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蜘蛛的特性及利用

2013-01-25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仇彩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草间卷叶螟飞虱

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仇彩云

(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2;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3.盐城市盐都区病虫测报站,江苏 盐城 224005)

水稻害虫防治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20世纪70-90年代,江苏盐城地区稻田水稻害虫以螟虫 (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逐渐演变成灰飞虱 (内源性)及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等迁飞害虫为主。自2003年稻纵卷叶螟、2004年灰飞虱、2005年褐飞虱相继暴发成灾以来,用于水稻害虫防治的化学农药用量连年增长,打“保险药”已成常态。大量农药进入稻田生态系统,害虫自然天敌被误杀,破坏了稻田生态系统原有平衡。

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种类多,数量大,且均为肉食性。稻田蜘蛛是水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1]。稻田天敌 (蜘蛛等)的缺失和自然控制作用的减弱是水稻害虫 (中后期稻飞虱)多发、重发的原因之一。通过对稻田蜘蛛发生和分布规律、生物生态学特性等调查研究,结合不同农药、肥料对蜘蛛的影响试验,再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应用调查,明确了影响稻田蜘蛛种群发生的重要因素,结合稻田害虫发生及危害规律,制定了稻田蜘蛛保护增殖措施,利用蜘蛛开展稻田害虫的防治,在稻田害虫暴发的情况下,制定了科学的化学防治应急预案。此项研究符合水稻无害化生产和有机生产的发展要求。

1 稻田蜘蛛的发生

1.1 稻田蜘蛛的发生种类

盐城市稻田蜘蛛主要有8科15种。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八斑球腹蛛、黑腹狼蛛、拟环狼蛛、拟水狼蛛、四国肖蛸、鳞纹肖蛸、直伸肖蛸、黑色蝇虎、鞍形花蟹蛛、四点亮腹蛛、黄褐新圆蛛、肥胖圆蛛、粽管巢蛛。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黑腹狼蛛和四国肖蛸[2-3]。

1.2 稻田蜘蛛的消长

蜘蛛在移栽稻田7月中旬前增长缓慢,7月中旬到8月中旬种群数量迅速增加,8月中旬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直播稻田蜘蛛种群消长和移栽稻基本一致,种群数量明显低于移栽稻田,种群数量迅速增长时间比移栽稻迟10~15 d,种群数量稳定期比移栽稻迟5 d左右[4]。

1.3 稻田蜘蛛的分布

随着水稻生育进程推进以及蜘蛛种群数量的增加,蜘蛛混合种群的水平分布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再向均匀分布形成,其原因是随着蜘蛛种群密度的增加,其种内、种间竞争加剧,为取食害虫或其他中性昆虫导致均匀分布的形成。

蜘蛛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具有一定的格局,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发展、天气状况的变化、食料量和质的改变等都可引起蜘蛛在稻株上下分布范围的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到了水稻生长中后期,蜘蛛在水稻植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构基本稳定(特别是在中性昆虫等食料充足的情况下)。水稻害虫褐飞虱分布在下层为主,白背飞虱在中层,灰飞虱在中下层,稻纵卷叶螟在上层。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主要分布在水稻植株中下层;肖蛸集中分布在水稻植株上层;黑腹狼蛛主要分布在水稻植株中下层,以下层居多;四点亮腹蛛主要分布在中下层。

1.4 稻田蜘蛛生物学特性

1.4.1 生存活动部位

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正常栖息活动于水稻植株中下部,偶见活动于水稻上部叶片;黑腹狼蛛正常栖息于水稻基部 (下部),在水稻中下部活动取食,偶见到上部叶片活动取食;直伸肖蛸和黄褐新圆蛛成幼蛛正常栖息活动于水稻植株上部叶片正反面、自结网中和边缘,偶见到水稻植株中部活动结网捕食,在稻株下部少见幼蛛活动取食。

1.4.2 结网习性

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在水稻植株中下部茎秆叶片间结不规则小网,也有时段不结网;黑腹狼蛛不结网,营游猎生活;直伸肖蛸结水平圆网,直径30 cm以上,直伸肖蛸正常腹面朝上,居网中较多;黄褐新圆蛛结水平或垂直圆网,大小与肖蛸网差不多,黄褐新圆蛛在网上一般背朝上,亦有朝下。

