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的现状与对策

2013-01-25石玉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8期
关键词:疮疡外治法疗法

石玉会 高 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

中医外治法的现状与对策

石玉会 高 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

中医外治法;临床概况;建没对策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手术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外治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另一种体现。 外治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使之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也是外科所独具的治疗方法。外治法的运用同内治法一样,除了要进行辨证施治外,还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常用的外治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1.1 药物疗法

1.1.1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①制备: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利用黄丹在高热下发生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也有不用煎熬经捣烂而成的膏药制剂。②适应证:一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③用法:膏药有温、凉之异。常用有:太乙膏、千捶膏,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阳和膏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1.1.2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①制备:油膏的基质有猪脂、羊脂、麻油、黄蜡、白蜡以及凡士林等,具有柔软、滑润、无黏着不舒的感觉,尤其对病灶的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的溃疡,使用油膏更为适宜,故近代常用油膏来代替膏药。②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③用法:辨证选药。金黄膏、玉露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冲和膏有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阴证。

1.1.3 箍围药:古称敷贴。①作用:箍围药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②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③用法:辨证选药。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冲和膏用于半阴半阳证者。回阳玉龙膏用于阴证者。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

1.1.4 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①制备:配制时,应研极细,研至无声为度。其植物类药品,宜另研过筛;矿物类药品,宜水飞;麝香、樟脑、冰片、朱砂粉、牛黄等香料贵重药品,宜另研后再与其他药物和匀,制成散剂方可应用。有香料的药粉最好以瓷瓶贮藏,塞紧瓶盖,以免香气走散。近年来经过剂型的改革,将药粉与水溶液相混合制成洗剂,将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中制成酊剂,便于患者应用。②用法: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③分类:消散药;提脓去腐药;腐蚀药;祛腐生肌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

1.1.5 酊剂、洗剂。①酊剂:酊剂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浸泡于乙醇溶液内,最后倾取其药液。适用于疮疡未溃及皮肤病等。红灵酒:活血、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冻疮、脱疽未溃之时;复方土槿皮酊: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鹅掌风、灰指甲、脚湿气等;白屑风酊: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面游风。②洗剂。洗剂是按照组方原则,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先研成细末,然后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而成。

1.2 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是应用各种器械进行手法操作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外科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2.1 常用方法:切开法、烙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可针对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应用。①切开法: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②火针烙法:古称燔针淬刺,是指将针具烧红后烫烙病变部位,以达到消散、排脓、止血、去除赘生物等目的一种治疗方法。③砭镰法:俗称飞针,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皮肤或黏膜上浅刺,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疖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痛、痔疮肿痛等。④挑治疗法:是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皮下组织,挑断部分皮内纤维,通过刺激皮肤经 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⑤挂线法: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其机制是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最终达到切开的目的。⑥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结扎远端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1.2.2 手术器械必须严格消毒,正确使用麻醉方法,保证无菌操作,并注意防止出血和刀晕等情况的发生。

1.3 其他疗法

①垫棉法;②药筒拨法;③针灸法;④熏法;⑤熨法;⑥热烘疗法;⑦溻渍法;⑧冷冻疗法和激光疗法。

2 中医外治法的现状

上溯历史,中医外科学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辉煌的成就和很高的技术。①三国时代出现了名医华佗,华佗对中医外科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发明了“麻沸汤”;二是实施了内脏大手术疗法。②晋、唐、宋、元后世也出现了一些外科技术发明,如晋代的兔唇修补术,隋代的肠吻合术和血管结扎止血法,元代发明了手术缝合曲针,明代陈实功的鼻息肉摘除术,以上事实说明,中医学有过手术,并且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在华佗时代更为突出。

中医外治法的成绩后来没有发扬和光大,相反逐渐萎缩到“失传”的局面,外治法的技术也逐渐被边缘化。目前中医外科学保留下来的更多是内治方法。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超越解剖形态结构的中医外科学,虽然表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但却没有茁壮成长的基础,丢掉了华佗时代的辉煌成就。

我们长期从事中医外科门诊和病房的管理工作,全心关注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隨访过应用中医外治法患者的感受,也开展过外用药的社会调查问卷,综合情况如下。

2.1 中药外用的使用率逐年下降

中药外治法在20世纪中期应用的最为广泛,这可能与毛泽东主席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政策相关。那时全国的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换药室都在大量使用中药制剂,多者可达20余种中药外用药,很少见西药换药剂。此时,即便是西医综合医院也常备用黄连膏、青黛散、烫伤油之类;20世纪的后期,西药乳酸依沙吖啶(雷伏诺尔)等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抗炎药效果好,渗透力强,深受患者的喜爱,近年来在皮肤浅表细菌感染中,已成为首选药;而皮肤科其菌类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皮肤瘙痒症,大量中药擦剂、油膏和酊剂都被西药皮ā醇类制剂所代替,中药外用剂所剩无几。

2.2 中药渗透力低,制约临床应用率

不可否认,体外试验我们的方药是很有效应的。但是在加工应用敷形剂之后,尤其是油脂类、蜡剂类、蜂蜜等,非常影响其渗透性和透皮力,很难达到疗效的标准。大量油脂类药物用于窦道和破溃的浓腔,有时堵塞分泌物的外引流和渗出性,反而加重表浅的细菌感染。

2.3 色素污染和气味刺激影响推广应用

中药制剂有些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色素性污染,尤其是夏天不太受患者欢迎,也是影响使用的因素之一。

3 加强中医外治法建设的对策

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和支持外治法制剂的现代化研究

中医外冶法的推广和应用,关键在于外用药物的现代化研究,其药效学的观蔡是剂改后的工作。剂型改革包括渗透力、透皮性、无色度、可溶性、刺激反应、气味度等,一个百性喜爱的中药外用剂型,必须具有渗透性好、透皮度高、无色无味、刺激反应小、均衡性、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实施临床药效学研究。

3.2 制订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疗效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是剂形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口服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且有成效的工诈,但在外用药的研究力度十分软弱,还没有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具有自主产权的新药面市。目前我们迫切需求外用剂型现代化的研究,否则很难改变中医外治法边沿化的衰退局靣。

3.3 严格执行外冶操作的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是西医外科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外治无菌掠作技术”尽管在我国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法规中书写的很请楚,但我们在很多外治探作中没有认真地按照法规去执行,如割治疗法、小针刀治疗、放血刮痧、埋线疗法等。

3.4 创制我们特色的外治手术器材。

我们具有2000多年发展史的古老中医,除了留下一些诸如针炙针、探条、刮疹用具、小针刀等简单器材外,无重大外治器械的创新。我们引以自豪的内扎外剝“痔核”手术也被国外的“PHH”器械所替代,即简单的“肛门镜上加切割封合装置”就超越了我们千年经验的积成。科学发展观也应落实在外治器械的创新方面。

R28

A

1671-8194(2013)28-0217-02

猜你喜欢

疮疡外治法疗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乳腺癌初起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崔公让教授赤芍甘草汤内服加疮疡外洗方外洗治疗下肢瘀积性皮炎65例
疮疡发病机制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