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笔触 梦想家园——《杰德爷爷的理发店(Uncle JED's barbershop)》画赏

2013-01-28徐白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
关键词:莎拉非裔家园

徐白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杰德爷爷的理发店(Uncle JED's barbershop)》第一次出版是在1993年,次年便获得了“科丽塔·斯科特·金”荣誉奖(Coretta Scott King Award)。对儿童绘本奖比较了解的读者对凯迪克、格林纳威等大奖是比较熟悉的,那科丽塔奖是什么?这里科普一下,科丽塔·斯科特·金奖是以马丁·路德金的遗孀名字命名,专门用来表彰杰出的非裔美国作家和插图家,自1970年起至今已有超过三百个非裔作者获奖。这个奖对传承非裔文化,回忆和再现两百年来美国黑人在新大陆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和推广的作用。

所以只要当你看到封面上印有“Coretta Scott King Award“图章的绘本或书籍,那你就能知道,这是一本非裔作者写的,或者关于非裔生活的书。

而情怀和感慨也就在于此了,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只要想起美国黑人这四个字,一种隐忍的痛苦,一种沉重的命运感就会涌上心头。因为他们记忆中的家园有太多无法诉诸的哀伤泪光和残酷环境下不得不抗争的生命轨迹。

那当你翻开此书书页,是否其中塑造的黑人形象也暗含了这种沉重情绪?杰德爷爷?莎拉?他们的族人是否都是如此?

我看到了一如既往的抗争,我看到了一如既往的忧伤,可作者却把这抗争、这忧伤寄予在如梦一般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家园中。

全书共14个大通版,基本上都采用了全景照片式的描绘视角。这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说,在叙事故事中,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是相互交织补充的,通过视角构图的变化来渲染气氛,推动情绪高潮。但在此绘本中,不要说特写了,连近景中景都少的可怜。

整书基本都是照片般的大景视角,因此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记录性和客观感——记录者为藏在画面后面的摄影师,用相机拍下发生的一切,当镜头拉远,与个体的距离就增大,单人情绪就被隐藏在大环境中,事件整体的面貌得到展现。而且为了加强这种记录的客观性,作者还多处采用了背对式构图,即画面中出现的主要角色都是背面对读者(P1-2:杰德爷爷初现、P7-8:送杰德爷爷走、P11-12:抱莎拉去看病、P13-14:在医院里)这种取景就更强化了读者的“旁观者“身份,带来的效果就是刻意弱化单个个体大起大落的心绪浮动,而是自然的展现当时的场景。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手法呢?我们先来知晓一个细节,绘本的插图作者詹姆斯·兰赛姆(James Ransome)居住在纽约州,为绘制此书却专门回到南部的家乡北卡罗莱纳州取景,他找出祖父的老照片,对照那被记录的种种细节,回忆自己记忆中的气息,就为找回真实的现场感。绘本从秋日飘落的树叶开始,再到飘落的树叶结束,油画笔触细腻厚重,从杰德爷爷身上的皮包到莎拉身上的被子,从坐骑的马匹到屋中的火炉,都刻画得真实可信如照片再现——画家分明就是在画回他记忆中的家园!而记忆中的家园通过这样的大全景更是能展现全貌,表现出当时的大氛围。

再来看看文字作者玛格丽特·金·米切尔(Margaree King Mitchell),她1953年出生在密西西比州。《杰德爷爷的理发店》是她的第一篇儿童故事,当时她在一直在儿子的学校辅导学生功课,觉得没有人真正关心孩子们的梦想,所以她决定写书,激励他们。她说:“我为什么要把故事设定在南方农村,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从小在祖父的农场里长大……我祖父就是在种族隔离和歧视的环境下经过自己奋斗而拥有自己的农场,他给我展示了一个人可以超越他们的环境,使他们梦想成真。“可以看出,文字作者也正是一边回忆着记忆中的家园一边写出了这个后来励志了千万人的故事。

原来插图作者和文字作者都是在美国南部出生,我们知道,南部黑人的命运是最多舛的,他们跟随着国家而来,却在两百多年间受尽磨难。

但作者最后给读者呈现出来的画面中,却没有痛苦的眼泪、没有不堪回首的歧视、没有食不裹腹的大萧条。回忆中的家园满是湛蓝的天空、金黄的麦田、亲人的微笑、坚持到底的梦想。画者刻意避开了负面的情绪,渲染出柔美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中满是明亮的色块、绚烂的色彩。即使是情节中的两个最低谷(莎拉生病和杰德爷爷银行的钱没有了)也丝毫没有衰败死亡的气息:莎拉生病时,画者没有放大家人的焦虑和眼泪,依然用远景描画莎拉躺着床上的场景,淡蓝色的碎花墙,小姑娘身上五彩细致的百家被,整幅画面有一种安静祥和的美感,如果不看文字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是一个孩子得了重病,家庭快要撑不住的时刻;后页的送莎拉去医院更如同一幅风景画,秋日的风,金黄的庄稼,一望无际的平原,让人的视角开阔明亮,画中的所有生命都画得安定平和;医院中的场景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唯一“不和谐“的白人医生被缩小到画面的一隅,占据绝大多数画面的黑人家庭们,你可以感觉到他们内心有不平静,但激烈的起落情绪和冲突场景全部被画者避开了;杰德爷爷得知钱没有的那一幕也是的,当如此重大打击性的新闻到来时,文字描述的只是“很失望”,画面也处理的如同只是一件普通事件的通知,前景上依旧放置着颜色鲜美的水果和明亮的油灯;而后页杰德爷爷继续给大家理发更是画的欢快无比,金黄璀璨的落叶中大堆欢乐的人送抱着满满事物的爷爷离开,这简直是秋游一般的全家福,哪里有丝毫“大萧条”之感!

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家园,充满了梦想却又真实无比,一张张如同家庭记录照片的画面给我们展示的是乐观的心态和微笑的奋斗。场景的描画更是夺人眼目,全书基本都是黄色系和蓝色系的对比,整体色调即给人一种明快清新之感,而这也是作者的目的,用这样的画面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祖先为梦想而奋斗的故事。不再有个人深重的伤悲,不再有特写镜头里那哭泣的双眼和悲伤的嘴角。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要乐观的面对,为梦想而坚持。你看看绘本中那些连贯用心的小细节:故事刚开始时莎拉家客厅黄色墙壁上的小碎花、脚下红色的碎点地毯还有身后古旧的老铜炉,在最后杰德爷爷的理发店里全部又都出现了,墙纸和炉子几乎一模一样,地毯也只是换成了绿色,为什么这么呼应?这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只要有梦想存在的家园,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温馨,一样的美丽。

猜你喜欢

莎拉非裔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乖乖鼠在帮谁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寻找失落的家园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论美国非裔诗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诗学及其族裔诉求
绿家园
三根孔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