1.4.3 取食规律

幼蛛从卵囊中爬出即可取食,均捕食活的昆虫。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在水稻植株中下部结不规则网,一旦有昆虫落网,随即刺死吸食,仅留躯壳在网上;也有直接捕食飞虱、卷叶螟、叶蝉等活动迟缓的低龄若虫。黑腹狼蛛性情凶猛,行动十分敏捷,活动范围大,从水稻植株下部、中部到上部,善捕活动力强的各虫态昆虫喜争斗,互残严重,发现猎物,必先捕捉刺死。直伸肖蛸和黄褐新圆蛛在水稻上部结网捕食,以飞行昆虫居多。如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黑尾叶蝉等成虫及长翅型飞虱等,猎物落入网中,随即刺吸汁液,也有捕食卷叶螟幼虫的。稻田蜘蛛种内、种间均有互相残杀现象,在食饵缺乏的情况下种间残杀严重,如黑腹狼蛛等性情凶猛的蜘蛛种内残杀严重,正常情况下未见刚孵化的幼蛛相互残杀,蜘蛛一般均有捕捉比自身大很多倍猎物的能力。

1.4.4 取食量

经过室内观察,以飞虱若虫为饵料,黑腹狼蛛单蛛取食量远大于草间小黑蛛,是草间小黑蛛的3倍多,这与蜘蛛的体形大小类似。草间小黑蛛成蛛的日平均取食量达2头以上,幼蛛日平均取食量达1头以上,成蛛的取食量比幼蛛高60%。飞虱密度的增加,使其取食量随之增加;草间小黑蛛密度的增加,造成其日均取食量减少。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种内干扰,其二可能是食饵密度相对减少所致。另外观察到,草间小黑蛛产卵前2 d其食量明显较其他时期大。黑腹狼蛛日均取食飞虱若虫4头以上,其密度增加,日均取食量减少更甚。说明黑腹狼蛛的种内竞争比草间小黑蛛种内竞争强。尽管草间小黑蛛的单蛛取食量远比黑腹狼蛛小,但是稻田田间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等体形较小的蜘蛛数量占优势,其田间捕食害虫的总量仍然较大。

1.4.5 交配产卵

蜘蛛生活周期经历卵、幼蛛、成蛛等3个时期,随着幼蛛最后1次蜕皮变成成蛛后,雌雄蜘蛛不久即可交配,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一般均居于蛛网上拥抱交配,交配时间一般集中在夜间和早晨。2010年8月上旬和下旬观察到直伸肖蛸17:00左右腹面紧贴在网中进行交配,持续时间约0.5 h。交配后一般3~5 d开始产卵,雌蛛产卵前都先织一块丝垫,然后把卵粒产在丝垫上,产卵结束后再吐丝把卵粒全部包起来形成卵囊。草间小黑蛛产卵囊在水稻中下部叶片正面居多;八斑球腹蛛、黑腹狼蛛卵囊产好后系在纺器上,随身携带,八斑球腹蛛白色卵囊比腹部大4倍以上;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一般卵囊在水稻中上部叶片背面,亦有在叶片正面,肖蛸有护卵习惯。雌蛛1次交配可多次产卵。

1.4.6 卵孵化与幼蛛生长

卵囊产后,环境条件适宜,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一般经12 d左右即见幼蛛从卵囊中爬出,幼蛛出卵囊后即开始捕食。2010年8月21日观察到从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每卵囊中爬出的幼蛛在20~30头。黑腹狼蛛幼蛛从卵囊爬出后先到雌蛛背上营寄生生活4 d左右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随着幼蛛取食生长,到一定时间即开始蜕皮发育,经多次蜕皮后发育至性成熟。

1.4.7 成蛛

成蛛期是蜘蛛一生中历期最长的时期。最后1次蜕皮性成熟即进入成蛛期,不久即可交配。在雌成蛛交配后产卵前食量暴增,可能为产卵积蓄能量。成蛛期蜘蛛活动频繁,活动范围扩大,活动量加大,此期取食时间长,取食量多,补充产卵消耗能量,活动强度加大也增加能量消耗。蜘蛛在成蛛期也是对水稻害虫控制力最强的时期。

