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1-25王彩凤范宝雷董艳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0期
关键词:畜产品防疫动物

王彩凤 范宝雷 董艳萍

(1.江苏省灌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连云港 222500;2.江苏省连云港市农委畜牧兽医,江苏连云港 2220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让人们吃上放心畜产品,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任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灌南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对策。

1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落后的饲养模式和观念

一是传统的散养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截止2012年底,全县年出栏生猪在50头以下的养猪户共计69 634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仅997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很难做到“畜禽引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技术培训统一”。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常常利用闲置的旧房改造,或利用民房的前后,或利用角落搭建圈舍,圈舍阴暗潮湿,粪污随处堆放处置,对周围环境、空气和水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养猪户习惯把自己吃不完的剩菜、剩饭以及刷锅水,甚至是已经霉变的饲料或者被农药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喂给动物,监管难度大,客观上造成了畜产品生产难以规范。二是消费安全意识淡薄。受传统思想影响,老百姓对食用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危害性没有足够认识,个别地方执法不力,少数经营户和养殖户为了利益,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屡禁不止。三是畜牧投入品使用不规范。一些养殖户盲目追求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饲喂廉价不合格的饲料产品或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大量使用预防性兽药,甚至使用禁用药物,动物出栏前不执行休药期,导致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超标,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2 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大

灌南县交通四通八达,畜产品交易十分活跃,给外来疫情防堵增加了困难,一些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风险增大。究其原因: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防疫意识淡薄,生怕免疫影响动物生长、生产;对病死畜禽随意丢弃,甚至为减少“损失”,把病死畜禽非法低价出售或食用造成疫病的进一步传播。二是部分养殖场户兽医人员防疫技术不过关,整体防疫质量不高。三是从外地引进的动物没有按规定进行报检和实施隔离,导致外来染疫动物在本地发病。

1.3 基层防疫体系运转困难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收入不高、待遇偏低,年青人不愿意从事兽医队伍行列;另一方面,由于条件艰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也不安心基层工作,造成村级防疫员队伍青黄不接,年龄老化,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虽然对相关人员几经培训,但还是有少数防疫员素质不合要求。二是防疫经费不足。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动物防疫设备落后,动物疫病诊断仍停留在原始的耳听、眼观、手摸阶段;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设施、设备较差,没有配备快速检验车,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滞后。

2 对策与建议

2.1 强化部门配合,建立部门协同合作机制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强化机构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要严格防止和认真解决好监管脱节和相互推诿等问题,做到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面向社会、贴近公众的宣教体系,以乡村和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及时曝光反面典型。

2.2 改变饲养模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宣传,继续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与健康标准化养殖模式,建设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沼气化粪池、三级沉淀池等设施,采取有机肥生产、堆积发酵等方式,科学处理和综合利用动物粪便等废弃物,确保粪污达标排放,实现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循环利用、改良土壤、净化环境的目的,推动生态与养殖的良性循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3 严格监督执法,提升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积极指导养殖场(户)合法、合理使用养殖投入品,建立养殖档案;加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推进力度,推动企业和农户承诺生产和销售质量安全的畜产品;加大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督促和指导畜产品生产企业、交易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动物及其产品自检,认真执行对入市(企)产品的索票索证制度,做好购销台帐;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等措施。二是加大畜产品抽检力度。加快推进县级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深化监督抽查和监测工作,延伸监测区域,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产地环境、养殖业投入品和畜产品的监测;同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及时发布相关检测信息。三是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职责、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记录生产者以及基地环境、养殖投入品的管理、使用等信息,确保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形成互联互通、产销一体化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从产地到销售地每一个环节可追查。同时加强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养殖户、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的质量安全信用警示系统,适时公布有关生产者、流通者的诚信状况,并实行失信惩罚机制。

[1] 张玉海.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8):72-73.

[2] 路阳.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11,(1):18-19..

猜你喜欢

畜产品防疫动物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