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水系治理的思考
2013-01-26莱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刘燕红
◎ 莱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刘燕红
水是城市的灵魂,当代城市都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城市水系,营造和谐融洽的亲水空间,打造精品城市。位于鲁中山区的莱芜市,近年来在水系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莱芜市城市水系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莱芜市城区河道沟渠众多,东西流向的有牟汶河、莲河、嘶马河等,南北流向的有孝义河、青草河、红土沟等,16条河道沟渠纵横交织,将城区划分成了大小不等的板块。受河道沟渠的切割,市区形成了波浪起伏的垄岗状地貌景观,呈现出“七沟八岭”的地形特点,对水系治理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再是,莱芜市地势落差大,南北向平均每公里落差达3~4米,东西向每公里落差达1.5~2米,这有助于分段拦河蓄水,营造叠水景观。但遗憾的是:在前期的水系治理过程中,由于思想境界不够高、发展眼光不够广、精品意识不够强,缺乏整体谋划的大气魄和综合治理的大手笔,造成了水系治理的起点较低、档次较差、标准不高、管理不严,有利的自然条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有的反而遭到了人为破坏,城市水系不仅没有打造成城市的精品和靓点,相反,却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影响了城市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长期以来,莱芜市对河道沟渠两侧区域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建筑物挤占了河道。有的市民在河道内搭建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甚至将部分河道棚盖,建设了永久性建筑物。
2、缺乏完善的补水体系。莱芜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型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8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71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8。城市没有客水来源,城内河道沟渠的水源主要是雨水,可以说,雨天是泄洪道,晴天是臭水沟。
3、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没有实现雨污分流,部分沿河企业、村(居)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沟渠,导致常年流污水,环境脏乱差。
4、缺乏有序的综合治理。城市水系功能单一,除局部节点建设了简单的景观外,多数河道沟渠基本上变成了单纯的防洪工程,景观效果差。
5、缺乏历史文化内涵。河道治理没有与莱芜市特定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没有特色,没有棱角,千篇一律,缺乏内涵。
二、加强城市水系治理的基本思路
城市水系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泄洪排涝、生态景观、提升土地价值、休闲游憩等。莱芜市地势落差大,泄洪容易,城市水系治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营造景观,从而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带动产业发展;改善居住环境,增加休闲游憩功能,给市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
以现有水系格局为基础,通过对所有河道沟渠综合实施河道清淤、雨污分流、拦河蓄水、驳岸处理、沿岸绿化、道路贯通、节点提升、水系联通、亮化美化、区域开发等十项工程,以水为脉、以桥为缀、以绿为魂、以路为网,将河道沟渠沿线建成集亲水、绿化、亮化、休闲、观光、娱乐、美食及建筑为一体的生态长廊和精品景观带。用牟汶河、孝义河、莲河或嘶马河等河流构成环城水系,用青草河、莲河、红土沟或鸭子沟、牟汶河等河流构成环中心城区水系,以水为骨架,用两岸道路相连接,组成两个景观环,其他河道沟渠作为支线连接在这两个景观环上,从而形成均质分布、亲近宜人的城市滨水绿色空间体系。用水系环线及支线将城区内公园、游园、绿地及主要建筑、重要景点等相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动态的水与静态的建筑景观相融合,以水映射景观,从建筑上俯瞰水体,以达到显山露水、水在城中流、景在水中动的效果,让城市充满活力与魅力。
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应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公共空间营造、绿色体系建设、特色文化保护、既有主题建筑等,对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进行科学分析,系统规划,一步到位。根据经济能力和城市发展,统筹安排,分期组织实施。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可按照青草河水系治理的路子,治理工作由政府来组织实施,出台政策。具体操作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筹措资金。三是坚持配套建设、整体开发的原则。水系治理要配套绿化、亮化、道路、截污等基础设施,沿河两侧建筑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开阔地段商业性开发建筑物应与整个水系相协调。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借助地理优势,突出莱芜工业、农业、生态等地域特色,拦水造景,扩大生态水面,构筑城市水系互通的大框架,塑造自然景观。五是坚持尊重历史、彰显文化的原则。挖掘历史文脉,结合汶河文化、冶炼文化、长勺文化、嬴牟文化、齐鲁文化等,沿河塑造人文景观。
三、加强水系治理的具体措施
城市水系治理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具体步骤可分为以下六项:一是区域控制。水系治理总体规划完成后,不可能一次性建设到位,应将规划范围进行严格控制,规划范围及河道两侧一定区域内,严禁新建项目。规划范围内的所有新建项目,必须与水系治理同步设计、同步实施。二是整体拆迁。确定治理的河段,河道两侧可视范围内,除确定应保留的建筑外,所有破旧平房应全部拆除,留足水系治理用地后,剩余土地可安置拆迁户和用作商业性开发。三是景观设计。已拆迁完成的河段,应综合考虑园林绿化、生态效应、历史文脉、地势条件、地域特色、人文因素等,对原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并引入新的景观设计方案,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出适宜的滨水生态,使区域性景观整体功能达到最优。四是配套建设。首先要做好河道清淤、区域拓宽,在重要节点部位或开阔地段可适当开挖水面,留出足够的水体空间;其次是敷设污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第三是拦河蓄水,形成生态水面,营造叠水景观;第四是加强驳岸处理,营造亲水空间;第五是搞好沿岸绿化,形成绿色长廊;第六是沿河两侧建设人行道和车行道,构筑路网框架;第七是搞好亮化设施建设,打造夜晚绚丽色彩;第八是加强道路外侧的建筑规划建设,所有建筑要与水系相协调;第九是加强重要节点部位景观建设;第十是搞好河流与道路交叉口景观桥梁建设。 五是联通水系。牟汶河、孝义河、莲河和嘶马河四条河流上游都连着水库,牟汶河上游有葫芦山水库,孝义河上游有玉龙湖、龙崮水库,莲河上游有梁坡水库,嘶马河上游有青杨行水库,兴利库容达1270万方,有足够的水源,可以在干旱季节对城市水系补水;莲河、故事沟、青草河、红土沟、鸭子沟等河道沟渠的水源,可以从大冶水库引进。通过河流、水库输水补水的办法,将市区内河道沟渠的死水变活水、断水变成长流水,让整个水系流动起来。六是后续管理。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水系治理后,应利用市场的手段抓好后续管理。定时清淤,保证河道的泄洪能力;定期清理水面飘浮物和垃圾,做好水体及两岸的卫生保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保持水质优良;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水系管理的信息化,动态监管整个水系的调水、引水和排水。
为切实实施好城市水系治理,还应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一是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机制。水系治理是公益事业,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可成立规划、建设、执法、水务、水利、公安、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领导、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二是建立事权明晰的管理机制。从管理的角度,应集中水系管理权限,形成事权明晰的管理体制,由于莱芜市城市水系主要是景观功能,可由园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跨区间的由各区按地域管辖范围具体负责。三是建立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水系治理涉及到市直各部门和市、区、办事处、城中村各级,应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事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协调统一地推进治理工作开展。四是建立多元化投资的融资机制。广开思路,拓宽融资空间,拓展融资渠道,利用资产运营、土地拍卖、建筑经营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为水系治理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建立市民参与的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公示制度,结合网络、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治理的意识,让市民来监督、督促各项治理工作。六是建立政策引导的推进机制。水系治理关键需要政府的主导,政府应在拆迁补偿、土地使用、工程建设、开发配套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打造精品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