1.4.8 年生活史

稻田蜘蛛均可以成蛛、幼蛛越冬,草间小黑蛛、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的卵也可越冬。成蛛寿命长,又有多次产卵习性,产卵期长,因此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6月份,三麦收割后田面有黑腹狼蛛成幼蛛出没,田间及田周杂草、秸秆上有草间小黑蛛和八斑球腹蛛成、幼蛛。7月水稻田间见黑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鞍形花蟹蛛、黄褐新圆蛛、直伸肖蛸等蜘蛛的成幼蛛出现,其发生量较小,至下旬偶见水稻植株上有白色卵囊,上层结网少。8月水稻田间黑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鞍形花蟹蛛、黄褐新圆蛛、直伸肖蛸等成幼蛛的发生量逐渐增加,水稻植株叶片卵囊数逐渐增多,至中旬达到数量高峰。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在水稻叶面结网逐渐增加,蜘蛛以田间害虫和中性昆虫(蚊、蝇)为食,在蛛网上可见被捕食昆虫的残渣。9月田间蜘蛛数量基本稳定,水稻叶片卵囊数在中旬居多,以后逐渐减少;下旬田间以成蛛为主。

根据田间连续观察,田间卵囊在8月中旬和9月中旬出现2个高峰,蜘蛛在水稻田间世代重叠,世代交替错综复杂。整个水稻生育期间,主要蜘蛛繁殖2~3代。草间小黑蛛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可发生3~4代,加之在麦田的越冬代和繁殖的第1代,全年可发生4~5代。草间小黑蛛7月上旬为迁入第1代,8月中下旬为稻田第2代幼蛛高峰期,9月下旬为稻田第3代幼蛛高峰期。

1.5 稻田蜘蛛种群发生的影响因素

1.5.1 农药的使用

移栽稻田667 m2喷施48%毒死蜱乳油100 mL,5~6 d田间蜘蛛死亡率高达76%以上,10~11 d仍达67%以上。在分蘖期 (6月30日、7月15日)使用至蜘蛛进入稳定期后,蜘蛛种群总量仅维持在不用药处理种群总量的2/3左右;在拔节期 (7月30日、8月15日)使用至蜘蛛进入稳定期后,蜘蛛种群总量仅维持在不用药处理种群总量的1/2左右;在孕穗期 (8月30日、9月15日)使用至水稻成熟,蜘蛛种群总量仅维持在不用药处理种群总量的1/5以下[4]。

直播稻田在拔节孕穗期 (8月12日)使用不同品种杀虫剂,药后2 d阿维菌素、毒死蜱、氯氰菊酯处理区对蜘蛛的杀伤率均超过49%,药后7 d仍达45%以上。药后13 d阿维菌素、氯氰菊酯处理区对蜘蛛的杀伤率均在57%以上,此时,4代灰飞虱比3代增殖了3.64倍,而未用药区4代灰飞虱仅比3代增殖了近1倍,可见蜘蛛对灰飞虱的巨大控制作用。吡虫啉、噻嗪酮、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对蜘蛛相对安全[5]。

农药的不适使用可造成稻田蜘蛛种群的巨大损失,这是影响稻田蜘蛛种群的主要因素。由于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见效快,尽管有很多副作用,仍是稻田害虫暴发时的最有效控制措施。一个全面客观的水稻害虫防治方案中,化学农药的应急措施不可或缺。

1.5.2 害虫的发生

稻田蜘蛛以昆虫为主要食料,种群数量随虫量有明显变动,虫多蛛也多,尤其与稻飞虱的关联度较大。

1.5.3 肥料的使用

直播稻田在水稻分蘖期 (7月24日)施用不同量的有机肥 (菜籽饼、大豆饼、商品有机肥)和化肥对稻田蜘蛛的种群发生有一定影响,但通过4次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其影响较小,产生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表明,肥料的施用不是影响稻田蜘蛛种群发生的主要因素[6]。

水稻生长前期施用腐熟有机肥有利于稻田中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而中性昆虫又为稻田蜘蛛提供食料,有利于稻田蜘蛛的迁入和繁殖。

1.5.4 其他

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稻田蜘蛛种群的发生,而台风暴雨会对稻田蜘蛛造成损害。2011年夏季92 d中有50 d阴雨,在同地段稻田同期调查,2011年稻田蜘蛛发生量是2010年的58%左右。除草、烤田、灌水等田间管理措施也可对稻田蜘蛛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

