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花开空粉彩《琴棋书画》作品创作浅谈

2013-01-27冯金玲

中国陶瓷工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琴棋书画仕女画仕女图

冯金玲

0 引言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长廊里,琴棋书画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这四种看似平常的艺术,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可映射出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光彩。2013年5月,在福建省莆田市工艺美术展览城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活动中,我的参展作品万花开空粉彩《琴棋书画》仕女图瓷板,以方形瓷板空出圆堂,圆堂内饰以琴棋书画题材,圆堂外边《琴、棋》采用粉彩万花传统技法,《书、画》采用新彩万花穿枝莲图案,工笔细描,浓墨淡彩,惟妙惟肖的展示了四组,每组五位古代仕女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仕女与琴棋诗画题材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纯粹的“中国式”美,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本次活动金奖。

1 琴棋书画与仕女画的审美内涵

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古往今来,描写琴棋书画的词语不胜枚数。如咏琴的有:弦外之音、蕴藏哲理、繁弦急管,敲金击石、阳春白雪、品竹调丝、千回百转、穿云裂石、八音迭奏、绕梁三日;咏棋的有:纹枰玉子、棋布错峙、纵横捭阖、不可端倪、楚河汉界、别有天地、棋逢对手,袖里玄机;咏书的有:三真六草、炫异争奇、龙飞凤舞、渴骥怒猊、铁画银钩、劲骨丰肌、颜筋柳骨、遒劲有力;咏画的有:妙手丹青、尺幅千里、烘云托月、开心写意、画龙点睛、神来之笔、逸态横生、画中有诗。更有智者,将琴棋书画与诗词歌赋内涵组成一幅长联:上联是:吟太白诗养浩然气诵稼轩词壮报国情品汉卿曲恤民生苦读东坡赋怀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释卷育智士不尽;下联是:抚仲尼琴沐幽兰香与尧帝棋谋天下势法右军书得灵性通游范宽画入清雅境万世经典为士修生养性滋仁者无穷。可见世人对琴棋书画的喜爱。

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以仕女为主题,在瓷器上装饰典型纹样,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代早期由于当时青花原料的限制,仕女图并不多见。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时期的仕女图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的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内涵,传达特定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仕女画是民族绘画艺术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人们通过宣纸图画、绢绣或陶瓷等多种形式创作仕女画,以再现中国古代美丽、贤惠、娇柔的妇女形象。仕女画作为美人画的同义词,所画仕女首先必须具备美丽的外表,即女子外在的容貌、身姿要符合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美丽标准。

2 粉彩琴棋书画仕女图在陶瓷装饰上的表现

《琴棋书画》仕女图系列瓷板,构思精密,造型严谨,四个画面既独立成章,又一气贯通。人物形体比例准确,面型椭圆,眉目清秀,束腰长裙,柔情似水,体态生动自然,纤丽淑婉,轻盈修长,乌黑的发髻与艳丽的服饰,构成了中国传统女性独有的含蓄美、韵味美。她们没有因才华的出色而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或坐或立,或琴或弈,或书或画,女性本身所特有的轻柔、飘逸与女性娴雅文静的矜持仪态相契合,从而成功地昭示出仕女们超凡脱俗的高逸美及朴实无华的个性美。

《琴棋书画》仕女图系列瓷板,形神兼备,画中并无多余的背景,主要以琴棋书画为表现中心,从多个侧面,生动细致的描画了二十个仕女们在不同场面的神情与活动,把仕女们花园庭院中显露才华,纵情琴棋书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同时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巧妙地利用梅、兰、菊、竹和时令蔬果,皮灯、熏炉等物象切换时空,点明节令,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精细地把握住了仕女们情绪变化的脉络,通过人物的动态表现反映其内心状况,营造出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

《琴棋书画》仕女图系列瓷板,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人物线条简洁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仕女的形象,乍看近似,实际各有特点。仕女衣裙图案的描绘信笔而成,似规整但又非常流动。仕女的发髻和鬓丝,精细过于毫毛,笔笔有飞动之势。高髻上簪插荷花、牡丹、海棠、芍药、茉莉等花卉,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敷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展示出仕女面容端庄清丽,身材婀娜匀称的质感。仕女怡情于亭台庭院,举止间流露出女性柔和、文雅、恬静之美,即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变革。既有盛唐人物造型“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遗风,又与现代人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3 粉彩琴棋书画仕女图的审美特点

