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分析

2013-01-26陈顺胜郑华山张海忠

治淮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水质评价氟化物商丘市

陈顺胜 郑华山 张海忠

(河南省商丘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商丘 476000)

商丘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分析

陈顺胜 郑华山 张海忠

(河南省商丘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商丘 476000)

为了解商丘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情况,本文运用大量的调查以及监测的地下水质数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对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类,在评价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出商丘市各县市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商丘市 浅层地下水 水环境 水质评价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4'~34°51'之间,东西长约168km,南北宽约128km,属黄淮海冲积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2.24亿m3。浅层水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沉积,黄河冲积而成,含水层厚度一般厚度为20~40m,埋深60m以内,含水层岩性为粉细沙、细沙,单井出水量30~35m3/h。

1 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

商丘市地下水分浅、中、深3层,浅层60m,中深层60~170m,深层170m以下。浅层地下水水质:根据《河南省商丘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供:商丘市有7773.6km2矿化度小于2g/L,占商丘市总面积的75.53%。有2094km2矿化度2~3g/L,占商丘市总面积的20.11%。有502.4km2矿化度大于3g/L,最高达到17g/L。高矿化度盐碱水主要分布在:北部近黄河故道地区,以高盐碱水为主,分布民权林七、野鸡岗、城关,宁陵逻岗、柳河、刘窖桑庄,睢县玉皇庙、豆子营,梁园区李庄、刘口集,虞城贾寨、利民、李老家、刘集,夏邑杨集、荒赵庄、孔庄辛集,永城僖山、邵山之间的付庄、小马庄、薛湖西南,矿化度一般为3~4g/L,局部4~17g/L,属重碳酸·硫酸-钠或钠镁、硫酸·氯化-钠或钠镁水;中部以盐碱水为主,分布在睢县西陵、陈岗,宁陵王官斗,睢阳区勒马、吴起营、刘汉珠,虞城谢老家、东谢庄、后芦楼、宋楼、马楼、小贾庄等地及夏邑、民权、永城薛湖的部分地区,矿化度一般2~3g/L,局部3~4g/L,碱度4~8mEq/L,局部大于8mEq/L,属重碳酸·硫酸-钠及硫酸·重碳酸-钠型水;南部、东南部以高碱水为主,分布在宁陵县史集、张路口,商丘南部勒马,虞城南部毕河涯、界沟公社大陶庄、玉皇阁等地。2004年经卫生、水利部门检测化验,商丘市约有29.5%的自然村氟含量超过1.2g/L,约有14%的自然村的盐含量超过1.5g/L,约有5.6%的自然村水污染超标。

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商丘市有2560km2矿化度小于2g/L,占商丘市总面积的25%;有6230km2矿化度小于2~3g/L,占商丘市总面积的60%;有1580km2矿化度3~7.48g/L。根据近几年钻井资料,中深层地下水不仅含盐量较高,含氟量较大,大部分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2 商丘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水化学类型的划分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商丘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型(包括1~7型),占评价区面积的51.2%,其他HCO3-+SO42-型(包括 8~14型),占评价区面积的22.1%,HCO3-+SO42-+Cl-型(包括15~21型),占评价区面积的 13.7%、HCO3-+Cl-型(包括22~28型),占评价区面积的13.0%、SO42-型(包括29~35型)、SO42-+Cl-型(包括36~42型)、Cl-型(包括43~49型)未发现。按矿化度大小分组主要为A组,占评价总井数的60.7%,其余为B组占评价总井数的39.3%,未发现高矿化度的C组和D组。

3 商丘市各县区水质现状评价

3.1 虞城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虞城县30个乡198个眼井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仅26眼,占监测井总数的13.1%,超标率为86.8%。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总硬度超标率为74.2%,总硬度最高含量为2820mg/L,超标倍数为5.3;氯化物超标率为26.8%,最大值1930mg/L,出现在贾寨乡范庄,其超标倍数为6.72;硫酸盐超标率为40.9%,最大值2630mg/L,其超标倍数为9.52;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75.8%,最大值6980mg/L,其超标倍数为5.98;氟化物超标率为74.1%,最大超标倍数为5.97。

3.2 夏邑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夏邑县25个乡镇204眼井的监测结果表明,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有59眼,合格率为28.9%。总硬度超标率为53.9%,最大超标倍数为2.82,其总硬度含量1720mg/L;氯化物超标率为9.8%,最大值840mg/L,其超标倍数为2.36;硫酸盐超标率为38.2%,最大值1360mg/L,出现在车站镇赵庄其超标倍数为4.44;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66.7%,最大值5930mg/L,出现在济阳乡济阳村,其超标倍数为4.93。氟污染较为严重,氟化物超标率为66.7%,氟化物含量大于2.0mg/L的占监测井总数的23.0%。