2 蜘蛛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保护与利用

2.1 水稻害虫的发生时间及允许危害水平

2.1.1 2代灰飞虱

2代灰飞虱卵孵盛期常年在6月15日,早发年份在6月10日,迟发年份在6月25日。2代灰飞虱对水稻的直接刺吸危害很小,主要是传播水稻病毒病 (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而造成大的危害。直播稻田,大麦茬口正常6月10日播种落谷,一般年份可避开2代灰飞虱的发生危害;小麦茬口正常在6月15日播种落谷,亦可避开2代灰飞虱的发生危害。正常年份,移栽稻5月上旬落谷播种,至6月15日正适龄移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源性害虫灰飞虱基本都携带条纹叶枯病毒或田间有黑条矮缩病毒毒源,秧苗在4叶期左右极易感染病毒病,因此移栽稻要在6月中旬防治2代灰飞虱,避免感染病毒病。在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秧苗期,若灰飞虱带毒率为20%,灰飞虱允许发生密度为15头·m-2,即有效虫量为3头·m-2。根据多年经验,直播稻常用种量大,出苗多,密度偏高,在防治灰飞虱时仍可放宽指标。

2.1.2 3代灰飞虱

3代灰飞虱卵孵盛期常年在7月22日,早发年份在7月20日,迟发年份在7月28日。3代灰飞虱对水稻的直接刺吸危害仍然很小,主要是传播水稻病毒病 (条纹叶枯病、矮缩病)而造成大的危害。直播稻田基本可避开2代灰飞虱的发生危害,但3代灰飞虱不容忽视。正常情况下,7月下旬移栽稻一般开始拔节,直播稻正在分蘖,此时移栽稻抗感染性增强,直播稻补偿力强,在防治指标上仍可统一。在感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分蘖拔节期,若灰飞虱带毒率为20%,灰飞虱允许发生密度为25头·m-2,即有效虫量为5头·m-2。

2.1.3 4代褐飞虱

4代褐飞虱卵孵盛期常年在9月10日,早发年份在9月5日,迟发年份在9月20日。进入9月份水稻已灌浆结实,4代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是刺吸水稻茎秆的汁液,水稻受害初茎秆出现棕褐色斑点,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茎秆基部黑褐色,继而全株枯萎,造成田间“冒穿”。正常情况下,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千粒重降低,谷瘪率增加而减产。在浙江省中熟粳稻田,4代褐飞虱在卵孵化高峰期的允许发生密度为250头·m-2。正常年份如无大量外源褐飞虱迁入,其防治指标亦可适当放宽,以充分发挥蜘蛛等天敌的控虫作用。

2.1.4 2代稻纵卷叶螟

2代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常年在7月15日,早发年份在7月5日,迟发年份在7月25日。进入7月份,水稻开始分蘖,此时2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造成的危害正常年份很轻,即使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由于水稻在分蘖期的补偿能力强,也不会对水稻产生较大影响。2代卷叶螟是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卷叶螟危害最轻的。2代稻纵卷叶螟在卵孵化高峰期幼虫允许发生密度为45头·m-2,根据正常存活率,其卵量为150粒·m-2。

2.1.5 3代稻纵卷叶螟

3代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常年在8月10日,早发年份在8月1日,迟发年份在8月20日。进入8月份,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此时3代稻纵卷叶螟危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可对水稻幼穗分化产生显著影响。3代稻纵卷叶螟在卵孵化高峰期幼虫允许发生密度为20头·m-2,根据正常存活率,其卵量为70粒·m-2。

2.2 害虫防治措施的制定及蜘蛛的保护与利用

2.2.1 水稻品种的选用

自2005年以来,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直播稻面积在盐城市占水稻面积的80%以上,现正逐步推广机插秧以取代直播。盐都区以淮稻5号品种为主。自2004年条纹叶枯病特大暴发危害以来,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逐步退出市场,以后渐次出现了诸多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所以近年灰飞虱带条纹叶枯病病毒率逐年下降,但随之出现了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提高,水稻黑条矮缩病有逐年加重趋势 (特别是移栽稻田),2011年少量淮稻5号移栽田几近绝收。移栽稻应杜绝感条纹叶枯病、感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种植。种植感病水稻品种,加之灰飞虱带毒率偏高,可推迟移栽,在水稻苗期要加强灰飞虱的防治,不可随意放宽防治指标。

