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贫困原因及林业扶贫措施
2013-01-25杨旭东
杨旭东,史 伟
(1.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阳 550003; 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贫困原因及林业扶贫措施
杨旭东1,史 伟2
(1.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阳 550003; 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当前贵州省仍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之一,而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又是贵州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通过对该片区的贫困原因和林业扶贫优势分析,提出了林业扶贫的措施,以期为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贫困原因;扶贫优势; 林业扶贫;贵州片区
根据国家对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划分,贵州省分属于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涉及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水城县,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贵定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瓮安县、都匀市。共5个州(地级市)4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82075.20 km2。
1 贫困状况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是贵州省贫困成因最复杂、贫困发生率最高、生态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连片困难地区,被列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3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66.0%。2011年末,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农村户籍人口1257.41万人,占全省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36.0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135.66元,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其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491.02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74%,贫困发生率高达39%,比全省高6.08个百分点;分区少数民族人口822.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5.6%。此外,该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分区内水利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工程性缺水突出,有效灌溉面积小,25%以上的村未通自来水,32.6%的农户饮水安全问题未能解决。
2 贫困原因
2.1 生态环境恶劣,扶贫成本大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是贵州省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全省78个石漠化治理重点县,该区域就有32个。石漠化土地面积137.81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5.58%,其中,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14万hm2,占全省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3.36%;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22.70万hm2,占全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0.54%;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66.00万hm2,占全省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3.02%;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4.97万 hm2,占全省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2.23%。石漠化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零星分散,人均耕地不足0.06hm2,可种粮食作物的土地大多分布在25°以上的坡地上,使得该区域扶贫成本相对较高。
2.2 灾害频发,返贫率高
受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是贵州省灾害较为频发的区域,旱涝、冰冻、霜雪、暴雨、冰雹等气候灾害和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常常发生,农作物不能保证稳产高产,农民群众人均粮食占有量低,许多已实施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因灾受损严重,使得因灾返贫问题十分突出,正常年景返贫率在15%左右,遇到较大自然灾害年,返贫率在20%以上。
2.3 教育水平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
受历史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和辍学率仍处于较高的比例。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高达25.70%。文化水平不高,意味着科技素质低,多数地方耕作方式仍较落后,接受外界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很多实用的农村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而且许多地方的农民受传统思绪的影响,安于贫困现状,难以摆脱“生孩子——养羊——娶媳妇——生孩子”的恶性循环的怪圈,自我发展能力十分低下,不容易参与并融入现代社会经济活动,难以分享现代经济发展的利益。
2.4 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低下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工程性缺水突出,水利设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积小,人均有效灌面不足0.03hm2,25%以上的村未通自来水,32.6%的农户饮水安全未能解决。交通不畅,部分村寨未通公路,出门基本靠步行,在个别县甚至通往乡镇的公路都未硬化,出行不易,难以将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部分地方通信设施落后,信息不灵,对外界了解甚少,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有个别地方仍然保留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要绊脚石之一。
2.5 经济起点低,产业结构单一
由于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解放前,近代工业基本为空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时期,才陆续建立了近现代工业企业,但数量少、规模有限、效益低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1.83亿元,仅占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65%。产业结构单一,2011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接近1∶2∶2,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和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工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基本上为空白,农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再加上交通不变,物流不畅,即使山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也难以转化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扶贫工作十分艰难。
2.6 地方财政困难,扶贫难度大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地方财政收入十分困难,2011年该区域财政总收入为625.92亿元,仅占贵州省财政总收入的34.46%,绝大多数县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得不到保证,只有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全县的正常运转,根本无财力投入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建设。各县的扶贫工作所需资金基本靠国家和省财政投入,但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又加之各县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缺乏有效经验,使得扶贫资金使用率较低,难以激发农村的内部活力,扶贫工作显得异常艰难。
3 林业扶贫优势
3.1 林业资源优势明显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该区域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民族文化底蕴浓郁。有着享誉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有名满天下的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及樟江风景名胜区,还有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区域内野生植物6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000多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有天麻、杜仲、三七、艾纳香、龙胆草、金银花、刺梨等100种之多;该区域也是贵州省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拥有森林面积423.3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9.1%,森林覆盖率59.30%,比全省森林覆盖率高出10.90个百分点,贵州十个林业重点县,该片区就有九个。良好的资源优势,为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实施林业护贫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气候条件优越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水热条件优越,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适合桉树、柚木、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树种和柑橘、油茶、油桐、麻疯树、杜仲等经济树种的生长,贵州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油料林基地等企业大部分位于该区域。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为林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
