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
2013-01-24王凤玲黄海娇
高 辉 王凤玲 梁 闯 黄海娇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61)
探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
高 辉 王凤玲 梁 闯 黄海娇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61)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探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配合的要点,提出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前提。
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配合;探索
手术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集中体现,手术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但又需互相协同和配合才能安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完全或部分失去感觉,达到手术时无痛的目的。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麻醉学的发展,麻醉的应用范围已经不是局限于消除手术中的切口疼痛,同时也包括了镇静镇痛、重症监护和急救复苏等领域。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除要求麻醉医师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需要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因此,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1]。本文旨在探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1 术前的护理
1.1 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
徐珊英[2]认为手术室护士应调节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才能使手术患者感到舒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 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患者基本状况,在访视和日常护理中关心患者,让患者熟悉、信任甚至喜欢自己,使患者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便于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积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师情况、麻醉方法、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急救准备情况,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麻醉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麻醉须知及配合方面的知识,并针对患者及其家属顾虑的问题做耐心解释。曹海萍[3]护理体会:患者对手术及麻醉不太了解,因此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手术室护士应术前访视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3 术前胃肠道准备护理
详细交代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术前禁食的意识,成人术前常规禁食12h、禁水4h;小儿术前常规禁食(奶)4~8h、禁水2~3h,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误吸及窒息,保证麻醉过程中的安全。
1.4 配合麻醉医师做好麻醉前的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别、性格特征、职业和饮食习惯。近期有无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有无影响气管内插管的因素,有无特殊嗜好(如烟、酒)和药物成瘾史,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病史,有无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过敏史等,家族成员中有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史,有无牙齿缺少或松动、是否安有义齿,评估手术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了解血、尿、粪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评估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及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为手术麻醉做好充分准备。
1.5 麻醉药品和急救物品的准备
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手术方式、麻醉类型和患者病情等准备麻醉药品、麻醉物品、抢救器械及药物等,熟悉所用药品的药代学及药动学知识,尤其是不良反应类型及抢救措施,熟练操作麻醉物品及抢救器械,以保证一旦患者出现麻醉意外时抢救所需。
1.6 体位的护理
妥当安置患者体位,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并加以固定。注意不要影响循环、呼吸及肢体压伤。同时保证患者舒适安全,麻醉操作方便,顺利。
2 术中护理
术中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手术操作规程,配合麻醉师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尿量、心电图及血气分析等变化,注意患者有无皮肤弹性差、少尿、代谢性酸中毒、心肌缺血及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有无心动过速、心率加快、心动过缓、心搏骤停及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表现。督促检查麻醉医师的无菌操作,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观察各部位导管通畅,尤其要注意患者呼吸。对因麻醉过深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压或因麻醉过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所致高血压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注意避免高血压危象。如术中麻醉用量过大或静脉过速会发生呼吸停止,故须做好加压呼吸的准备。因麻醉过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通过适当加深麻醉得以缓解。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不安或幻觉等,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应和麻醉医师注意防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患者坠床、碰撞及不自觉地拔出输液或引流管等意外伤害。龚惠芬[4]等的护理体会:护士密切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了解全麻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静脉给药。术中严格掌握输液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维持麻醉期间,护士按医嘱严格核对后正确给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3 术后护理
苏醒过程中患者的管理和转送尤其应该引起重视。体位变化对麻醉后患者的循环功能影响很大,尤其在血容量不足时,故在转运前应补足血容量;搬动过程中,动作应轻柔、缓慢,确保各种管道的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对有呕吐可能的患者,应将其头置于侧偏位。对全麻未清醒患者,应在人工呼吸状态下转送,一般患者的转送,可在自主呼吸空气状态下转送,对心脏及大手术、危重患者,则应在吸氧及严密循环、呼吸监测下转送。
麻醉后切口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创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者往往会经历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传统观念认为切口疼痛是一种术后不可避免的经历,即便患者遭受着持续、剧烈的疼痛,也往往不予以积极处理,此种不及时和不不充分的处理或镇痛,将造成一系列不良的临床后果,如切口疼痛可影响患者休息、睡眠、早期活动和饮食状况等,造成创口愈合延迟、康复过程减慢等。故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医师做好术后镇痛及有关疼痛的知识的传授,指导患者掌握疼痛的规律、发作时间及疼痛缓解的措施,在疼痛发作前正确应用止痛剂。同时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后的效果,为有效调整镇痛方案和镇痛效果提供依据。若镇痛效果不佳或患者需要作镇痛剂剂量的调整,应及时与麻醉师联系,若镇痛泵脱管、断管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用镇痛泵,同时请麻醉师会诊处理。阿片类,尤其吗啡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对应用此类镇痛类药物的患者,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以及SPO2的监测,警惕患者呼吸频率变慢。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心搏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同时请麻醉科医师会诊参与抢救。对即将出院的患者,手术室护士应积极对其进行健康问题的指导和宣教。
4 结 语
手术患者的术中安全保障与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有关,也与麻醉医师的经验和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手术室护士只有运用扎实的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使之从被动护理转向主动参与和配合护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1] 刘晓艳.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21)∶2853.
[2] 徐珊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J].中华临床医护月刊, 2011,8(7)∶100.
[3] 曹海萍.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 2011,9(4)∶54.
[4] 龚惠芬,宋琳,周小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20)∶54.
R192.6
A
1671-8194(2013)13-03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