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系统控制论的角度认识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2013-01-26王中杰宿志民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病原断奶日龄

王中杰,苏 丹,宿志民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

仔猪腹泻是现代养猪业中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其发病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巨大。由于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了防治措施的盲目性,防治效果也不够理想且容易复发。猪场管理者或养殖户采用很多种治疗手段或疫苗注射,但收效不大,在临床上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多年来,笔者针对仔猪腹泻的病因、特点、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若想有效地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应从系统控制论的高度加以实施[1]。有关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1 目前业界普遍认同仔猪腹泻的病因

1.1 病毒性腹泻

1.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接近90%为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0月底至来年3月之间的寒冷季节多发。

1.1.2 猪流行性腹泻 临床特点也是以呕吐、排水样稀便、脱水为特征,与传染性胃肠炎很难区别,但死亡率相对较低,1周内仔猪死亡率平均为40%。

1.1.3 猪博卡病毒病 猪博卡病毒是2009年首次最新发现的一种DNA病毒,自2010年4月至今在我国一些省份陆续发生。哺乳仔猪多在出生2~3d后先呕吐,然后发生严重腹泻,很快死亡。剖检病变为胃肠道严重出血。

1.1.4 轮状病毒病 新生仔猪的最初几周内,几乎所有的仔猪可被轮状病毒感染,但大多数病例都呈现亚临床症状。当产房内的病毒超过了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其特征是出现黄色或白色水样到乳脂样腹泻。发病率通常低于20%,脱水所致死亡率大概占腹泻猪的15%,如果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大肠杆菌感染,则会造成高的死亡率。

通过对来自15个省市38个猪场的1 280份样品(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阳性率为56.7%,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阳性率为36.1%,两者的混合感染率为28.7%,猪轮状病毒的阳性率为4.04%,而猪博卡病毒(kobuvirus)的阳性率只有2.44%。可见,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是造成仔猪腹泻的很重要的原因[2-8]。

1.2 细菌性腹泻

1.2.1 大肠杆菌 根据发病日龄可分为3种,即生后1~6日龄发生的仔猪黄痢,表现为排黄色水样粪便,死亡率高;10日龄以后发生的仔猪白痢,表现为拉灰白色稀粪,死亡率不高;断奶后2周内发生的仔猪水肿病,表现眼睑水肿、叫声嘶哑,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率特别高。

1.2.2 C型产气荚膜梭菌 又称仔猪红痢,可使1~3日龄仔猪发生急性出血性肠炎,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的仔猪红痢有时看不到拉血便即死亡,常常整窝发病,致死率极高,可达100%。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容易与仔猪黄、白痢相混淆。

1.2.3 猪痢短螺旋体 又称血痢,断奶后仔猪的发病率高,病菌主要侵害大肠,引起肠黏膜出血性炎症,以血性下痢为主要特征。

1.3 猪球虫病,多发于6~10日龄的仔猪,在7~8月份多发。感染猪拉黄褐色至灰色的糊状粪便,1~2d后继而变成水样腹泻。腹泻持续4~8d直到严重脱水。

除了以上所述的病原性腹泻以外,还有一些非传染性腹泻。例如消化不良腹泻,母猪乳汁过浓或断奶时由吃液体的乳汁变为固体的饲料,或换料过急或过食等,造成胃肠道不适应而导致腹泻;腹部受寒,引起肠蠕动增强而导致一时性腹泻;药物中毒或霉饲料中毒等。

2 仔猪腹泻的特点

发病范围广,全国大部分养猪省份都有发生;发病日龄低,主要侵害7日龄以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脱水和部分仔猪呕吐;反复发作,间隔2~3周又有新的哺乳仔猪群发病;发病率高,可达50%~70%,死亡率高达75%;免疫效果不好;发病无季节性,但每年3~5月份更易流行。

3 多数猪场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3.1 母猪保健工作 怀孕前期,适当限饲,但此时也是胎儿组织器官形成的阶段,可多喂青绿多汁饲料;怀孕后期,宜采用高标准饲养,保证营养供给,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母猪脂肪消耗,为产后恢复体力和初乳积蓄营养。

产仔当天,不要喂精料,而要饲喂麸皮汤,产后第4天起逐渐增加母猪饲喂量,可防止因母猪产后不食、便秘、缺奶而导致仔猪腹泻。

母猪于产前40~45d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苗;于产前28d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待产母猪临产前,必须对产栏和母猪进行彻底消毒,有条件的猪场可实行全进全出的方法。

