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2013-01-25左可可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2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中医药血压

左可可 顾 宁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EH)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中医药治疗EH疗效明显,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笔者仅就其对干预炎症因子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EH与炎症因子

近年来发现炎症因子不仅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而且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EH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且呈高度相关性,证实EH是一个低度炎症状态性疾病[1]。Bogdanski等[1]研究表明,EH 患者血浆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且随血压病程进展而逐渐升高。TNF-α是反映心脏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间接指标之一,检测患者TNF-α相关指标,对心脏病变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李东韬等[2]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明确相关,ISH比舒张期高血压(SDH)炎症反应更加明显。朱志耘[3]研究表明,EH患者TNF-α浓度较血压正常者明显升高,同时伴有明显的低脂联素血症,且与TNF-α呈明显负相关,提示脂联素和TNF-α之间可能通过其他一些炎症因子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共同参与了EH的发病进程。亦有其他实验结果显示[4],EH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表明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蒋波湧等[5]检测E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EH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EH患者PBMC处于激活状态,存在炎症反应,认为其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余琴等[6]发现EH患者血清中多种促炎因子如白介素-1(IL-1)、IL-6、TNF-α 均明显升高,而抗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则降低,提示细胞因子的调节紊乱参与了EH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其中IL-1、IL-6、TNF-α促进高血压及心肌肥厚的发生。

2 中医药对EH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EH治疗领域,不仅能一定程度降低血压、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变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抑制及逆转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脏舒张功能等等,在保护靶器官方面作用明显[7-8],尚可一定程度调节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减轻炎症损伤。张淑涛[9]将82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到丹参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下降明显,血浆内皮素 1(ET-1)、血栓素 B2(TXB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6-酮-前列腺素 α(6-Keto-PGF1α)上升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丹参能够明显减轻EH患者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韩学杰等[10]研究发现EH痰瘀互结证患者炎症因子含量明显增高,并用解毒调络方加减(莱菔子、泽泻、川芎、水蛭)治疗,结果表明痰瘀同治、解毒调络法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还可明显减少西药的用量,保持血压水平稳定,并减少炎症因子CRP、TNF-α含量。有学者[11]将60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壅盛证组与非痰湿壅盛证组,分别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单用替米沙坦治疗6周,另选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EH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后,痰湿壅盛证组患者在血压、脉压均显著降低的同时,血清 hs-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亦显著下降;而非痰湿壅盛组患者血压、脉压亦明显下降,血清hs-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亦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表明替米沙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较单用替米沙坦能更明显降低患者的脉压和炎症因子水平。姚祖培等[12]报道化瘀复元胶囊(水蛭、土元、三七等组成)能够改善EH患者的低度炎症反应状态,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张小卫等[13]观察黄芪注射液对EH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发现黄芪注射液治疗后EH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 和 IL-6降低,表明黄芪注射液可在较短治疗周期内降低EH患者血清炎症介质。上述临床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可改善EH患者炎症状态,改善炎症反应。

3 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炎症因子的动物实验

李运伦[14]研究黄连清降合剂(黄连、钩藤、泽泻、芦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炎性介质、氧自由基的影响,发现黄连清降合剂能降低SHR的收缩压(SBP)、血浆过氧化脂(LPO)及血清 TNF水平,升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HR血浆TNF、LPO、及升高红细胞SOD有关。田心等[15]分别用菊藤胶囊(钩藤、栀子、牛膝、菊花、杜仲、防已、地龙、牡蛎、石决明、丹参、酸枣仁、甘草等)和卡托普利给SHR灌胃4周,并监测大鼠尾动脉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水平及表达。结果表明菊藤胶囊组降压疗效与卡托普利组相当,但降低血清TNF-α、CRP水平及表达优于卡托普利组,认为菊藤胶囊可以降低SHR血压和血清TNF-α、CRP水平,下调心肌组织的TNF-α、CRP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心肌损害。

李琳等[16]将40只SHR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D)、模型组(SHR)、降压脉净液(桑寄生、决明子、丹参、葛根等药物组成)+络活喜(治疗组)、络活喜(西药对照组)、牛黄降压丸+络活喜(中药对照组),观察各组血压水平、测定心脏重量指数(HWI);观察病理学改变,测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血管腔横断面积(PVCA);检测大鼠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降压脉净液+络活喜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可明显降低SHR血清IL-6水平,优于其他给药组。韩涛等[17]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钩藤、黄芪、玄参、香附)对SHR血清TNF-α的影响,将3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清肝益气组、清肝泻火组和疏肝抑火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牛黄降压丸,清肝益气组给予清肝益气降压方,清肝泻火组给予拆方1号(钩藤、玄参,用量比例为5∶2),疏肝抑火组给予拆方2 号(钩藤、玄参、香附,用量比例为 5∶2∶1)。结果显示,清肝益气降压方有确切的降压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压明显下降,并能明显降低TNF-α水平。

4 展 望

已有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表明,中医药可以有效干预高血压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一定程度改善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肌肥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从而阻遏靶器官损害,中医药治疗EH具有独特优势。但以往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1)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炎性细胞因子的途径、作用靶点及机制尚不明确;(2)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无统一组方及证型分类;(3)复方制剂研究较多,单味中药及有效中药成分的研究尚显薄弱。期望今后中医药界能够加强对EH与炎症反应相关性的认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研究,从分子、细胞水平深入揭示中医药干预EH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积极开发中药新药,改进中药新剂型,为中医药治疗EH的临床运用提供广泛与可靠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1]Bogdanski P,Kkujawskar Luczak M,Lac-ki J,et al.Evaluation of selected interleukIns,tumor necrotic factor,insulin and leptin in obes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Pol Merkaz Susz Lek,2003,154(88):347-351.

[2]李东韬,曹毅,费宇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炎症因子变化[J].山东医药,2010,50(16):58-59.

[3]朱志耘.血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1):16.

[4]杨平,邓剑,杨明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短篇论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24-1725.

[5]蒋波湧,任晓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358-3359.

[6]余琴,欧阳迎春,李新.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4):275-277.

[7]吴山永,张小庆,朱剑,等.阴平阳秘方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疗效及动态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177-178.

[8]喻正科,陈志红,解发良,等.天丹降压颗粒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改善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1):50-52.

[9]张淑涛.丹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sICAM-1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3-5.

[10]韩学杰,李娜,丁毅,等.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与炎症因子相关的动态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0,25(8):1205-1207.

[11]王雄,李卫青.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表达及痰热清注射液的干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389-1391.

[12]姚祖培,陈建新,喻海忠.化瘀复元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5-6.

[13]张小卫,余静,常鹏,等.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4):47-49.

[14]李运伦.黄连清降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炎性介质、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2,20(2):169.

[15]田心,王长海,李蕊,等.菊藤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60-2662.

[16]李琳,王泰龄,潘琳,等.降压脉净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性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0):695-698.

[17]韩涛,王洪海,郭炜.清肝益气降压方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9):649-650.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中医药血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