《琴棋书画》系列粉彩瓷板画,追求粉彩材质表现丰富的可能性,在笔触和色彩的表现力上尝试了独特的创作手法。作品注重强化画面的形式感,造型以直观的形体、笔墨、色彩、线条来描绘,简化了画面形象,强化了画面的形式,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笔触和色彩变化,增强了粉彩的表现力。

首先从工艺手段方面来看,《琴棋书画》采取以线为主的传统装饰艺术,并在创作中结合粉彩装饰的工艺特点,形成了柔和、粉润、淡雅而协调的时代特色。构图细致而洗练、工谨而概括。一方面继承了勾勒细致、敷彩明丽的传统技艺,一方面又着意强化画面的写意性与抒情性。除勾线、填色、洗染外,还在仕女的衣服上加入了明暗渲染法,增强了立体感。不仅考究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装饰品味,以静求动,平中寓奇,更追求工艺技法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以材质衬见画面,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依据描写仕女特定的情景,在点、擦、洗、染中显示意境,使琴棋书画及其他物象有浓淡明暗之感。人物意象之间、运笔纵横之间、设色浓淡之间,都达到情景熔融、神情化一的艺术效果,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其次,从装饰形式方面来看,《琴棋书画》系列粉彩瓷板画,不仅注重整体装饰与器皿的协调、和谐,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且还追求瓷画艺术和工艺技术上的完美,处处表现出艺术境界与精湛技艺的高度统一。如仕女人物使用了粉彩的表现手法,边景却使用了粉彩和新彩的表现手法。两种技法表现之间,注重表现绘画内容的块面、层次和空间关系,树立新的造型观念,强化意象造型。通过对色彩运用的变化,从立意,背景衬托,设色点缀均以暖色调完成始终,使色彩的运用更为讲究。仕女形象秀美,气质高雅。边景万花绚烂,优美自然。给人以纯净、质朴、回归自然的意境。仕女与边饰的精美神韵,通过构图、色彩、线条、造型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再次,从审美特征方面来看,《琴棋书画》系列粉彩瓷板画,不仅将“珠山八友”以来的瓷上绘画艺术发扬光大,而且进一步与现代艺术诸形式结合,形成了既有文人气息又有时代特征的新面貌。仕女外形的刻画,体态修长,线条柔和,束腰长裙,衫领低开,头饰简洁,面目娇美,表情温婉而楚楚动人,体现了古典仕女那窈窕清丽、纯洁温文、冰清玉洁的完美形态。仕女衣裙用粉红、鹅黄、雪青、湖绿填绘,线条简洁,色泽淡雅。整体画面动静结合,色泽协调,十分完美。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神韵,又有现代审美意趣。这种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形象地描绘了仕女抚琴对弈、观书作画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遵循了形貌刻画的规律,显示了以形写神,及刻画神情动作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了“传神”这一人物画创作的审美最高标准,增添了当代粉彩瓷绘艺术装饰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从而使艺术表现形式、作品意境、气韵格调上的美感追求上升到更加主要的位置。

4 结束语

琴棋书画,此乃古代闺阁淑女和和风尘名妓所必备之技能。琴棋书画对于名媛淑女来说,它只作为一种家传修养、消闲自娱,往往在女红之余,充分反映出古代女子们的一种修养和消闲的方式。但艺术反映生活必须完全依靠艺术媒介的传达,也就是当客体中蕴含主体,自然中体现人文时,媒介亦会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从而构筑起作者精神家园的意识产物。

万花开空粉彩《琴棋书画》仕女图系列瓷板,运用中国陶瓷特有的传统粉彩附着力强,颜色鲜艳的特点,结合现代表现手法,不仅在仕女的形象上发力,塑造了一群体态端庄,清丽脱俗,高贵文雅的仕女娴静画面,更赋予画中内容以精神和情韵。简朴中可窥见繁复,淡雅处可看到多彩。其艺术形象体现了时代生活的特点,其审美意义亦是不可言喻的。

1 陈淑娟.粉彩人物仕女画创作浅谈.陶瓷研究,2009

2 李文跃.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2004

3 李美珍,张吟玲.论粉彩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装饰,2007

猜你喜欢

琴棋书画仕女画仕女图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 仕女图》粉彩瓷瓶
徐汉森作品赏析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新版“琴棋书画”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