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3-01-25岑文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防己六味地黄血尿酸

岑文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广西 北海 536000

慢性尿酸性肾病主要见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对于慢性尿酸性肾病,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本病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控制血尿酸是防止病情恶化的有效措施,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但其临床疗效有限,且长期服用该类药有一定副作用,因而不宜长期使用,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1]。因中药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肝肾损害等毒副作用,且其疗效肯定,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海南会议拟订的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4~67岁,平均 (51.5±17.3)岁;门诊病人39例,住院病人11例。

1.2 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禁酒,控制肥甘厚味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3000ml/日;根据病情口服碳酸氢钠片剂;如伴高血压者则采用口服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②中药治疗:采用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组方如下:山药12g,山萸肉12g,熟地黄12g,丹皮12g,泽泻12g,茯苓12g,黄芪30g,汉防己10g,白术10g,玉米须60g,薏苡仁15g,扁蓄10g,红花10g,丹参1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共治疗3个月。

1.3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海南会议(1999)拟定的标准[2]。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血尿酸浓度恢复正常,尿毒症期时血肌酐下降≥25%;有效:症状、体征显著减轻,血尿酸、肾功能好转,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50例中,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

3 讨论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也常称之为痛风肾病[3]。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血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合并有轻中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征,本病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患病率也日益增多。

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等方法。常用的别嘌醇、秋水仙碱等药物使用后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停药后血尿酸极易反跳,不能有效改善肾损[4]。开展中医中药研究,防治慢性尿酸性肾病,利用中药的综合调理、双相调节等优势来调节尿酸水平,改善远期预后、预防痛风发作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

根据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将之归属于中医之“痹证”、“历节病”、“石淋”、“腰痛”、“水肿”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多食肥甘厚味等,致脾肾功能受损,水湿运化失常,聚湿生痰。因此,脾肾两虚、湿瘀内阻是其根本病机[1,3,5,6]。胡耀琪等人[4]也认为其病机以痰浊湿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临床上,脾肾亏虚则表现出全身困乏、腰酸、浮肿及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湿瘀内阻则出现关节疼痛结节及湿热淋症等。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采用中药治疗必须标本兼顾,将护肾作为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以治其本,故选六味地黄汤;同时还通过健脾以固本护肾。除此之外,还须清利湿热及活血化瘀以治其标,故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用防己黄芪汤。有关防己黄芪汤对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韩洪[1]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表明,该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能达到降低血尿酸、血肌酐的治疗目的,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久服未发现毒副作用。在上述两方基础上,再加用红花、丹参以祛其瘀,扁蓄、玉米须增强清利湿热之功。因此能有效控制痛风的反复发作,明显改善肾功能,且无不良反应。

[1]韩洪.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2例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3):155~157.

[2]尿酸性肾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S].海口: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1999.

[3]孔庆歆,刘加林.中医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1):1004-1005.

[4]胡耀琪,储水鑫,唐娟.从脾肾论治慢性尿酸性肾病2则[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7):637-638.

[5]钟宏琳,欧伟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42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9,23(3):138-139.

[6]郭向东,王小琴,熊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1):715-716.

猜你喜欢

防己六味地黄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防己与常见伪品的鉴别综述
响应曲面法优化防己中汉防己甲素及汉防己乙素的提取工艺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UFLC法同时测定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