3.3 林业基础扎实、产业开发经验丰富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5个州(地级市)和41个县(区)均已建立州(市)、县级林政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初步建立了森林“三防”体系,在依法行使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检疫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规划区的森林保护工作正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该区域经营林业的时间久远,经验丰富,成果硕多。相继实施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工程,各级林业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从种源选择、良种繁育、造林、森林培育等一系列造林育林经验;探索了以重点林业工程为依托,全面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工程的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扶贫攻坚林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3.4 劳动力资源丰富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农村劳动力丰富,该区域群众长期以来都有造林护林的习惯,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营造林技术经验。近年来,当地各级政府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深受贫穷困扰,群众脱贫意愿强烈,造林积极性较高。该区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良好的素质,为林业扶贫攻坚提供了丰富人力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4 林业扶贫措施
4.1 林业生态扶贫措施
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威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强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贫困发生率及返贫率,而林业在生态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生态建设应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选择杉木、栎类、光皮桦、银杏、核桃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经济生态型乡土树种,进行人工植苗造林,构建效益多样、结构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积极鼓励林农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推进林业立体复合式经济的发展;在资源极度匮乏,生态环境极恶劣,实施就地扶贫十分困难的地方,应推进生态移民,以缓解人与生态、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
4.2 林业产业扶贫措施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合多种植物资源的生长,而许多植物资源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各地应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合理开发本土资源,适度引进外来资源,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主动迎合林产工业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桉树、杨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杉木、马尾松等速生丰产用材林,柚木、花榈木等珍贵用材林,油桐、麻疯树、黄连木等林产工业原料林,等等;从人们追求营养保健和环保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厚朴、杜仲等中药材、刺梨、蓝莓、核桃等特色经果林,竹笋、香椿等木本蔬菜林,茶叶等林产饮料林,花椒、八角等林产调料林,油茶、油橄榄等木本粮油林,等等。
4.3 生态旅游扶贫措施
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有优美的森林资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少数名族风情、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推进经济的发展,还可增加当地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提高贫困群体的整体素质,增强反贫困的思想意识。以培育森林景观为主,建设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在不破坏现有原生植被、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采用补植、适当间伐抚育、封育、替换树种等方式,营造层次分明、景观优美的森林景观,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品位;利用空闲农地,结合生态旅游重点发展特色观光园,引进新优奇特品种,结合林业特色产业建设,重点发展经果园、生态园、品种园、笋竹园、植物园、花木盆景园等,营造森林文化、果品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的良好氛围;引导林农,大力推进园林庭院、花卉庭院、果木庭院等绿色庭院经营模式,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和森林休闲度假旅游。
4.4 林业科技扶贫措施
林业科技扶贫就是要应用先进适用的林业科学技术改革贫困地区封闭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提高林农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滇桂黔石漠化区贵州片区贫困农民因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素质,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即使是已经实施的林业产业项目,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出现返贫机率较大。实施林业科技扶贫要注重林业、科研、教育的有机结合,向贫困地区输入科技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科技示范网络,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建立全国农村科普网络,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素质。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努力提高贫困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1] 刘彦随,邓旭升,胡业翠.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J].山地学报,2006,24(2):228-233
[2] 黄颂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走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4(10):11-13
[3] 许察金,廖明质.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反贫困的措施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1(1):28-29
[4] 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领导干部手册[Z].2012
PovertyCausesandForestryAnti-povertyCountermeasuresoftheGuizhouBlockinYunnan-Guizhou-GuangxiRockyDesertificationRegion
YANG Xudong1,SHI Wei2
(1.Guizhou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Guiyang 550003,Guizhou,China;2.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
The task for anti-poverty in Guizhou province is the heaviest in China, and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areas for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Guizhou poverty area in Yunnan and Guangxi and Guizhou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s the largest rural poverty area and with the most population in poverty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poverty causes for this area and forestry anti-poverty advantages were addressed, and forestry anti-poverty initiatives were propos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provide anti-poverty measur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for this area.
poverty causes; anti-poverty advantages; fore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Guizhou region
2012-11-06
杨旭东(1978-),男,贵州遵义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S 326.23
B
1003-6075(2013)01-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