3.3 永城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永城市共监测65眼井,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有20眼,合格率为30.8%。劣质水井共有45眼,占全部水质监测井的69.2%,永城市总硬度超标率为73.3%,最大值2620mg/L超标倍数为4.82;氯化物超标率为26.7%,最大值945mg/L,其超标倍数为2.78;硫酸盐超标率为60.0%,最大值2500mg/L,其超标倍数为9.0;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80.0%,最大值5790mg/L,其超标倍数为4.79。其中邵山村和徐山村抽查的水样监测结果表明总硬度和硫酸盐含量均超出2000mg/L。氟污染较为严重,氟化物超标率为90.0%,最大值5.82mg/L,超标倍数为4.82。

3.4 睢阳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睢阳区共监测水样192个,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占41个,合格率为21.4%。古城乡、新城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达100%。睢阳区总硬度超标率为44.8%,最大值2050mg/L,超标倍数为3.56;氯化物超标率为8.3%,最大值849mg/L,其超标倍数为2.40;新城北店沈园村总硬度高达2030mg/L,超标倍数为3.56,硫酸盐含量为1810mg/L,超标倍数为6.24、溶解性总固体含量5860mg/L,超标4.86倍,为睢阳区污染最为严重的行政村。氟化物超标率为70.3%,最高含量达4.97mg/L,超标倍数为3.97。

3.5 梁园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梁园区共监测水样78个,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有6个,合格率仅为7.7%。总硬度超标率为56.4%,氯化物超标率为6.4%,硫酸盐超标率为41.0%,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79.5%。其中李庄乡牛庄总硬度含量高达1470mg/L,超标3.56倍;氯化物含量936mg/L,超标2.74倍;硫酸盐含量4610mg/L,超标17.4倍;溶解性总固体含量6700mg/L,超标5.70倍,为梁园区污染最为严重的行政村;氟化物超标率为61.5%,最大值4.29mg/L,超标倍数为3.29。

3.6 睢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睢县抽查256个行政村水样结果表明,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仅5眼,超标率为98.0%。该县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氟化物。总硬度超标率为75.6%,最大值2190mg/L超标3.87倍;氯化物超标率为17.8%,最大值931mg/L,超标2.72倍;硫酸盐超标率为55.0%,最大值2300mg/L,超标8.20倍;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87.6%,最大值5510mg/L,超标4.51倍。氟化物超标率为68.2%,含量为6.97mg/L,超标倍数为5.97倍。氨氮超标率为25.8%,最大值3.27mg/L,超标15.4倍。

3.7 柘城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柘城县共监测水样81个,硫酸盐超标率为59.3%,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为84.0%,硫酸盐含量1010mg/L、总硬度含量1760mg/L、溶解性总固体含量4880mg/L均为该县的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3.04倍、2.91倍和3.88倍。柘城县总硬度超标率为77.8%;氯化物超标率为18.5%,氟化物超标率为87.7%,最大值为5.96mg/L,超标倍数为4.96倍。柘城县铁关乡氟化物含量在4.00mg/L以上的占60%,污染较为严重。

4 结语

商丘市由于受气候、地质、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浅层地下水含氟、含盐严重超标,污染严重。一是商丘市位于古黄河冲积平原上,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地表水氟和固体总含量较高,特别是一些低洼地区,地下水径流微弱以垂直交替为主,蒸发作用强烈,水质钠多钙少,偏碱性。HCO3-NaHCO3-NaMg型水分布面积较大,苏打化土壤广泛发育。氟源和盐较为丰富,同时商丘市又具有促使氟、盐的活动和富集的条件,高氟水的形成一般是水流经高氟矿床或高氟基岩时,使地下水氟含量增高。此外,含氟岩石的风化与淋溶以及含氟矿石受地下水的溶解,而形成高氟区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因此浅层高氟、高盐地下水分布十分普遍,并往往达到较高的含量。二是由于近年来商丘市多旱少涝,排洪河道淤积堵塞,洪水河变成排污湖,大量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滞留其中,加剧了地下水的污染程度

猜你喜欢

水质评价氟化物商丘市
宿州市河流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大阪地下水有机氟化物超标110倍
秦皇岛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浞河浮游藻类的调查研究与水质评价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商丘市
茶包含氟化物过多会损害骨骼甚至致癌
昆明市城市森林常见树种对大气氟化物的净化作用动态研究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