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园艺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3-01-26曲红云刘金文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4期
关键词:园艺果树基地

曲红云,刘金文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69;2.空军后勤部生产处)

以蔬菜、果树、花卉等为主体的园艺产业是农业经济中极具开放性、竞争性的产业,具有比较效益高、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已成为高附加值、高增长的带动产业,是促进产业调整、农民增收、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发展园艺产业不仅具有生态优势、季节优势、品质优势,也具有强大的出口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省的园艺产业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家及省里再一次把“菜篮子”工程提升到政府保障民生工程的日程上来,因此“十二五”时期是将成为我省园艺产业持续、健康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期。它不仅肩负着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重任,也承担着解决近远郊失地农民再就业和省内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使命,因此,园艺产业将成为我省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我省园艺产业的发展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品种多样、数量充足、均衡供应,加大出口创汇。因此,我省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园艺产业势在必行。

1 黑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问题

近5年黑龙江省园艺作物总面积一直维持在48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左右,其中蔬菜、果树和花卉的生产面积分别35万、10万、3万hm2。蔬菜产量每年1300万t左右,占全省全年供给率30%~40%;果树产量在300万t左右,苹果占45%以上,梨占20%,李、杏占16%左右,小浆果和保护地葡萄等占19%以上;花卉产量5.8万t,产值3.4亿元。园艺产品外部依存度大,导致蔬菜、水果的价格居高不下。

我省虽然耕地面积大、生产粮食多,但其产值低、效益差,农业产值只相当于江苏的52%、山东34%(2007年农业年鉴),说明沿海省份用较少耕地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主要是由于沿海发达省份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高,以园艺作物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发达。而我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北菜南运的季节优势、品质优势、出口地缘优势,发展园艺产业的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但我省的园艺产业面积在10年内没有增加,而且还经历了2004~2008年的连续回落后又重新开始增长。主要问题有以下6大方面:一是对大田作物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而缺少发展园艺产品的惠农政策,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水、路、渠不配套;保护地蔬菜生产设施简陋,标准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全省80%以上蔬菜大棚仍以简易型为主;生产规模过小,多为一家一户形势,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三是适于寒地保护地栽培的专用蔬菜品种缺乏;适于寒地果树栽培的优良品种栽培区域狭窄,品种结构不合理,越区栽培现象十分明显。高端花卉生产能力不足,主要以盆花和草花的成品花卉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的制种和种苗生产比较落后,种子、种苗长期依靠于进口的局面并未改变。四是缺乏配套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果树管理中(如:栽培方式、品种搭配、整形修剪、田间管理等)还是按照传统的栽培方式,广种薄收,管理粗放,整体单位产量低、品质不高。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由于农药使用不合理,果实农药超标,鲜果、鲜菜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对病虫害侵染循环不清楚,防治效果不理想。五是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滞后;销售渠道不畅,专业化市场缺乏,基本是路边市场;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落后、加工产业相对滞后,多数果农没有形成统一组织,销售上各自为战,价格混乱。花卉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的缺失,加重了花卉产品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同品质花卉的价格趋同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六是劳动力缺乏,新型从业者技术落后。科技培训不到位,培训链条不完整。科技支撑资金不足,连续性不强。

2 发展黑龙江省园艺特色产业的建议

2.1 切实抓好生产基地规划与建设,加大政府扶持政策

在城市扩建中必须在周边相对较近,又在近10年内基本不占用的地块,进行棚室蔬菜种植,大力扩大棚室蔬菜面积,保持露地蔬菜面积,让蔬菜种植面积保持稳中有升;在相对较远的,适宜发展浆果的地块,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确立我省特色的小浆果发展。但在小城镇建设中更应首先保证城镇郊区蔬菜种植面积。

根据我省地理、资源、交通城镇布局等特点和不同生态区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生产浆果的地域优势,最大效应的发挥生态环境、产品市场和生产基础的三统一的生产功效。做到宏观调控、微观调控,一乡一品、一村一色,使我省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升级。具体布局:一是以大中城市的设施蔬菜、高档花卉的生产基地建设,以确保居民“菜篮子”和“果盘子”的供应期和供给量。二是松嫩平原地区的北菜南运基地建设及东部部分地区的西瓜南运基地建设,以及南方高温多雨季节北菜南运基地建设,从而大幅度提升我省的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可极大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在山区、半山区建设油豆角、山野菜、寒地果树、小浆果等生产基地,打出我省特色品牌。四是延俄罗斯口岸地区建设外向型蔬菜生产和果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加大出口量,从而推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生产基地建设中,应适当增加政府投入,并进行严格的规划和论证,使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科学性、先进性,达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保证生产稳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居民日常消费的菜、果、花在数量和质量有保障,形成以白菜、茄果类及瓜类等大宗蔬菜品种为主要作物,以寒地果树(尤其是浆果)、花卉为辅的北菜南运基地和浆果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园艺产品的生产基地。

2.2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我省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及高端浆果的加工基地,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和外贸出口需要,创造出更多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建立标准化种植园区,从划定生产区域、栽培技术落实、产地自检、产品分级到包装运输全部实现标准化,辐射带动农户,提高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水平;通过技术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做好绿色园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进一步完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模式。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品自检为重点,实行定期抽查、随机抽样、公开曝光等措施,全面监控蔬菜产品质量,推进市场准入制度的全面实施。精心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和优势的无公害果菜和绿色食品品牌,扩大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体优化升级。

2.3 鼓励和推行合作社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管理程度,建立符合我省不同地区的实际的产销连接模式

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市场化程度低、标准化操作难以完全落实的现状,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行合作社经营制度,使广大农户在合作社的统一领导下,实现与市场和先进的科研单位对接,采用优良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合同种植和定单生产,增强对外市场竞争力。政府鼓励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技术新、机制灵、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生产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外销市场和出口创汇。引导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按照市场农业的规则进行运作,大力探索和推行符合各自实际特点、运行高效、简洁实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生产积极性,逐步实现订单农业。

2.4 依靠科技创新,抓蔬菜良种引进和果树区域布局,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一是建立新品种试验园,加快新品种引进。近1~2年内,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我省不同种植区的蔬菜品种现状和果树栽培布局,重点为出口基地、加工基地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和果树苗木。在引进我国知名种子公司蔬菜新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我省自有知识产权的蔬菜良种和果树苗木的繁育工作。二是抓好示范园区建设。在我省各大市县应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基地,做好新品种、优质蔬菜种苗和园艺作物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支持和栽培体系及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建设。

2.5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产销一体化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形成科技综合优势,发挥综合效益,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高社会化服务功能和菜农科技素质。建全市、县、乡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形成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

充分依托网络信息,推动蔬菜名优品种寒地、果树特色品种的推广工作,提高品牌蔬菜及果品的销售率。依靠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销售和加工行情,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建立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建立寒地园艺作物的销售产销形势网上专家预测预报制度,为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科技信息。

2.6 加大我省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保险和灾害保障体系建设

借鉴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农业保险过程中所完善形成的政府与市场结合、规范法律法规、强制性办理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农业保险体系,增加经济作物的生产和销售险种,实现我省园艺经济作物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使投保农民成为农业保险的直接受益者。

猜你喜欢

园艺果树基地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园艺系
园艺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