了埃及文化对于古希腊的影响。音乐文化在古代希腊的社会生活中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深入和参透。

2.古罗马基督教音乐的东方特征

古希腊在最后被古罗马打败了,同时古希腊的文化参透到了古希腊,但是在罗马各大中心城市管弦高奏、音乐娱乐非常繁荣的时候,在静僻的荒郊,昏暗的黑夜却在发出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开始并不被人注意,但却逐渐越来越响亮,以至于最后压倒和取代了从古希腊以来延续下来的音乐,这就是基督教徒的祈祷和歌唱。基督教音乐在许多方面继承了犹太教,以及叙利亚等东方宗教音乐的特征。

东方音乐特征的体现,比如犹太教传诵的诵读经文、诗篇吟唱,以及会众回应的歌唱方式为基督教礼拜音乐吸收。再如,公元330年罗马帝国中心东移,定都于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这加强了西方与东方的联系,源于叙利亚的隐修院和教堂的赞美诗歌,通过拜占庭传入意大利的米兰和罗马,成为西方基督教礼拜仪式的重要部分。与古罗马的古代时期相比较,基督教发展出一种新的音乐观,就是世俗的娱乐性的音乐遭到排斥,古代隆重的庆典、节日、比赛销声匿迹,音乐的出现主要是在教堂和修道院,成为精神拯救的工具,与人们对彼岸幸福的渴求联系在一起而显得空前凝重与肃穆。476年,随着古罗马的灭亡,古代的文明终结了,基督教成为在中世纪欧洲唯一从古代世界继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教会礼拜音乐活动就主宰了中世纪的大部分天下。所以,可以说基督教音乐是联接东西方音乐的重要纽带,体现出了西方音乐对于东方音乐的开始模仿和借鉴的过程。

其实至今历史上至今仍然存在着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说”。这一说法和证实更加坚定了西方音乐的源头。

三、西方近现代音乐的东方元素

早在浪漫主义时期,西方就出现过的对东方文化以及东方音乐的好奇与向往,并掀起了一股以东方世界为背景的音乐作品创作浪潮,如普契尼的《图兰朵》,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蝴蝶夫人》《阿依达》《土耳其进行曲》等。

但与后来的20世纪音乐相比,这一时期只是一种对于“异国情调”的追逐,以及对东方曲调的“拿来主义”,其实质还是西方典型的浪漫主义语汇,并不是对于东方音乐精髓的借鉴。真正的汲取是开始于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

1.印象主义音乐的东方特征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的音乐富于诗情画意和东方色彩,充满音响画面与想象,即使在今天,当我们聆听他的《意象集》《版画集》,依然是那么神秘而感动。德彪西在1903年间出版的钢琴套曲《版画集》(Es-tampes)是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中期(1903-1910)的第一部作品,这步作品标志着德彪西音乐风格的逐步成熟。这套钢琴曲共有三首曲目,分别是《塔》、《格列拉达之夜》和《雨中花园》。第一首《塔》(Pagodas),则是德彪西音乐创作中期的第一首钢琴作品作品,《塔》具有非常典型的五声性调式音响特性的曲子,则表现了对东方音乐的整体印象,很容易唤起人们对东方的幻想和想象,因而常被视为德彪西钢琴音乐中最具有东方色彩的典型代表。同样还有《意向集》中的作品《金鱼》也是具有东方的五声调式特点。

德彪西的道路则是选择打破陈规、拓宽眼界、锐意创新。他从当时的诗歌、戏剧、绘画的最新探索中,从法国中世纪至巴罗克时期古色古香的音乐中,从俄罗斯、西班牙和东方民族别具一格的音乐中,发现了新的天地,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于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形成了 新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所以,在德彪西的音乐生涯中是离不开东方音乐的。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后来20世纪音乐中的 “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这些特点都具有东方音乐的特征。

2.德彪西与佳美兰音乐

佳美兰乐队是印尼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是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佳美兰音乐受到印尼人民的普遍喜爱。它是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以各种锣为中心,再加上其他金属敲击乐器和少量的管弦乐器而构成的大乐队。除了乐器研究室外,通常还加上一个女声或男声齐唱声部与乐队相配合。1889年在法国世界博览会上,印尼的佳美兰音乐使人耳目一新,这让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对此印象很深。甘美兰乐队非常注重乐器色彩的编织和分层,这一点启发了德彪西对于音色的运用。他听了此次音乐会以后从中汲取灵感,并对佳美兰音乐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新的创作。正是德彪西这种亲力亲为的探索与民间采风的精神,后来才形成了德彪西的作品的来源大都取于:自然、民间、神话传说这三个方面。

