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猪传染病
2013-01-25李永彬赵书强
李永彬 赵书强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000)
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猪传染病日益复杂,尤其是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猪传染病,包括猪水肿病、李氏杆菌病、破伤风和猪伪狂犬病等。这些疾病在养猪业中广泛流行,临床上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出现,从而加重病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这些疾病进行如下分析。
1 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刚断奶后不久的的仔猪,尤其是肥胖和发育良好的猪最易发病。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该病死亡率高,急性发病可突然死亡,慢性发病可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走路时步态不稳,心跳加快,呼吸浅表。眼睑部、头部和脸部水肿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经消化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发病较多,气候突变和阴雨过后多发。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卫生和消毒等是预防该病的积极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或扩散。可用当地分离的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做灭活苗,进行预防接种。在该病易发生的危险期,适当添加一定量的对该病敏感的西药和中药进行预防,效果显著。发生该病时,除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外,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对发病或受威胁的猪常采用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可做药敏试验,选对大肠杆菌敏感性较强的药物,同时还应配合强心补液进行对症治疗。
2 李氏杆菌病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断奶仔猪多发生败血症,肝脏有坏死灶;架子猪主要发生运动失常、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剖检发现脑膜和脑有充血、水肿病变等。李氏杆菌病病原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病猪和带菌的其他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该病主要发生于冬末和春季,当气候骤变、饲料单一、营养缺乏或猪体内有寄生虫时,猪抵抗力下降,常诱发该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该病。平时应驱除鼠类和啮齿类动物,杜绝从疫区引进猪。避免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在该病即将发生或流行初期,进行药物预防,是目前预防该病发生的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发生该病时,药物要早期使用,效果较佳,当内脏器官已被损害时,药物效果一般不好;经常保持猪舍卫生,定期对成年猪进行驱虫。同时,要在经严格消毒后的舍内养育仔猪,并与成年猪分开饲养,还应避免从外界引入病猪,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3 破伤风
各种动物均可感染,以单蹄兽最易感,该病的病原为破伤风梭菌。发病动物主要以牙关紧闭,背弓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触摸坚实如木板感,体温正常为主要特征,多由阉割等外伤感染而引起,具有上述特征即可确诊。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多为散发。
每年对易感动物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在平时饲养管理中,应防止外伤感染,一旦出现外伤,应及时消毒处理。如果创面较深,除在创面周围注射抗生素外,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以便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当发生该病时,应立即静注抗破伤风血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补液、强心、健胃等多种措施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时还应选择避光、安静的场所,以免加大病畜应激。
4 猪伪狂犬病
4周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毒。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鸣叫、昏睡等,有的表现呕吐腹泻;4周龄仔猪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痉挛、呕吐、腹泻等症状;2个月以上的猪多数是隐性感染。剖检发现脑膜充血和水肿,扁桃体、肝、脾均有灰白色坏死灶。将病料制成乳剂接种于家兔,表现剧痒即可诊断为该病。病猪、带毒猪以及鼠类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隐性感染的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几乎可达100%,可“整窝端”,随仔猪日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下降。
消灭鼠类对预防猪伪狂犬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接种伪狂犬病弱毒苗及基因缺失苗能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减少混合感染的机率和经济损失。同时要定期做好病原学检查,淘汰阳性猪,把阴性猪集中起来建立新的无该病猪群带。在平时要加强猪群饲养管理,猪舍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仔猪过于拥挤,净化环境和猪群,减少传染的机会。定期消毒,更换不同的消毒液,防止细菌耐药。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猪病传入。若要从外地调入猪群,要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猪场引种,同时还要加强检疫工作,对引进的猪需隔离观察2周,无异常后方可入圈混群饲养。
综上所述,以上4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猪传染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但其所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肉眼有时很难分清,必要时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确诊。在实际生产中,有时一种或两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群猪中,因此在生产和治疗中一定要做好分析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