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几点思考
2013-01-27张萌
张 萌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我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地质找矿的不断突破,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159种,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拥有资源量少,特别是天然气和原油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5%和11%,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此外,我国石油、煤、铁、铜和钾盐等大宗矿产资源相对短缺,需要长期进口。为此,必须积极采取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从而解决资源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 典型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
1.1 美国
美国作为经济第一大国,拥有政治战略、经济战略、资源战略、外交战略等一系列完善的国家战略体系。虽然美国幅员辽阔,人口较少,人均资源丰富,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存资源,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实施积极稳妥的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境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以获取廉价、优质的矿产资源,满足本国需求。
1.1.1 国内举措
第一,法律及行政支撑。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物资和矿物原料国家政策、调查和开采法》[1]:必须执行国家政策,为保护国家安全、人民福利和工业生产水平提供足够的矿物原料。里根总统任职期间成立战略矿产特别工作组;组建“自然资源和环境委员会”;由国会批准一项关于物资和矿物原料的计划纲要。布什政府在1991年制定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提及拉美、中东、北非、中亚以及各海域为未来美国能源重要来源地。
第二,信息及科研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委托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真实的地球科学信息,并对初步探明且存在开发潜质的国家进行矿产资源评估。此外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负责收集、整理国外地质矿产资源条件、矿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各国投资环境,编制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开发投资指南,建立的矿产资源数据库(MRDS)。
1.1.2 国际合作
第一,国际资源合作。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2],保存资源,以使用国外资源为主,运用政治、经济援助、外交和军事手段为其跨国公司经营扫清障碍。纵观历史,无论是入侵巴拿马,还是与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其根本目的都是控制全球矿产资源及矿产品贸易通道,捍卫其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此外,美国不签署《联合国海洋公约法》也是为了以支持本国矿业公司到境外勘察、开发获取资源。美国如此强硬的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源于其顶尖的境外资源开采技术,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相抗衡。
第二,国际金融合作。从地缘上看,各地区都是由美国公司最先进入,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即便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矿业发展也是依靠美国矿业公司及资本垄断。美国凭借其完善的资本市场,率先进入拉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进行资源勘查开发,矿业公司顺利地运行矿业权、矿业资本和矿产品市场,主宰国际矿业界购并,全面实施全球矿产战略。
1.2 日本
日本矿产资源匮乏,常规资源和能源自给率不足5%,能源安全始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二战时期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还是近些年与俄罗斯、蒙古、中亚、越南、印度这些中国周边国家的资源外交互动,其根本目的都是储备资源,保证生产,发展经济。
1.2.1 资源储备
日本所需石油99.7%来自进口[3]。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日本重化工业严重受损,1973年,日本调整发展战略,针对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采取抑制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1975年制定《石油储备法》,通过不断从国外进口实现石油储备,目前日本已从单纯的石油储备演变为战略性资源储备。
1.2.2 国际合作
一方面,自1973年以来,日本与阿联酋、伊朗等多个中东国家签订长期稳定供给协议,以确保一旦发生石油危机[4],能以优惠的价格进口石油。近年来,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巨额贷款、技术支持和配套设施建设与非洲、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建立资源战略合作。另一方面,日本积极争取海外油田的自主开采权,不断开发在石油勘测、开采、运输上的新技术;提高境外找矿、选矿技术,提高矿产品位,减少环境破坏;改进金属的冶炼和加工技术,降低损耗;研究开发出更多的代替材料,减少对稀有金属、贵金属的依赖。
1.3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金刚石、锑矿、锡矿探明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主要矿种的人均拥有量远超中国。目前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气、煤炭、铜等12余种矿产资源。
1.3.1 合作目标
俄罗斯矿产资源对外合作的目标是巩固其石油、天然气在欧洲销售市场的地位,同时吸引投资、保障能源运输。
1.3.2 国际合作
俄罗斯与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芬兰、瑞典等欧盟成员国开展双边能源合作,并与独联体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进行多边资源外交[5],实现矿产资源优势互补。亚太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强劲,也是俄开展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外,俄与主要能源出口国美国的能源对话对保障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发展、各国之间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2 我国矿产资源对外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资源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 打破垄断,提高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能力
中国境外资源开发起步较晚[7],全球重要资源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排名前15名的金属矿业跨国公司垄断着全球76%的铁矿石产量。世界10家油气公司控制着全球70.5%的储量和58.4%的产量。中国企业如何在资源垄断的大环境下“走出去”,自身投资实力以及资源开发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2 勘查开发风险较大,且风险多不可预见
企业在境外开发过程中[8],不仅面临地质风险,还遭受利率汇率波动、宗教信仰、政治政党、自然灾害等错综复杂且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影响。而预测、应对这些风险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
2.3 供企业在境外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项目选择余地小、成本高
例如在非洲这类国家进行矿产开发,层次较高的项目多数已被美国或其他世界级跨国公司占据,留给中国企业进行勘查开发的选择少、项目小、难度大、资源品位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最终使得项目成本提高。
2.4 矿产资源对外合作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政策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缺乏完备的境外开发资源政策保障体系,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企业境外投资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
3 对构建我国资源对外合作的几点建议
3.1 企业应提高核心竞争力,借鉴成功经验
尽管中国境外资源开发起步较晚,面临严峻的垄断的形式,企业可以学习同样起步较晚的日本,开发找矿、选矿、采矿新技术,提高矿产品位,兼顾生态保护。
3.2 政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建议国土资源部设立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管理机构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统一指导、管理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建立风险预警评估机制,降低企业投资开发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3.3 构建有利于中国企业境外资源投资的舆论体系
加强对有硬实力的中国矿业企业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参与全球资源竞争层次,在矿产资源对外合作中掌握更多话语权。建立资本市场,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主战场。
3.4 建立与出口国之间的供应和双赢合作机制
开拓与资源出口国合作渠道,建立完善感情沟通机制,行成有利于本地区资源经营的海外投资和商业的良好环境,提高矿产供应保障程度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5 完善矿产资源对外合作管理制度
制定多维度境外投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出台支持“走出去”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我国矿业企业在境外的投资权益。
3.6 对世界资源国家开展软实力外交
某些超级大国对外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硬实力外交,企图以强权政治谋取更多利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影响力,在宣扬共同合作的同时,不能放松自身军事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加强自身软实力,以友好共赢为前提,广泛开展矿产资源对外合作。
3.7 建立新型资源对外合作关系
从政府到企业都应调整“走出去”思路,让矿业“走出去”目标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化,合作交流更国际化。
[1]徐强.美国全球资源战略综述 [J].天然气经济,2006(3):20-30.
[2]王威.美国资源战略特点及借鉴意义[J].国土资源情报,2010(11):2-9.
[3]李秀石.解析“日本资源外交”[J].世界经济研究,2007(11):57-58.
[4]姜雅.日本的能源战略机制是如何建立的[J].国土资源情报,2010(6):14-15.
[5]迟闯.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中俄资源合作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008.
[6]李华,杨恺.俄罗斯矿产资源现状及开发[J].中国煤炭地质,2012(12):69-72.
[7]C.3日兹宁.全球能源安全与俄罗斯能源外交[J].俄罗斯学刊,2011(3):10-13.
[8]袁国华.我国的全球资源战略及组织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