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冲穴与眼的特异性论析

2013-01-25郭太品诸毅晖梁繁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太冲合谷特异性

郭太品,诸毅晖,杨 洁,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1 太冲与眼的中医特异性认识

从经脉上看,足厥阴肝经向上循行至眼,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肝经之气血上达于眼,而发挥对眼的濡养调节作用。如《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连目系……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

从特定穴及脏腑上看,太冲穴为肝经之原穴,为元气所输注之处,善于治疗脏腑器官之疾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病,当取之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眼为肝外窍,眼疾属于肝的脏腑系统疾病,因此太冲穴能治疗肝的官窍病变。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阳谷、太冲、昆仑,主目急痛赤肿。”《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认为:太冲穴“能治生死病……眼目似云蒙”。

肝之气血上濡于目,肝之气血充足,则视物清楚。此功能与肝主藏血及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若肝气疏泄得调、升降适当、出入有节时,肝血充盈,则肝之气血源源上濡养于目,目能正常精明视物。正如《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审视瑶函》也指出,脏腑之精微物质均通过肝经脉道上行以养目。如“五脏六腑精华,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为光明”,“肝气升运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反之,肝之气血不足则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如《灵枢·天年》所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太冲穴为肝经之原穴,乃肝经之气输注之处,代表肝脏的特性。眼为肝之外窍,故太冲穴与眼也应存在着特异性。

2 太冲穴对眼作用机制的特异性

2.1 中枢脑成像机制

太冲穴对眼的作用机制可以认为是脑中枢视觉相关区域的信息整合,眼的中枢主要是在视觉区。运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研究发现,针刺同经络肝经的五输穴显示[1],太冲穴同时激活了枕叶视觉区(BA18、BA19),而其他穴均不能同时激活BA18、BA19区。对于邻近穴及非穴研究也发现[2],太冲能激活视觉区 BA18,其邻近穴行间也能激活,但是信号不如太冲穴,其邻近非穴和内廷则没有激活视觉区;与太冲前10cm假穴相比,太冲能激活视觉区而假穴不能[3]。

小脑中的前庭小脑也参加眼的相关活动,此脑区的病变会发生眩晕、眼球震颤等,针刺太冲穴也可以激活小脑,且与合谷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2 视网膜神经节机制

神经电生理研究也发现,太冲穴能改善视神经传导,从而能治疗视神经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大脑皮层枕区对视神经激发的一簇电信号,代表了视网膜第三节段以上神经传递[5],针刺正常人及视神经萎缩患者太冲穴、太渊穴,运用神经电生理仪器测针刺前后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P 100潜时变化,结果显示视神经萎缩患者P-VEP P100潜时比正常人延长,针刺太冲穴可使 P-VEP P 100潜时缩短[6]。

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反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针刺太冲穴mfERG变化与眼有特异相关性。研究者[7]分别针刺正常人太冲穴、丘墟穴、非经穴观察(mfERG)变化,结果针刺太冲穴对mfERG第1环 b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升高(P<0.05),第5环及鼻下象限a波的振幅、反应密度下降(P<0.05);针刺丘墟对mfERG的总反应波、第6环、颞上象限、鼻下象限的a波振幅和反应密度升高(P<0.05),b波颞上象限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升高(P<0.05),针刺非经穴点则无此反应。针刺慢性青光眼患者局部和远端太冲、合谷等穴也发现,治疗前后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的 N1、P1波比治疗前具有显著改善[8]。

2.3 改善眼部微循环、降眼压机制

电针太冲穴可增大眼部球结膜微循环管径,加快血流速度,从而增大眼部血流量。针刺后对眼部微动脉口径比针刺前明显增大(P<0.01),同时对微静脉的口径前后比较也明显增大,而针刺太渊、商丘则前后增大不明显(P>0.05)[9]。针刺持续性高眼压模型大鼠“太冲”、“睛明”也能使眼压降低[10]。

3 太冲穴对眼的临床疗效特异性

3.1 行气明目

针刺太冲穴可使患者视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治疗视网膜病变及干眼症等疾病方面,太冲穴为治疗视力下降的最佳穴位之一。针刺太冲等穴结合活血明目汤治疗视网膜经脉阻塞导致视力下降其疗效优于服用丹参滴丸、维生素、ATP和肌苷[11]。陈伟[12]取双侧太冲穴治疗视物不清,目前似云雾遮挡、眼睛干涩、稍视即眼疲劳,针刺30min后视力即恢复。针刺太冲等穴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视力、视力等级数、血清T-SOD、LPO活性指标皆优于对照组用西药白内停滴眼水[13]。有学者[14]研究表明,青光眼以气郁化火证型最多,且取太冲等穴针刺治疗疗效显著。

此外,太冲穴还可以治愈突发性失明患者[15],以太冲、太溪为主穴治疗干眼症[16],疗效与泪然滴目液疗效相当。对流行性急性结膜炎680例患者采用针刺太冲、睛明及大椎穴拔罐治疗,经过1~3次治疗症状能完全消失者高达665例[17]。

3.2 疏调目筋

针刺太冲穴可改善眼外肌麻痹,恢复患者眼外肌功能。李巧云[18]取局部穴和远端太冲、合谷、光明等穴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21例眼外肌麻痹患者,其中动眼神经麻痹15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治愈1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48%。万迎晖取[19]太冲、合谷等治疗32例眼肌挛患者也取得了显著疗效。

4 结语

由此可见,太冲穴与眼存在机理和临床特异性,从一侧面验证了“穴位-经络-脏腑”之间的特异性。穴位承担着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同时也可通过刺激穴位而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器官的阴阳失调。然而经络系统的复杂性和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穴位与脏腑的特异性研究还比较局限,尚不能完全解释其本质联系,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结合研究其机制,不断地更新技术和方法,才能进一步揭示其经穴效应的内在机制及关键影响因子。

[1] 徐放明,谢鹏,吕发金,等.针刺肝经五输穴激活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224-227.

[2] 方继良,金真,王寅,等.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9):1332-1336.

[3] 王葳,李坤成,单保慈,等.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 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9-34.

[4] 刘华,单保慈,高殿帅,等.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引起的小脑响应的差异:fMR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8):1165-1167.

[5] 胡翔龙,包景珍.中医经络现代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55.

[6] 胡慧安,李传课,彭清华.针刺太冲穴对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14(1):14-16.

[7] 胥林波,陈晓莉,段俊国,等.肝胆经原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7):493-498.

[8] 严良,徐红,王丽.采用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观察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慢性青光眼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1):26-28.

[9] 史晓林,肖永俭,房秋寒.电针太冲穴对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1,2:9-11.

[10] 路雪婧,张华,黄珍珍.针刺对持续高眼压大鼠眼压的影响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75-76.

[11] 朱霞,毕爱美,韩秀霞.针药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33(4):39-40.

[12] 陈伟.太冲穴的临床运用[J].中医外治杂志,1995,6:36.

[13] 曲鹤年,李忠仁.针刺抗氧化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1):3-5.

[14] 李建良,李景恒,王蓉.针刺对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1,42(2):37-38.

[15] 刘振铎.针刺治愈突发性失明1例[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4,16(3):237.

[16] 张成涛,张俊锋,邓少颜.针刺治疗干眼症30例[J].河南中医,2009,29(9):895-896.

[17] 唐锐.针刺加拔罐治疗流行性急性结膜炎[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79.

[18] 李巧云.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眼肌麻痹21例[J].陕西中医,2008,29(9):1213.

[19] 万迎晖.远端取穴治疗眼肌痉挛32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2):57.

猜你喜欢

太冲合谷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