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泵站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3-01-27刘超
刘超
中小型泵站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超
中小型灌溉排涝泵站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水利工程,是实现“堤固河畅,防排可靠;沟通渠硬,灌排自如;水清岸绿,饮水安全;管理民主,良性运行”的新农村水利及“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的重要基础之一。
这些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小型泵站,大多数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管理不善、效益衰减,严重阻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水利投入的不断加大,乡镇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步伐不断加快,中小型泵站问题越来越显得迫切和重要。本文结合怀远县中小型泵站技改规划,对中小型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工程现状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部,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怀远县有固定中小型泵站408座,装机959台套,59020kW,其中灌溉站334座,排涝站22座,灌排结合站52座。设计流量525.5m3/s,原设计排涝面积499.4km2,设计灌溉面积253.8万亩。近年来虽不断进行更新改造,但完好的泵站仅50座,占12.3%,带病运行309座,占75.7%,不能运行的49座,占12.0%。现状排涝面积376.7km2,占原设计排涝面积的75.4%,灌溉面积129.4万亩,占原设计灌溉面积的51%。
二、存在问题分析
怀远县中小型泵站工程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兴建的,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建设时因陋就简,标准较低。投入运行后,由于经费困难,维修缺失,更新改造跟不上,泵站能耗逐年升高,灌排能力下降,排灌效益锐减,安全运行无保障,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设备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大部分中小型泵站超期服役,主机组严重老化,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安全可靠性明显降低。许多淘汰过时的设备仍在服役,给泵站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威胁。建筑物工程年久失修,碳化、裂缝、沉陷、破损严重,故障频繁发生,维修周期越来越短;闸阀、压力管道锈蚀严重,造成爆裂隐患,严重影响了泵站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泵站效率不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管理费用不断增长,不少泵站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有些泵站的机组已多年不能正常运行。
2.运行效率低,能耗超标
大多数泵站维护不到位,即使安排维修,也只是维持机组能勉强运行,实际上泵站工作性能下降,排灌流量比额定流量小很多,泵站装置效率比部颁标准低,水泵运行工况点常年偏离水泵的高效区。运行效率低,能耗高。
3.泵站灌排水组织困难,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由于设备老化、灌区配套差,造成有水放不出,用水成本高。加上农村费税改革后,泵站的供排水主要依靠泵站管理单位或者农民自发组织,组织难、发动难,往往造成收费、供水不及时,农民用水积极性不高,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4.职工收入偏低,福利待遇差
泵站工程效益差,造成泵站经济效益差,加上水费标准低,收缴困难,致使泵站管理单位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即使是水管体制改革后的国有泵站,职工收入仍然较低,且工作条件差,严重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泵站的安全运行。
5.集体泵站管理状况堪忧
怀远县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每年能支付泵站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较少,近些年来大多数泵站无指定固定管理人员,泵站得不到正常维护,损坏、老化的机电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换,带病运行的泵站较多,常常是不坏不修,不用不修,不急不修,加速了机电泵站的老化损坏,导致集体泵站机电设备老化失修、配套设施毁坏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泵站基本处于报废状态。
三、对策
1.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对中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针对中小型固定泵站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当前水利现状与发展需要,进行全面规划,统筹考虑,突出解决改造效益明显、社会影响较大中小型泵站。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解决一些损坏程度较重、泵站出水效率较低、灌排效益不大的泵站。改造工作尽量结合现实可行性,即结合所在乡镇的财政及群众实际承担的能力范围,同时兼顾今后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实效,注重质量,合理确定泵站灌排标准与规模,让泵站改造工程起到实效,群众得到实惠。
2.加大资金投入
中小泵站数量较多,分布较散,总体投入较大,单靠受益区群众付担,因难很大,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国家的惠农政策,按照省、县、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筹措资金。建议设立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专项资金,以保证地方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减轻他们的支出,在农村供水水费构成中,减免有关税收、规费,杜绝搭载任何其他费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针对中小型泵站数量多、分散、规模小等情况,结合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规定,用股份制、民办公助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或利用贷款进行建设。
3.完善建后管理体制
(1)落实管理责任人和管理责任。无论是县管、乡管、村管,还是个体经营承包,泵站的管理责任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每个泵站的管理模式,不搞一刀切。并以合同的形式,定人员、定任务、定费用、定报酬、定奖赔,向各站下达当年管理目标,并负责考核,考核实绩与管理责任报酬挂钩,实行奖励与赔偿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泵站管理水平和工程效益,降低泵站能耗。
(2)制定政策,明确收费标准,切实解决泵站日常管理和运行费用。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核算泵站运行管理成本,对每一座泵站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保证足额收缴。收取的费用要专款专用,公示用途,增加透明度。在大旱或大涝年份,政府部门要对泵站抗旱或除涝超过正常水文年份的运行费进行补助,以鼓励泵站多开机,减少灾害损失。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年检制度,强制年检。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泵站操作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对机泵设备实行定期(1年或2年)检查审验;二是建立泵站巡查制度,要实施泵站检查“两大一勤”制度,即每年集中进行汛前、汛后两次大检查,在泵站翻水前后和期间勤检查;三是建立泵站档案,逐座登记建档,每年对中小泵站进行例检,及时更新数据库,为泵站的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