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3-01-28孙红春衡水市群艺馆河北衡水05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县市区文化站服务体系

孙红春 (衡水市群艺馆 河北衡水 053000)

近年来,衡水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多方努力,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建立并运转正常,但存在诸多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11县(市、区)508个帮扶村中有493个帮扶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占总数的97.0 %,设备配送率达100%,优秀率达48.3%。2010年至今新建了衡水习三内画艺术博物馆、安平台城村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博物馆、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使我市的博物馆由原来的桃城区法帖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2个增至5个。全市11县市区及滨湖新区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14个,截止2012年3月31日, 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占地80393.8平方米,总建成面积25979.5平方米,文化活动用房19265.25平方米。组建完成县级数字影院11家,农村电影放映队数百个,配备数字放映设备数百套。截止至2012年初,全市共建设完成新农村书屋2374家。

二是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县乡在编文化从业人员已超过400人,基本可以满足正常运行需要。为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市、县(区)文化主管部门计划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图书馆长、文化馆长、站长培训班、外出交流考察等活动,以此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能力,为文化设施的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人才保证。如桃城区、冀州市、故城县三区县注重文艺人才的管理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外“引”与内“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文艺网络体系,形成了城乡互动、乡村联动的文化氛围。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吸引高水平的专业文艺人才落户。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衡水大舞台”露天剧场经常性文化惠民活动的引导下,通过“文化进社区”“电影进农村”“图书送学校、农村”、辅导乡镇、村、部门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大批新的文化品牌,如衡水市元宵节鼓王大赛、“衡水大舞台”经常性文化惠民活动、景县“乡村流动大舞台”、枣强县大营皮草文化节、武强县举办的中国吉他文化节、国际麦田音乐节,冀州举办的“田园棉”杯民间手工技艺展演大赛、三皇炮锤武术大会、“百鼓擂鸣”花会汇演,桃城区旧城村宝云庙会;故城县民间艺术节、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各县市区围绕地域文化特色,组建基层民间文化组织,如深州“百花艺术团”“文化大舞台”;桃城区书画社、河沿镇锣鼓队;阜城康乐评剧社、王集狮子队;饶阳县夕阳红老年文艺宣传队、里满乡业余戏剧团、留楚乡戏迷协会、饶武书法社等群众文艺组织。武强县孙庄乡文化站创办的乡村大戏台等,已形成地方文化品牌,深受基层农民群众欢迎和喜爱,赢得众多荣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提升了群众的欣赏水平,淳化了社会风气,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有的基层领导同志仍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文化建设的观念,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工作中的“配角”,是花钱的事业,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导致有的区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配套资金不到位,重大工程建设进展缓慢。有的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是组织唱歌、跳舞、搞活动,存在着完成任务的思想,没有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不健全。一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认识不统一,全市各县市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理解不一,在资金投入、活动开展上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二是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市主要是依靠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

三是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缺乏。一是仍有少数区县没有按照要求,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二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身兼多职,人员借用现象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乡镇文化站人员挪用率达80%以上。三是县级文化馆工作人员日趋老龄化,新生力量不足,以县级文化馆为例,全市11县市区文化馆共有编制136,实有在编人员123人,空编13个。人员平均年龄最低的两个馆为冀州市文化馆(18人,平均年龄35岁),安平县文化馆(15人,平均年龄36岁);最高的为武强县文化馆(11人,平均年龄53岁),其余8个文化馆人员平均年龄均在40岁至50岁之间,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老中青断档严重,使大多数文化馆活动缺乏创新,没有生机与活力。四是基层文艺创作、展演、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全市11县市区文化馆,专业创作人员总计只有5人,占总人数123人的4%。而比重最多的专业为声乐30人、占总人数的25%;作品推陈出新后继乏力;群文精品创作压力重重。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加强认识。一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民政、文广新等部门协作,各区县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考核中的比重。重点对硬件建设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工作人员配备情况、运行和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考核。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加大招聘专业文化人才尤其是创作人才的力度,提高专业创作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中的比例;要通过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积极性;要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培养一批文化活动热心人。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责任制,逐步解决综合文化站人员兼职过多,专干不专的问题。

猜你喜欢

县市区文化站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乡镇文化站现状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谈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