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3-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2期
关键词:碘仿糊剂氢氧化钙

吴 爽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门诊部口腔科,辽宁 鞍山 114000)

两种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吴 爽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门诊部口腔科,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分析比较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尖诱导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的57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做术前准备和根管预备,观察组采用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行根管充填,术后6个月~1年复诊正常后永久充填,随着2年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35例39颗患牙中,痊愈29颗、好转8颗、无效2颗,有效率94.9%;对照组22例25颗患牙中,痊愈13颗、好转8颗、无效4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9,P>0.05)。结论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应用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而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能够更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氧化钙碘仿糊剂;根尖诱导成形术;效果

年轻恒牙的牙根通常在牙齿萌出后3~5年才能完全形成,若在青少年期因外伤、龋齿或发育畸形等原因引起年轻恒牙的牙髓感染、坏死或发生根尖周病变时,将导致其牙根发育停滞、牙齿支持力下降及寿命缩短,因此,积极促使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临床上治疗牙根尚未形成而牙髓与根尖周有感染、坏死的年轻恒牙的有效方法[1,2]。近年来,我科分别采用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为诱导剂实施根尖诱导成形术,本文就两种氢氧化钙糊剂的根尖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年轻恒牙的牙髓感染、坏死或发生根尖周病变而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7~14岁、平均(11.4±3.2)岁;共有患牙64颗,均为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其中前牙31颗、双尖牙4颗、磨牙29颗,患牙病因为牙髓炎34颗、根尖周病18颗、外伤牙冠折断9颗、畸形中央尖磨损3颗。按治疗时应用药物的不同将57例患者分为两组,①观察组35例(39颗患牙):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11.9± 2.4)岁,其中前牙17颗、双尖牙3颗、磨牙19颗;②对照组22例(25颗患牙):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10.7±3.1)岁,其中前牙14颗、双尖牙1颗、磨牙10颗。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患牙牙位及病因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①药物配制: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为氢氧化钙300mg、甲硝唑100mg、红霉素125mg、地塞米松50mg,用木馏油适量调成糊状,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为氢氧化钙200mg、碘仿200mg用蒸馏水适量调成糊状,备用。②术前准备:摄X线牙片了解根牙根发育情况、根管长度和根尖有无病变及病变范围。③根管预备:常规开髓及清理根管,用3% H2O2与0.9% NaCl交替冲洗,用消毒棉捻彻底干燥根管,根管内置木榴油棉捻暂封1周。④根管充填:用根管充填塞压器将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观察组)或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推入预备好的根管并达根尖部,待根管充满后用丁香油粘固粉封闭髓腔内层,最外层用磷酸锌粘固粉封固,充填后摄X线牙片了解充填情况。⑤永久充填: 术后6个月~1年后复诊,摄X线牙片了解根尖形成情况,若根尖端确已封闭或基本封闭,则可去除原充填药物糊剂,再用根管糊剂和牙胶尖严密充填根管,磷酸锌粘固粉垫底、银汞合金永久充填。随诊2年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3]

①痊愈:无自觉症状,无肿胀,无窦道,无松动,叩诊检查(-),咀嚼功能正常;X线片示牙根形成、根尖孔闭合,根充物无吸收,根尖部无透射区。②好转:无自觉症状,无肿胀,无窦道,叩诊检查(-);X线片示牙根延长,根尖口明显缩小,根尖骨质稀疏区明显缩小。③无效:有自觉症状,窦道未消失,叩诊检查(+),松动Ⅱ~Ⅲ°;X线片示根尖周病未见缩小或消失,根尖喇叭口状无改变。痊愈与好转计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35例39颗患牙中,痊愈29颗、好转8颗、无效2颗,有效率94.9%;对照组22例25颗患牙中,痊愈13颗、好转8颗、无效4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9,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青少年因外伤、龋齿或发育畸形等原因引起年轻恒牙的牙髓感染、坏死或发生根尖周病变的病例在口腔门诊中的比例较大。年轻恒牙的牙根通常在牙齿萌出后3~5年才完全形成,而处于牙根形成期的牙齿若失去活力,牙根就停止发育、牙齿支持力下降及寿命缩短,因此,积极促使无髓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诱导根尖周组织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从而形成牙骨质,使根端闭合的方法。常用的诱导根尖闭合的根充材料有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复合抗生素糊剂、碘仿糊剂、氢氧化钙糊剂及胶原磷酸钙凝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氢氧化钙糊剂[4]。

