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具有母猪繁殖障碍症状的猪病

2013-01-25王营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0期
关键词:染病乙型种猪

王营建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畜牧兽医站,河南洛阳 471123)

1 猪细小病毒病

病原体是猪细小病毒,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规模养猪场较为常见,感染群体以初产母猪为主,临床多见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但母猪本身病变症状不是很明显。

1.1 流行特点

猪是此病毒感染的唯一群体,不同日龄阶段的猪都有感染的可能。传播源为病猪和带病猪,一般经口、鼻感染,出生前可经胎盘感染。由于病毒的存活能力较强,可在猪舍内存活达数月之久,所以做好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岁以上阳性猪只染病率高达80%~100%。

1.2 诊断

必须采取病料即心血或体腔液,进行病原体或抗体检查检测,阳性者可确诊。

1.3 防治

目前尚没特效治疗药物,加强种猪引进中疾病监测。可用猪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阴性方可引进。此外,母猪配种前灭活菌苗注射对防治此病有效。

2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为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哺乳仔猪较易感。临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多数局部皮肤有剧烈瘙痒症状。

2.1 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的成年猪多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猪可长时间带毒排毒。经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生殖道黏膜为主要途径,仔猪染病源自于母猪母乳。伪狂犬病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多发生于冬夏两季。

2.2 诊断

这种疾病多见于鼠类猖獗的猪场,小猪染病有着明显的神经症状,大猪染病有着明显的流行性感冒症状,怀孕母猪则伴有流产和木乃伊胎,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伪狂犬病,确诊要结合实验室检查。

2.3 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制度、合理消毒管理、组织鼠害清灭工作等方面进行,一旦发现有染病情况,对于发病仔猪、乳猪要一律捕杀,其余仔猪及育肥猪可进行伪狂犬肉毒疫苗注射治疗。

3 衣原体病

猪衣原体病又被称之为鸟疫或者是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接触性疾病。此疾病可引起肺病型的产生,进而引起流产,为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类疾病。

3.1 流行特点

染病猪只、隐性感染猪只、康复猪是主要传播源,它们可长时间携带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来传播病毒,且可以垂直传播。日常饲养管理中如出现饲养密度过大、阴暗潮湿、饲料调配不合理等等不良应激因素时,都可导致猪只免疫力低下引起大面积疾病爆发。

3.2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实验室的病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方法检测等,最常用的是补体结合反应等。

3.3 防治

为了防止本病的传入,引进种猪应按规定严格检疫。尽量避免猪群接触其他种动物,尤其是已经发生过流产、肺炎、多发性关节炎以及衣原体病阳性的动物群。驱除和消灭猪场内的鼠类及野鸟。保证饲料的营养平衡,减少不良应激影响。临床治疗有着较好治愈效果的药物有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等等。

4 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为流行性、人畜共患疾病,母猪临床表现为死胎,公猪感染表现为睾丸炎。

4.1 流行特点

猪乙型脑炎的传播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蚊虫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此病于每月的7~9月份较为多见,尤其是在炎热时节,发病率会有所提高。但随着天气变凉,虫蚊减少,发病率也在逐渐降低。猪乙型脑炎呈散发性感染,6月龄左右时感染率较高,但是发病率仅在20%~30%之间,死亡率也很低。通常情况下,新疫区染病情况较为严重且很明显,而老疫区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很明显,但可长期带毒。所以,初次分娩母猪可常感染此病。

4.2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要结合补体实验、中和实验、血凝抑制试验等等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布氏杆菌病的区别诊断,布氏杆菌没有季节性、体温也不高,临床以死胎为主、公猪睾丸可见两侧炎症,这些都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依据。

4.3 防控措施

在蚊虫流行之前,注射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一旦有染病情况出现,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临床药物治疗没有什么特效药,但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是抗生素类药物,对于继发性疾病的控制效果会更好。

5 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

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原有着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可导致染病猪只反复继发。仔猪可通过母乳获得免疫抗体,但当母源抗体消耗后,仔猪仍然有感染的可能。

5.1 流行特点

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以种猪、繁殖仔猪和母猪为主要感染对象,育肥猪感染时,症状比较缓和。带毒猪、康复猪以及隐形感染者是传播源,空气接触、胎盘传播、交配传播等等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饲养管理中有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卫生环境不达标等等情况,都可诱发此类疾病的产生。

5.2 诊断

诊断要结合实验室病毒分离进行,病料采自死胎或者活产仔猪的心、脑、肝、脾和肺的组织匀浆混合物,接种适当的细胞培养物进行。

5.3 综合防控措施

要严禁从流行本病的区域或者是猪场引进种猪,种猪引进后,先饲养隔离一个月,然后结合血清实验显隐形后方可混入。疾病暴发期,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注意通风,并配合维生素E和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情况的出现。在流行地区必要时可试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后备区猪和怀孕母猪,方法是间隔21 d,肌肉注射,2次/d。

猜你喜欢

染病乙型种猪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偶感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