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1-25李培勇辛明华沈倚天黄志扬伍伯聪傅长德叶燕乐吴文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附睾炎附睾阴囊

李培勇,辛 军,辛明华,沈倚天,黄志扬,伍伯聪,傅长德,叶燕乐,吴文峰

急性附睾炎是泌尿外科临床中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据国外统计急性附睾炎占泌尿外科门诊总量的第5位[1],该病多发于青年男性,可累及睾丸,影响睾丸的血运,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甚至不育,不及时治疗常转为慢性附睾炎,因此需给予及时彻底的治疗。我院2006年4月—2012年6月采用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以下任何一项者:(1)既往患有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及生殖系统外伤史者;(2)患有慢性肝肾疾病、免疫缺陷及血液系统疾病者;(3)保守治疗无效,阴囊彩超提示附睾脓肿及睾丸坏死征象需要手术治疗者;(4)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止痛药及其他抗感染药物者;(5)不愿使用激素治疗者;(6)原来发现有精液质量异常者。

1.2 一般资料 根据排除标准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急性附睾炎的患者104例,年龄17~56岁,平均32.3岁;病程1~6 d,平均2.7 d;左侧55例,右侧49例。均有附睾肿大及明显触痛,且经阴囊彩超证实为急性附睾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年龄17~56岁,平均33.5岁;病程1~6 d,平均2.3 d;左侧29例,右侧23例。对照组52例,年龄19~54岁,平均30.7岁;病程1~6 d,平均2.8 d;左侧26例,右侧26例。两组年龄、病程及部位间具有均衡性。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拉氧头孢 (噻吗灵,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1 g,2次/d,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2天加用泼尼松40 mg,第3天和第4天加用泼尼松20 mg。对照组给予单纯拉氧头孢1 g,2次/d,静脉滴注。两组拉氧头孢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氧氟沙星200 mg,2次/d,口服1周。两组均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镇静、止痛、抗纤维化、抑酸护胃、抬高阴囊、早期冷敷、晚期热敷等对症治疗。

1.3.2 观察指标 (1)临床表现: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体温及阴囊肿痛消退情况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的改善情况。(2)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查血常规、尿常规,阴囊彩超,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2周后进行阴囊彩超复查,并禁欲3~7 d后通过手淫方式采集精液送检进行精液常规检查。

1.4 效果判定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退,阴囊彩超提示附睾大小及血供均恢复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降至参考范围;(2)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阴囊彩超提示附睾明显变小,血供基本恢复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降至参考范围;(3)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阴囊彩超提示附睾较治疗前缩小,血供仍稍丰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降至参考范围;(4)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阴囊彩超提示附睾肿大,血供丰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仍较高,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1例;而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6,P=0.013)。治疗后检查精液常规,观察组1例 (1.9%)异常,对照组8例 (15.4%)异常,两组精液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 <0.05)。

3 讨论

急性附睾炎是男科常见的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途径目前多认为是经尿道逆行感染至附睾所致。传统上认为主要是由于尿道炎、膀胱炎、下尿路梗阻、导尿管留置等引起,少数为血行感染及通过淋巴途径感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其次为链球菌。近年来,不洁性生活等不良行为使其病因有所改变,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感染亦占了一部分[2-3]。附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附睾剧烈疼痛,并向同侧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阴囊红肿甚至影响行动,常伴畏寒、发热等毒血症状[4];其自然病程约为4周,经治疗后附睾恢复正常的大小及质地多需要4周或更长时间[5]。当附睾炎症发生时,附睾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形成小脓肿,使鞘膜增厚、变硬致睾丸被动充血肿胀而继发感染[6];睾丸炎症可破坏睾丸及血睾屏障,造成精子质量下降,甚至不育,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必要。如附睾炎未经及时治疗大多转变为慢性炎症,可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既往大多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虽然能够消除炎症,改善症状,但是治疗周期较长,起效较慢,一般要治疗5~7 d才能达到临床缓解,且复发率高,附睾恢复正常大小及质地较慢,或不能完全恢复。