3.1 适应证与作用机制

根尖诱导形成术的适应证包括牙根未发育完成、牙根长度不足或牙根几乎发育完成,但根尖孔开放,成喇叭状的年轻恒牙。在诱导根尖形成的药物中,氢氧化钙是强碱性(pH 9~12)制剂,可抑制细菌生长,中和炎性酸性产物,并能够促进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根尖周结缔组织细胞分化,使根管侧壁沉积类牙骨质和类骨质,从而延长牙根,封闭根尖孔[5,6];甲硝唑与红霉素联合应用可杀灭造成根管感染的厌氧菌和需氧菌,并有抗菌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7];地塞米松地塞米是非特异性抗炎药,对感染和非感染炎症有强大的抗炎作用;碘仿在根管内及根尖部可缓慢溶解于组织中并释放出游离碘,可持续杀灭细菌,并使细菌产物氧化,碘还可以扩张血管促进根尖周病变的修复并减少炎性分泌物;应用木馏油调制,可使糊剂的抗菌消炎作用增强,有效控制根管内感染[8]。

3.2 临床应用效果

目前,各家报道的氢氧化钙糊剂诱导根尖形成术的成功率在74%~96%之间[9],表明了氢氧化钙糊剂诱导根尖形成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本文观察组痊愈29颗、好转8颗、无效2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13颗、好转8颗、无效4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9,P>0.05)。两组总有效率为90.6%,与文献报道的有效率相符[10]。

3.3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①预备根管不能过深,以免损伤牙乳头。②根管消毒药物的刺激性不能过强。③充填根管时应避免超充。④术中不能使用失活剂,以免药物损伤牙乳头。⑤术后3~6个月定期复查并拍摄X线牙片进行对比观察,及时更换诱导根尖闭合的药物,直至牙根继续发育完成、根尖孔缩小、根管变窄后,再更换永久性充填材料。

综上所述,积极促使无髓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本文结果显示,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应用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或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笔者认为,复方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能够更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方军.根尖诱导成型术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2000, 10(1):42.

[2] 吴煜.根尖诱导成型术及其诱导剂研究的新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9,31(3):176-178.

[3] 肖振明.口腔内科学[M].4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7.

[4] Ieier DJ,Barr ES.A study of endodontically apexified teeth[J]. Endod Dent Traumatol,2001,24(6):242.

[5] 裴传道,宋光太,郭颖,等.用抗生素糊剂诱导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根尖形成的临床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4): 244.

[6] 尉文华,李春智,玉树林,等.甲硝唑氟哌糊剂充填感染根管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10(2):97.

[7] 罗京枚,郭颖,沈雅.不同氢氧化钙糊剂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1,22(3):150-151.

[8] 文玲英.控制根管感染诱导根尖形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2):138.

[9] 张光成.实用根管治疗学[M].2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150-151.

[10] 闫世霞,曹素敏,李长华.氢氧化钙碘仿甘油糊剂根尖诱导成形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3):235-236.

R781

B

1671-8194(2013)12-0193-02

猜你喜欢

碘仿糊剂氢氧化钙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对其压缩强度的影响
Metapex根充糊剂对瘘道型根尖周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氯锌糊剂合清暑汤治疗黄水疮的临床体会
樟脑酚+碘仿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不同赋形剂对氢氧化钙pH值影响的评估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根尖周炎40例及护理观察
新癀片糊剂治疗化疗致组织损伤40例
液体二氧化碳及氢氧化钙在一次盐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