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膏方的应用概况

2013-01-25叶晶乔赟易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膏剂膏方药材

叶晶 乔赟 易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膏方也可称为膏剂,其主要加工流程是将药材煎煮后,用其煎煮液浓缩,加蜜、糖炼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分为内服膏和外用膏两种。膏方依据中医药理论,辨证用药,治疗与养生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医特色。长期以来,膏方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在扶正补虚、祛病治病、调节阴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 膏方的历史记载与文化发展

膏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相关记载。《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膏方有“豕膏”、“马膏”,均以动物脂肪为主要基质以治疗外伤疾病。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撰写《金匮要略》时收录了内服膏方“大乌头煎”、“猪膏发煎”[1]。晋代,葛洪在编写《肘后备急方》时,阐述了“五毒神膏”,“华佗虎骨膏”等八个处膏剂方[2]。南北朝,陈延之在撰写《小品方》时记载的“单地黄煎”,是有记载以来历时最悠久的滋补类膏方。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地黄煎”[3]为例,孙思邈 (唐)对膏方的制法以及制备过程中的重点步骤作了更详细说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均记载了“枸杞煎”这个滋补型膏方[4-5]。明清时期,膏方发展空前盛大,上至宫廷下至百姓都喜欢选择用膏方用以滋补养生,这个时期膏方命名趋于正规化,制备工艺逐渐规范化,临床应用方面也因老百姓的纷纷接受变得更加广泛[6]。

膏方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字内涵。其中“膏”字就包含了大量的寓意。从形态上说优质粘稠的质地称为膏;从流体状态上说凝而不固称为膏;从味觉上说甘甜、润滑称为膏。膏者,外可涂敷肌表以疗病,内可按法服用以纠偏[7]。从高方的命名来看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例如二阴煎、国老膏、玉灵膏、通声膏、宁志膏、长生神芝膏、六龙御天膏、七元归真膏、洞天长春膏等,命名多与内心安慰、主要药物、具体功效、祝福祈盼相关[8]。

2 膏方的功效特点

膏方与传统汤剂相比较,药材饮片要经过煎煮后浓缩加工制成,所以浓度高,膏体滋润,药效相对稳定、持久[9]。膏方是在中医药哲学体系中产生的一种制剂类型,秉承传统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思想。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精气神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膏方正是在各种中医基础学说的基础上加以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的中药方剂[10]。膏方组方配伍与运用与一般的中药汤剂相比截然不同,其更强调全方位的、整体的调理[11]。膏方的临床使用中,医生将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的处方,以达到平衡阴阳、赔补五脏、扶止祛邪、调和气血的多方面功效,并且针对每位患者的年龄层、性别、体质强弱,加以地域、气候的因素而辩证论治,做到一人一方,一料一灶,不同于市场上广为流通的固定组方中成药[12]。

膏方善于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宜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13]。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记忆衰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纠正亚健康状态[14]。

3 膏方的制作方法

3.1 传统制作方法

3.1.1 调和膏 将组方中各种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匀成膏状的制剂。假如药物为固体,加工成粉末状。假如药物为液体、糊状,加工成浸膏状,整个制备过程中无需加热,只须搅拌和匀[15]。

3.1.2 捣研膏 将组方中药物与辅料捣研碾碎成膏状的制剂。如果药物固体或者质地较为坚硬则在水或其他液体介质的作用下捣烂成膏状[16]。

3.1.3 煎膏 有原药汁煎膏、清膏、药物与赋形剂共煎膏、药物粉末与赋形剂共煎膏、膏滋等[16]。

3.1.3.1 原药汁煎膏 将药材煎煮后原汁直接熬成的膏剂[17]。

3.1.3.2 清膏 将中药材经过提取、过滤、浓缩三个步骤制成的膏状制剂,与浸膏类似[18]。

3.1.3.3 药物粉末与赋形剂共煎膏 将中药材制成粉末后搅入赋形剂中与之共煎后,无需过滤,直接浓缩成膏状。由于每类药材使用赋形剂不同,此类膏方又可分为荤膏和素膏[19],其中选用赋形剂来自动物类的为荤膏,非动物类的称素膏。

3.1.3.4 药物与赋形剂共煎膏 药物与赋形剂共同煎煮后,无需过滤,直接浓缩成膏状[19]。

3.1.3.5 膏滋 对中药材进行提取液浓缩,之后加糖、蜜熬成的膏剂[19]。

3.2 现代制作工艺 现代主流的膏方的制作步骤分为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储存等[20]。

