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证治四维理论

2013-01-24来建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4期
关键词:证治伤寒论素问

来建明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456300)

中医证治四维理论

来建明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456300)

四维理论 空间轴 时间轴 病因病机 临床治疗

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现在正向基因医学的方向发展,当许多医学理论产生于基因技术并开始指导临床时,我们为医学的进步感到欣喜,但目前出现了一些弊端,那就是过于关注新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疾病本身的特点。中医学认为,每一个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其特定的规律,因而使其成为某一种疾病或一种疾病的某一阶段,随着时空的变换,疾病可以发生变化而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方法亦发生变换,这个过程笔者认为可以称为中医证治四维理论。

疾病发生发展的四维理论

近代物理学的相对论认为,在空间坐标变换中,必须在原有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维时间,从而拓展成为四维空间。时间统一体即四维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接的秩序。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由于空间和时间本身不可分割,同时又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因此它们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1]。从中国古代医籍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一种疾病的发生,可以其发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特点为空间轴,以其延续的时间为时间轴,共同组成一种疾病的四维特性,通过四维演示,可以动态观察疾病的产生、发展及变化。《素问·热论》载:“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二日,阳明受之,故身热……三日,少阳受之,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故烦满而囊缩”,疾病从伤寒开始,逐步发展,六经相传,其疾病性质发生变化,成为另外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亦不同。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亦明确论述了上述观点,《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言:“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临床治疗的四维理论

疾病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故治疗方法也随之改变。《素问·热论》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伤寒论》中同样印证这种看法,比《黄帝内经》更为具体,包括用药后出现的症状特点都详细介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在经络学说中,子午流注理论是经气流注的时间变化规律理论,更明确了中医理论的时空一体化,运用天干地支配合脏腑,以天干纪年、月、日、时来推算人体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以求得最佳疗效,经过近千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子午流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中医证治四维理论同辨证论治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说中重要理论之一,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患者证候特点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同四维理论有相似之处,俱是根据病机特点和症状表现灵活治疗,但四维理论更加实用和灵活,患者在同一证候时用药是相同的,而四维理论认为病情时时在变化,时间的改变带来疾病的变化,所以用药上更加紧贴临床表现,正如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所言:“兵无常势,医无常形”。

中医认为,疾病及证治都是时时发展变化的,所以在临床中应根据病情的改变灵活用药,时间作为重要的一维在古典医籍中屡屡提及,如果能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疾病及病证的四维属性,有望在中医临床诊治探索方面及现代化研究中取得更大成就。

[1]倪光炯,李洪芳.近代物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6.

2012-11-12)

·坐浴疗法·

猜你喜欢

证治伤寒论素问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