3.2 仔猪保健工作 仔猪出生后1~4日龄,每头仔猪各肌肉注射高免球蛋白1次,每次每头0.25 mL,可增强仔猪抗病力。同时于1、2、3日龄各口服腊样芽孢杆菌活菌1次,每次每头0.50mL。吃初乳前,于1、7、21日龄每头仔猪肌肉注射头孢菌素0.2、0.2、0.4mL,或者每头口服庆大霉素6IU,8日龄再口服8IU,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仔猪断奶前、后各7d,于1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500g,连续饲喂14d;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400g;或1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泰妙菌素)120g,强力霉素150g,阿莫西林200g,连续饲喂14d。可有效的预防断奶后发生各种应激诱发的多种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保育仔猪健康生长。

仔猪的疫苗免疫,如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气喘病及链球菌病的疫苗接种,按免疫计划与程序进行,与防止仔猪腹泻是相辅相成的。

4 体会

目前对哺乳仔猪腹泻按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防治收效不佳。究其原因是在猪病诊治中忘却了疫病是病原、宿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在具体的诊断中只看到病原,看不到宿主与环境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

如果用系统进化论观点去审视病情,就不会只关注分离的病原,一定会重视宿主与环境在发病学上的作用,权衡病原、宿主、环境三者在发病机理上的关联性[9、10]。即影响仔猪腹泻的有很多因素,例如饲料、气候、应激、疫病、仔猪的健康状态等,而这些因素就构成一个系统。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概括为宿主、病原和环境,而组成这一系统的三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着的体系,是一个生态与进化的动态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在控制或防治仔猪腹泻时,应采用系统分析法,找出主要矛盾,对不同种类的腹泻拟定不同防治方案,从而受到应有的效果。从以上所述的防治措施可以看出,当今防治猪病腹泻的思维方式就是侧重于抗菌药与疫苗防病,一旦无效则束手无策,而忽略了猪本身的因素,显然这是一种固化的单因子方式处置疾病的思维。当猪病系统比较简单时,这种方法是可以奏效的。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用青霉素、链霉素防治多种细菌性疾病,但是现今猪病日趋复杂化,常致病原就由五大病原增加到10多种病原,猪品种由原来抗逆性相对好的土种换成了抗逆性较差的外源品种,饲料由原来粗放的多元饲料换成了精细的品种单一的配合饲料,猪际关系由原来的散养变成不同程度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所有这一切使得当今的猪病在许多时候被众多的致病因子综合支配,即同一症状被不同的病因支配,甚至被人们未知的病原微生物支配,如果仍然用固化的单因子方法处理疾病自然难以收效。

我们应认识到宿主自身在发病学中的重要地位,突破固化的单因子处理方式,着重提高猪自身的抵抗力。诚然,猪场已经注射了不少种类的疫苗,但预防效果均不够理想,况且近年来对猪有害的细菌和病毒明显增多,也不能从根本上百分之百的保证效果。而中兽医学一直注重自身正气的作用,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充分体现了正气的重要作用。因此选用扶正驱邪、调理阴阳、养肝疏肝、温肾补脾、利湿排毒防治仔猪腹泻有巨大的优势[11]。

笔者通过对临床的哺乳仔猪腹泻案例与同类病案在防治效果上出现反差对照,提出认识疾病必须具备正确的诊断思维或方法论出发,每次临床中以哲学的高度总结自身实践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提高诊疗水平。

[1] 韩俊文.养猪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王旭贞.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及其综合预防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7,6:72-75.

[3] 王红宁,代敏,吴祥辉,等.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06,12:21-23.

[4] 王尚荣.不同药物对断奶仔猪腹泻的疗效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6,40(12):51-53.

[5] 张剑,姜红伟,孟伟,等.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8):88-90.

[6] 杨雪峰,王艳玲.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饲料工业,2004(25):34-36.

[7] 侯志高,申颖.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06(12):20-22.

[8] 阎恩成,腾乐帮,裴延福.哺乳仔猪的腹泻原因与综合防治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3):4.

[9] 刘迅,李跃宏,杨光友,等.仔猪腹泻的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9:110.

[10]蔡仁龙.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5):60.

[11]王健.仔猪腹泻常见病因及综合防制措施探讨[J].畜禽业,2010(1):8-10.

猜你喜欢

病原断奶日龄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