3.2.1 浸泡 将组方中各种药物核对后,一并放入大小适当洁净砂锅内 (胶类药物除外),加入适量的水以浸润药材,待药材充分吸水膨胀后,加水以高出药面约10cm,浸泡 24 小时[21]。

3.2.2 煎煮 药材充分浸泡过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约1小时,转为微火 (保持药汤小沸)约3小时,待药液逐渐浓缩,即将药汁过滤,得到头道水煎液。再加清水至原有药渣以相同方法得到二煎液。重复以上操作三次后得到三煎液。最后三次煎煮所得的所有药汁混合,静置、过滤 (尽量减少细小药渣)[21]。

3.2.3 浓缩 将过滤后相对干净的药汁倒入浓缩锅中进行浓缩。起初药汁水分含量高,可用大火煎煮快速蒸发水分,同时用勺子舀去浮沫,待药汁慢慢浓缩后,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与此同时不断搅拌防止焦化,浓缩至药汁成半流质状态[22]。

3.2.4 收膏 将烊化过的胶质基质 (以冰糖和蜂蜜为佳)与之前的浓缩膏充分混合拌匀,随之小火慢熬,伴以搅拌,直至能扯拉成丝即可[22]。

3.2.5 存放 膏体冷却后,装入洁净的陶瓷容器内,用纱布等网状材料封口,放置至完全冷却后,再加盖密封,放入阴凉处长期保存[23]。以上每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某些特殊药材 (如细料药和胶类药)根据不同质地特点进行特殊的处理,最后的膏剂应储存于陶制、玻璃类容器低温保存,切忌金属类器皿,以免膏剂中的有效成分与金属材质发生化学反应[24]。

4 膏方的质量控制

4.1 膏方处方质量控制 组方的选定是制作膏剂的基础,所以膏方的处方必须由中级职称以上的临床医师开具,此类处方要兼顾辨证与辨质,即辨体质[25]。所谓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及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 (包括心理、气质)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其具有个体特殊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体质和证候的不同在于:体质是人体表现出来的常态,而证候是在体质的基础上,受到外邪的影响后表现出来一种短期的、可变的状态。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故在膏方处方中除要辨证外还应结合个人体质论治[25]。

4.2 膏方处方的调剂 此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审方,药师在接到处方后要认真审核处方,特别要注意审核其中的药物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物过量等药物配伍的基本问题,若发现处方中有问题,应及时与医师反应,并在规定的程序下修改处方。因为配置膏方的剂量与普通汤药的剂量不尽相同,所以膏方处方应按照配置膏方的要求标注每味药品的剂量,并且按照规定着重标明需特殊加工的药材。审核无误后方可能转入下一道工序[26]。

4.3 膏方药材质量控制 所有中药饮片均按照GSP的要求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并严格执行购进验收制度,以确保中药饮片质量上佳[27]。不定期抽查中药饮片质量,一旦发现药材质量下降,即停止供货方资格。药材要尽可能选用上好药材,道地药材为首选,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和动物脏器、组织的洗涤或处理等操作应在相应的功能间内完成,以保证其与制剂生产分开。中药材的筛选、切片、粉碎等操作应有有效的除尘、排风设施。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提取、浓缩等厂房应有良好的排风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等设施[28]。

4.4 浸泡工艺质量控制 浸泡的目的是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已经药材的润湿。特别是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分子交换速度慢,制备膏方时,原料药浸泡时间一般为12小时以上,以确保饮片中的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而其他季节的浸泡时间则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整[29]。

4.5 煎煮工艺质量控制 对煎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了药材的出膏率,这是保证膏方药效的关键一步。魏克民等学者研究到采用煎药机比传统煎法有效成分煎出率更大[30]。对膏方制作来说,煎药机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在煎药过程中不会出现焦糊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膏方的品质。

4.6 浓缩工艺质量控制 对浓缩收膏工序加强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在收膏过程中出现粘锅现象,以保证膏方的品质。浓缩收膏前建议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这种方式膏体受热均匀,能有效的避免药液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粘锅的情况。药液加热后再倒入不锈钢锅中,可以采用电磁炉进行浓缩。(此处应特别注意控制火候,电测路热效能高,容易让药物焦化,当药物浓缩至快结束时,切忌大火)[31]。在收膏过程中随着药液的稠度增加,需不断加快搅拌,以防止药液粘锅,如需另加入冰糖等辅料,应加熬30分钟以上,以防煎膏剂久贮后出现“返沙”现象。在浓缩收膏工序中要进行膏方的质量检验[32]。

