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焦虫病的诊治
2013-01-24谈英甲王英姿
谈英甲 王英姿
(甘肃省舟曲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甘南 746300)
牛焦虫病由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引出的血液原虫病。病牛以高热、贫血、消瘦、血红蛋白尿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主要特征。
1 发病情况
巴藏乡位于舟曲县西口子,距县城45 km,西与迭部县接壤。巴藏乡属半农半牧区,有农户1 126户,人口4 892人,存栏牛985头。最西边的前北山村和后北山村的山上农户饲养有牦牛和山羊,采取自由放牧。而其他村庄主要饲养黄牛、土山羊、马类和猪、鸡家畜等,以农业为主。发病的上巴藏村和下巴藏村,饲养牛194头,品种多为杂种黄牛,也有少量犏牛,主要为役用。1993年6月10日开始,上巴藏发现有1头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在病初有发烧和血尿症状。6月14日上巴藏第2头发病,其中,1头牛6月15日死亡。6月21日,下巴藏1头牛发病,截止6月26日,上、下巴藏共有4头牛发病。开始发病的牛,多数为营养不良,体质差的牛。乡村兽医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感冒引出的肾炎或膀胱炎,使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治疗,但无明显效果,症状没有缓解,病情越来越重。
2 临床症状
第2头牛发病后笔者和巴藏乡兽防站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接到汇报后前去检查,发现患病牛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从病牛头耳、脖子处发现许多大小不一的硬蜱。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至废绝,前胃弛缓,反刍停止,反应迟缓,行走无力,呼吸脉搏加快,气喘,肌肉震颤,可视粘膜苍白并黄染,结膜潮红,体表淋巴结肿大,触之有痛感,腹下出现水肿,输液时流出的血液稀薄呈暗红色,难凝固;尿液呈黑褐色,如浓茶,腥臭,沉淀,一夜后未发现血凝块;先便秘后腹泻,粪便带粘液及血液,恶臭。最先发病的那头牛逐步消瘦,卧地不起,眼睑、尾根和薄嫩皮肤上出现溢血斑点,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病程6 d。另3头牛经确诊并对症治疗后痊愈。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僵尸表现,尸体消瘦,皮下和浆膜黄染有溢血斑点,血稀薄,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剖面多汁。胸腹两侧皮下有出血斑,皮下脂肪,肌膜,关节囊液均呈黄色。脾脏肿大2~3倍,被膜有出血点,脾髓软化呈紫红色。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胆囊肿大3倍左右,胆汁呈黄绿油状。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真胃黏膜肿胀,有血斑和高粱到蚕豆大小的溃疡斑,边缘红色隆起,中加灰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对病牛耳尖静脉采血抹血涂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滴加10%姬姆萨染色液染色3 min、水洗、吸干、镜检,油镜下观察,红细胞内有卵圆形、逗点形、杆形、圆点形等不同形状的虫体。
5 诊断
根据牛泰勒焦虫病流行特点和发病情况调查,舟曲县巴藏乡和其他地方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生过此病,发病时间和季节与牛环形泰勒虫病流行季节相吻合,并且在病牛身上采集到硬蜱,是牛泰勒焦虫病的传播媒介;临床发现病牛高温稽留,贫血,体表淋巴结肿大,有血红蛋白尿等;剖检病理变化发现有全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第四胃粘膜溃疡斑。实验室血液涂片检出虫体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根据以上综合分析,确诊为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6 治疗
治疗原则以杀虫为主,对重症病牛应同时配合强心、补液、健胃及抗感染。
用贝尼尔,剂量为3~5mg/kg体重,配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2~3 d;30%安乃近20 ml,稀释青霉素640万IU,注射用水10ml,稀释链霉素200万IU,2次/d,肌肉注射;健胃散250g,2次/d,灌服。用5%葡萄糖500ml稀释10%安钠咖20 ml,0.9%氯化钠1000~1500 ml稀释10%磺胺嘧啶钠100 ml,维生素C2~4g,40%乌洛托品40~60ml,10%葡萄糖1 000 ml,一次性静脉注射,1次/d,连用3d。经过以上治疗,除发病初死亡的1头外,剩余3头牛经治疗后全部痊愈。
7 预防
蜱作为传播媒介扩散病原,只要消灭病原体(焦虫)、蜱和易感动物三者中的某个环节,就可达到预防目的。
灭蜱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环节。每年的3~4月份,正是当地硬蜱幼虫活动高峰。在土壤中的硬蜱虫卵孵化后,爬到栎科植物枝叶上,牛在放牧时幼蜱爬到牛身上,长成成蜱。根据发病区蜱的活动规律,使用杀虫药消灭牧场灌木丛中的幼蜱、圈舍中的蜱和牛体上的成蜱。在幼蜱活动高峰期间,牛尽量避免在生长栎科植物的牧场中放牧。
预防用贝尼尔按3~5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2次,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该乡两个村村其他健康牛用药后再未出现新的病例。
8 体会
本病发生的季节与蜱的活动季节基本相同,饲养管理差、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病。
发生本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使该病得到及时控制,减少损失。造成本病死亡的原因,多数是兽医没有及时确诊,或误诊误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本病的主要症状血红蛋白尿,容易与泌尿系统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相混淆,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病原学进行鉴别诊断。
本病的高发季节是夏季,正是牛比较瘦弱并且农活繁重之时,营养缺乏和过度使役也能诱发本病。因此,要及时加强营养,合理使役,加强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