2.2.2 稻田蜘蛛的保护增殖措施

全力做好化学农药的控制使用。做到不达防治指标不治,不到防治适期不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单治。选择安全高效农药品种,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杀虫单、杀虫双、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等,禁止使用阿维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掌握好浓度和使用方法[5]。水稻前茬 (三麦、油菜等)及田周作物和杂草均禁止使用对蜘蛛杀伤力大的杀虫剂 (菊酯、有机磷类等),宜选用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等农药,防治1代灰飞虱,保护蜘蛛的生长繁殖,降低2代灰飞虱基数。

前作收获后可在田间空地堆放秸秆,诱集蜘蛛。稻苗植株不大或群体稀疏时,田间灌水不能太深。田埂及周边杂草、芦苇等应预以保留。水稻移栽前或直播前田周种植大豆或玉米、芝麻等作物,用作麦田或其他作物田中蜘蛛转移到稻田的桥梁,也是为蜘蛛创造栖息活动和庇护繁殖场所。玉米还用作灰飞虱的诱集作物或屏障;大豆作为豆科作物,可固氮培肥。尽管田埂杂草及田周作物上也存有少量害虫,但其利大于弊。2011年观察到靠近芦苇地稻田植株上层结网数比其他田块高出10倍之多。

增施腐熟有机肥,特别是水稻栽插后生长前期,为中性昆虫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为前期进入稻田的蜘蛛提供充足的食料。

2.2.3 水稻害虫防治方案

2~3代灰飞虱的防治 (含应急)方案。灰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是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正常情况下,水稻在拔节前易感病毒病,因此2~3代灰飞虱的及时防治非常重要。移栽稻在秧田及时控制,减少虫卵带入大田,适当推迟移栽期,本田苗期亦要及时控制灰飞虱,直播稻适当推迟播种期,避过1代灰飞虱成虫转移高峰;稻苗生长前期浅水勤灌;非应急状态 (即灰飞虱密度未超出防治指标),禁止施用农药。灰飞虱达防治指标,或虱蛛比大于3时,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 g,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或25%吡蚜酮悬浮剂16 g;移栽稻应杜绝种植感条纹叶枯病和感矮缩病品种。

4代褐飞虱的防治 (含应急)方案。田埂及周边保持植被多样,为蜘蛛创造栖息活动和庇护繁殖场所;非应急状态 (即4代褐飞虱密度未超出防治指标),禁止施用农药。褐飞虱达防治指标,且虱蛛比大于5时,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 g,或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60 g,或25%吡蚜酮悬浮剂20 g。

2~3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含应急)方案。田埂及周边保持植被多样,为蜘蛛创造栖息活动和庇护繁殖场所;2代卷叶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充分利用分蘖期水稻的补偿作用。非应急状态 (即为2~3代卷叶螟密度未超出防治指标),禁止施用农药。卷叶螟达防治指标,且虫蛛比大于5时,每667 m2用90%杀虫单粉剂50 g,或18%杀虫双水剂200 mL,或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

3 示范应用

3.1 2010年示范效应

盐都区北蒋镇福泉村进行直播稻田示范,播种日期在6月15-17日,有淮稻5号、津稻800、盐粳7号、南农132、新稻18、秀水13、泗稻10号、武运粳21等,共8个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施用农药5次 (7月2日、8月6日、8月28日、9月4日和9月20日),而其他正常化学防治田块共用农药9次,9月15日进行田间调查,其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与其他正常化学防治田无明显差异。

盐都区潘黄镇吴杨村进行示范,播种日期在6月8-12日,品种有淮稻5号、津稻2008、连粳7号、徐稻5号等,全生育期施用农药4次 (7月1日、8月26日、9月5日和9月12日),而其他正常化防田块共用农药10次,9月13日进行田间调查,其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与其他正常化防田无明显差异。