3.偶然主义音乐

偶然音乐是作曲家在一定程度上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作曲家凯奇。因为没有其他作曲家像他那么多的使用偶然手法,并且是那么的认真。当提到凯奇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时必然会提到东方音乐的魅力,凯奇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变化的音乐》就是根据中国的《易经》写成。

从30年代末,凯奇便将其音乐研究视野扩大到了亚洲传统文化的领域,一开始时凯奇是通过美国研究东方文化的专家学者们来了解东方文化的,这为他进一步认识东方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又相继认识了一些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东方学者,比如日本的禅宗佛学大师铃木大拙、还有印度的吉塔.萨拉布海等。后来又通过他的学生沃尔夫接触到了中国的《易经》。《易经》对凯奇的音乐美学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偶然音乐的诞生。《易经》是我国西周初年一本占卜的书,实际上是对各种现象进行朴素解释的书。书中的八卦文,两个拼起来,呈六线型,可得八八六十四个。凯奇就是根据这64个卦,制定出64个音乐图式(包括音高、时值、音色),通过扔硬币的方法找出六线型及其在音乐上的答案,以此组成全曲。因此也有人称偶然音乐为“骰子音乐”和“机遇音乐”。

4.梅西安的音乐研究

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尔·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在现代作曲家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巨大贡献是毋庸质疑的,他被称为“现代音乐之父”。同时,在1992年去世以前,他一直被人们称作是“在世的最伟大的音乐家’。梅西安各种新颖而独特的创作技法为后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一直是展现出的人类广阔的精神世界,也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业音乐工作者们谈论和关注的焦点。同时,他音乐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虔诚的宗教信仰、深刻的神学思想内涵。

梅西安在巴黎音乐学院开设的音乐分析课程。他创造性地分析了德彪西的《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新维也纳乐派的作品、印度音乐节奏、古希腊的韵律、鸟叫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他的长期的研究心得,超出了当时音乐学院传统的课程范围。梅西安不属于现代音乐中任何一派,但是他的音乐很独特,个性明显,以丰富的音响组合和浓艳的色彩著称。他的作品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宗教、爱情和大自然。他把各种素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综合在他的创作之中,这些素材包括传统的、现代的;专业的、民间的;欧洲的、东方的……如哥里戈里圣咏、中世纪调试音乐、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瓦雷兹的音乐等等。他对东方音乐有着特殊的兴趣,如印度的不对称节奏、佳美兰乐队的织体和音色等。

梅西安独树一帜的音乐语言首先表现在创造性地使用节奏方面。他自称是一位“作曲家和节奏学家。”他吸取和发展了《春之祭》、印度音乐、佳美兰音乐中独特的节奏手法,常用奇数节奏(如5代4)不对称的节奏手法、各种人为的节奏组合方式等。

同时,音色在梅西安的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对音色曾经发表过很多言论,他说在听音乐或者写音乐时。经常看到各种色彩。心理学上这种“通感”现象,在他身上体现明显。但主观成分很大,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尽管如此,他在德彪西音乐基础上,借鉴了东方音乐,找到了新的音色,找到了独特的器乐织体所造成的奇异音响。

综上所述,西方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头至尾都没有离开东方音乐,当然在西方音乐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自身的优秀音乐文化,比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打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浪漫派打破古典主义的陈规。但这些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几位作曲家离不开过东方音乐的因素,东方音乐的元素给了他们探索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给了他们更多的动力去挖掘新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比如印象主义和偶然主义音乐。因此通过以上论证说明东方音乐对于西方音乐的发展贡献是不可泯灭的,西方音乐的发展汲取了东方音乐的元素。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8月,第19次印刷.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3]俞人豪.陈自明 .《东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

[4]王耀州.王州.《世界民族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7次印刷.

猜你喜欢

德彪西古希腊音乐
钢琴家德彪西(上)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美丽的邂逅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音乐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