由于附睾炎症导致充血水肿,影响附睾静脉回流,牵拉睾丸及精索筋膜导致剧烈疼痛;附睾的炎症及静脉回流障碍又可影响睾丸的血运,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受影响,精液质量下降;其次,睾丸及附睾的缺血、缺氧使细胞溶酶体膜不稳定,破裂后释放出蛋白酶,使自身组织损伤加重,炎症坏死物质增多,正常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影响睾丸及附睾功能,同时,组织缺血和结构破坏又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感染进一步加重;随着炎症的发展,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粘连加重,输精通道狭窄或完全闭合可导致不育。Al-Taheini等[7]研究证实附睾炎症发生时,细菌产生的内毒素造成附睾上皮及其静纤毛脱落阻塞或黏膜炎性水肿使输精管道不通畅,管腔液体淤积扩张,出现精子排出困难。Itoh等[8]研究发现急性附睾炎可导致血附睾屏障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使精子接触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沉积在睾丸曲细精管基底膜上的精子抗体干扰生精微环境,使睾丸生精功能下降并出现精子凝集和制动,活力减低,畸形率增高。并且急性附睾炎引起大量白细胞浸润生殖器附属腺,造成其分泌功能和射精功能紊乱,影响精子在生殖道中的运行和成熟。

拉氧头孢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强大的特点,对β-内酰胺酶极为稳定,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内膜上的靶位蛋白结合,使细胞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正常分裂繁殖,最后溶菌死亡,对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等多种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且保持较低的耐药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多数患者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缓解,尿培养细菌转阴,证明拉氧头孢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根据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作用可知其具有抗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促进因子、抗内毒素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疼痛减轻,阴囊肿胀消退,体温下降,血常规恢复正常,阴囊彩超示睾丸血流正常,附睾血流由丰富变为正常或稍丰富,但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泼尼松具有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抗内毒素作用,可减少炎性细胞的渗出及内毒素进入细胞,减少炎性反应及毒血症状,可稳定溶酶体膜使蛋白酶释放减少,减轻附睾自身组织的破坏和炎症坏死物质的产生,有效防止脓肿形成;其抗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可防止附睾纤维化,对防止急性附睾炎纤维化转变为慢性附睾炎极为有利,使附睾大小及质地较快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精液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能降低精液异常的发生率,其机制是:(1)激素的应用使附睾炎症程度减轻,症状迅速缓解,最大限度地降低附睾形成结节及产生纤维化,可以使附睾分泌功能、精子的成熟不受影响;(2)激素发挥其抗炎、抗内毒素、抑制促炎性因子产生的作用,使附睾炎症局限,不累及睾丸,不破坏血睾屏障,最大限度地保护睾丸的生精小管不被炎症影响,使生精微环境不被破坏,生殖腺分泌功能不遭受炎性因子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拉氧头孢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附睾炎既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又能降低精液异常率,是治疗急性附睾炎实用、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且可能存在附睾炎之前患者有精液质量较差未发现的情况,所以糖皮质激素对预防附睾炎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Tracy CR,Costabile RA.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pididymitis in a large university based population:are CDC guidelines being followed? [J].World J Urol,2009,27(2):259-263.

2 李化永,高双友,宋蕊.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附睾炎的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711.

3 唐志安.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附睾炎36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4-125.

4 刘志权,乔亮,叶明,等.急性附睾炎的精索封闭治疗 (附67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17(5):346.

5 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6-337.

6 张豪杰,盛璐,孙忠全,等.急性附睾睾丸炎致睾丸坏死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11):46.

7 Al-Taheini KM,Pike J,Leonard M,et al.A-cute epididymitis in children:the role of radiologic studies[J].Urology,2008,71(5):826-829.

8 Itoh M,Terayama H,Naito M,et al.Tissue microcircumstances for leukocytic infiltration into the testis and epididymis in mice [J].J Reprod Immunol,2005,67(1/2):57-67.

猜你喜欢

附睾炎附睾阴囊
睾丸炎和附睾炎的区别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附睾炎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别小瞧附睾炎
超声诊断阴囊珠1例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
人附睾蛋白4(HE4)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附睾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