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探

2013-01-26张云

治淮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南通市河道

张云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 南通 226006)

南通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探

张云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 南通 226006)

本文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南通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性,并结合南通市的特色,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建议与措施。

水生态 文明城市 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水利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根据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水资〔2013〕30号),南通市被纳入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生态系统特点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环境优美和谐的建设目标。

1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资源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水利载体。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水的关系,最终实现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

2 南通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性

南通市地处江苏东南部,南依长江,东濒黄海,区内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南通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60mm,产水量96.7亿m3,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5.6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9亿m3,多年平均长江引水量为37.6亿m3。全市可利用水资源量85.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7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6.3亿m3,涵闸引长江水量为33亿m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通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质型缺水是困扰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障碍。在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环境严峻问题的同时,还存在年际降水量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城市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等问题,对南通的水资源、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保障南通市的防洪排涝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加强建设水生态文明。

南通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建设“美丽南通”的需要,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构建起安全集约的水资源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严格现代的水管理体系和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最终实现碧水畅流、河湖健康、生态优美、人水和谐。

3 创建建议与措施

3.1 落实最严格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等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加强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2 加强水网建设,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

目前南通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水保障能力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大江河库联通工程为重点的水网工程建设,对解决南通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老洪港景区水库、横港沙水库、如东平原水库的建设,将得天独厚的引水条件变成现实的蓄水能力,为南通市城乡居民引水安全提供保障。

加强河网水系的综合整治,建立江河连通、河道连通的水系廊道。通过引江调水,以清释污,改善河道水动力条件。建设通扬运河、如海运河等清水通道工程,提升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加快城市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沟塘综合整治,建设亲水景观,提高城乡生活宜居程度。

3.3 加快实施河道治理与水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工程

将城乡河道综合整治作为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主要内容,按照“保障安全、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的总体思路,强化生态工程措施,开展城乡河道的综合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河道通畅,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的水环境质量。强化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加强工业、城镇生活等点污染源治理,重视农业面污染源、船舶流动污染源和底泥内污染源治理,使污染物排放满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要求;严格按照水体的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工业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减轻长江干流南通段的水环境压力;加强截污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治污工程体系。

3.4 严格水资源保护

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行河道功能区目标管理,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通吕运河、如海运河、新通扬运河等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

3.5 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通过维持和恢复江湖连通性、保持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保护和重建栖息地等措施,加强生境保护与修复。规划建设濠河生态圈、生态保护线、生态保护林、水生态园区、清水通道生态修复工程、江海湿地、城镇濒水生态民居群落等水生态示范区。

开展地下水利用与保护区划,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采取禁采、回灌等措施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综合治理。严格禁止向地下水排污,确保地下水水质。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强化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

3.6 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3.6.1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生态共建和利益共享格局。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鼓励开展水权和排污权交易,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

3.6.2 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估制度

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明确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完善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和机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南通市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模式。

3.6.3 开展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紧紧抓住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公益性定位,宣传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全社会树立起水生态文明观念,将水生态文明自觉渗透到生产、生活中去。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水生态文明,让全社会了解、掌握水生态文明要求。在建立生态文明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完善水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用以规范、约束人们与水相关的行为,使之符合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南通市河道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文明城市
不速之客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