4.7 收膏工艺的质量控制 糖或蜂蜜的用量也应该严格控制,一般是清膏1~2倍。收膏的操作顺序一般是将溶解的已烊化的基质与浓缩后的药液徐徐混合,不可以一次性倒入,用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直至全部和匀,再继续慢熬至终点。判断制备成功的标准是滴水成珠,取一碗清水,滴入膏滋于水中不扩散成珠即可[33]。

4.8 膏方贮藏要点 存放膏滋的盛器,以陶瓷罐、玻璃瓶、糖瓷锅为宜,切忌金属器皿。因膏剂服用时间一般较长,为防止变质,建议化整为零,分装成多小份贮存于冰箱中,容器必须洗净并开水煮沸杀菌,干燥。刚放入膏滋药后,盛器待冷却后才能加盖,这样可以保证膏体药长久不变质发霉。总之,膏剂是古老剂型,制备过程中既要遵循传统,又要创新,如何保证质量是不变的真理,相信通过不断探索,膏滋的制备要领将更加完备[34]。

5 结语

膏方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精华的一部分,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产生的一种滋补强身、纠偏祛病、抗衰延年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原则是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且药物利用率高,方便服用的特点也得到了消费者深度认可。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膏方使用的禁忌,认识到目前膏方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是药三分毒”,膏方在服用中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外,还要注意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禁忌,另一方面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故在膏方处方中既要辨证外还要结合辨质论治,所以在不同的处方中如何做到质量控制保证质量是目前有待解决的一道难题。我们应该抓住现阶段膏方发展的机遇,努力改进目前膏方的制备工艺,完善质量标准,以保证生产出质量优异、药效稳定的膏方,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1]成都中医学院.金匮要略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6-141.

[2]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第七十二.

[3]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腑痼冷积热第八,地黄煎.

[4]苏敬等.《新修本草》.卷第十二,枸杞.

[5]王怀隐、陈昭遇.《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枸杞煎.

[6]汪文娟.谈中医膏方的历史沿革[J].中成药,2009,31(1):附1-附2.

[7]胡彬.宣传膏方文化、普及保健知识[N].中国中医药报,2011.10.24[8]李其忠.关于膏方的人文思考[J].中医药文化,2011,6:18-20

[9]顾国龙,张梓岗.论膏方在当今调治中的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56-2557.

[10]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28.

[11]胡冬裴.试论中医膏方之源流[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37(4):9

[12]李艳华.冬令进补话膏方[J].中华养生保健,2006,2:46.

[13]熊秀萍.膏方门诊的实践[C].2009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凌名医高层论坛,2009年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68-69.

[14]闻浩,潘立群.潘立群膏方处方浅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0,31(2):26-27.

[15]颜乾麟,邢斌,等.实用膏方[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5-60

[16]杨勇,吴敏,王初.膏方的沿革、制备及应用[J].中医杂志,2009,50(11):1053

[17]费超群.浅谈膏方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C].2009年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117-120

[18]谢崇义,凤俊蓉.我院中药膏方配制工艺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9):4281-4282.

[19]董志颖.中医膏方的组成与应用[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6):520-523.

[20]华学珍.煎膏剂的制备技术[J].山西医学杂志,2008,37(9):850.

[21]苏建英.膏滋药的制备[J].浙江中医杂志,1999,34(3):268.

[22]冯昀熠,李淳,等.中药膏方配制工艺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1):51.

[23]沈庆法,沈峥嵘.中医膏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8.

[24]王先俊,陈麒.浅谈中医膏方的特点[C].2009年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145-146.

[25]舒莹.中药膏方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2004,19(6):9-10.

[26]陈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EB/OL].http://www.sda.gov.cn/WS01/CL0894/58500.html.2011-1-17/2012-6-23.

[2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GSP实战教程 (2月第1版).628项 [S].北京,2003,123-126.

[28]潘鸿贞,黄秋云,赵蕾.浅谈膏方制作[J].海峡药学,2009,21(8):30-32.

[29]曹春林,施顺清.中药剂学:汤剂、合剂与煮散[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70

[30]魏克民,浦锦宝,等.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煎出率的比较[J].中医杂志,2005,46(4):405.

[31]郑敏霞,韦素娟.膏滋药的制备与创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79.

[32]李阳.膏滋药制剂工艺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29.

[33]陈燕芬,陈丽娟,等.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15.

[34]潘鸿贞,黄秋云,赵蕾.浅谈膏方制作[J].海峡药学,2009,21(8):30-32.

猜你喜欢

膏剂膏方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自制膏剂治疗足癣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冬令进补有膏方
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基质配方的优化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膏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要点分析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