3.2 2011年示范效应

盐都区北蒋镇福泉村进行直播稻田示范,播种日期在6月13-15日,有淮稻5号、盐稻9号、盐粳7号、新稻18、秀水13、泗稻10号、武运粳21等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施用农药3次 (8月21日、9月5日和9月12日),而其他正常化防田块共用农药8次,10月20日进行田间调查,其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与其他正常化防田无明显差异。

盐都区潘黄镇吴杨村进行示范,播种日期在6月12日前后,有淮稻5号、连粳7号、徐稻5号等品种,全生育期施用农药4次 (7月20日、8月21日、9月5日和9月12日),而其他正常化防田块共用农药8次,10月19日进行田间调查,其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与其他正常化防田无明显差异。

盐都区盐龙湖街道办事处跃马村进行示范,播种日期在6月13-15日,有淮稻5号、盐稻9号、盐粳7号、新稻18、武运粳21等品种,全生育期施用农药3次 (8月26日、9月5日和9月12日),而其他正常化防田块共用农药8~9次,10月21日进行田间调查,其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与其他正常化防田无明显差异。

3.3 示范结论

2010年水稻害虫发生程度中等偏轻,2011年水稻害虫发生偏轻。示范田产量高,省工节本,生态效益巨大,深受农民欢迎。2010年8月发现个别示范田块卷叶略多 (8月26-28日用药),到9月与正常防治田块无显著差异;2011年8月中旬发现福泉村个别示范田叶蝉发生量多 (8月21日用药),到9月20日调查其重发田块发生量已很少。

示范田用药不是主要针对害虫,而是防治水稻病害,主要是破口和齐穗2次药。2010年9月20日和9月12日主要因农户不放心或田间病害重而用,结合虫情添加杀虫剂。2010年示范田与正常化防田相比,7-8月间稻田蜘蛛的发生量示范田均是化防田的2.78倍以上。2011年8月中旬调查,示范稻田稻飞虱与蜘蛛的数量比均小于2.4,而正常化防田稻飞虱与蜘蛛的数量比均>7。

推广该项技术,进行以保蛛治虫为主要措施的生物防治,2010-2011年水稻全生育期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4次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增加对人畜健康的安全,同时对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4 小结

4.1 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

水稻害虫的防治要根据田间虫情、蛛情,结合水稻品种抗性及生育期、天气状况等实际情况来决定。在水稻苗期,灰飞虱带毒率高,而水稻幼苗抗性弱,秧苗密度低,一旦灰飞虱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治。在水稻分蘖期,若水稻稻纵卷叶螟密度略超防治指标,稻株中上层直伸肖蛸、黄褐新圆蛛密度高,可不必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充分发挥蜘蛛的控制功能和利用水稻的补偿功能。在水稻生长后期,若气温下降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不利,其防治指标亦可适当放宽。此期若稻飞虱发生密度和虱蛛比都达防治指标,若黑腹狼蛛的比例占蜘蛛的百分比高,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

4.2 选择适宜化学农药,减少用药次数

不同化学农药的选用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差别是巨大的。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杀虫单、杀虫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禁止使用阿维菌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掌握好浓度和使用方法。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水稻病害同时发生达防治指标时,可以合并兼治,减少用药次数。在喷洒浓度上,根据害虫在稻株上的发生危害部位,及时作出适当调整。防治稻飞虱可加大水量粗雾滴,尽量使药液喷到稻株中下部;防治稻纵卷叶螟要小水量高浓度细喷雾,尽量使药液喷在水稻植株上部叶片。

4.3 增加稻田周边植被

稻田周边的杂草、芦苇等预以保留,同时种植大豆或玉米、芝麻等作物既为蜘蛛转移搭桥梁,又为蜘蛛创造栖息活动和庇护繁殖场所,玉米等秆高作物还可用作灰飞虱的诱集作物或屏障。

[1]王洪全,颜亨梅,杨海明.中国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研究初报 [J].蛛形学报,1999,8(2):95-104.

[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 [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848-881.

[3]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等.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 [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30-131.

[4]成晓松,张俊喜,胡春林,等.稻田蜘蛛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95-197.

[5]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九种农药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及其对飞虱的防治效果 [J].江西植保,2011,34(3):107-110.

[6]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蜘蛛及飞虱种群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2010, (6):1334-1336.

猜你喜欢

草间卷叶螟飞虱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草间情话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走进草间弥生圆点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