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围产期保健确保母婴健康
2013-01-24徐冬梅
徐冬梅
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医疗保健工作的日益进步, 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提高。加强围产期保健、确保母婴安全健康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围产期保健是整个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预防为主, 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为了母亲的安全、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 应积极倡导, 并用最卓越的技术服务于广大孕产妇和儿童, 使其真正受益。
1 实施方法和结果
1. 1 健康教育 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具有重大的意义, 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保健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满足孕产妇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孕产妇认识到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让孕产妇获得相关知识,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使孕妇可以适应并调整妊娠期的各种生理心理变化, 顺利渡过孕期。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帮助孕妇树立信心, 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 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1. 2 孕期监测
1. 2. 1 孕期保健要从早孕开始, 孕12周前应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全面检查, 进行高危妊娠的初筛和管理。以后定期产前检查, 通过全身检查、产科常规检查以及血、尿常规、肝功、超声、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指导, 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转至上级医院诊治。
孕期母体的营养、精神状态及生活环境对孕妇本身及胎儿的发育都有影响, 这也就要求孕妇要合理平衡膳食, 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少食多餐。保持良好的心情, 生活规律,注意适当的活动与休息, 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同时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家中不要养宠物、远离农药、忌烟忌酒,这不但有利于增进孕妇健康, 而且对胎儿的发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 孕期应避免感染, 用药也应权衡利弊, 在医生的指导下, 选择效果好而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 慎重用药。可以指导孕妇监测胎儿在宫内状况, 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的方法, 指导孕晚期卫生保健, 为新生儿出生做各项准备工作, 防止死胎、早产、过期产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孕末期检查孕妇的乳房发育情况,做好乳房护理与保健。高危妊娠容易造成难产及其它妊娠合并症, 应加强高危妊娠的专案管理和随访, 以便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防止病情发展, 保障母婴安全。
1. 2. 2 产前筛查 通过开展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工作, 可以对先天性缺陷进行很好的干预和诊断, 有效阻止了缺陷儿的发生。孕妇应掌握产前筛查的相关知识和最佳时间, 正确认识产前筛查的重要意义, 自觉进行产前筛查,防患于未然, 对于生育健康宝宝非常有利。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应该在围产期进行唐氏筛查。我们已经开展了唐氏筛查工作, 利用超声、血液生化检测的方法, 对结果提示高风险者均建议其到有产前诊断资质的上级医院做染色体检查,根据这个金标准确定是否继续妊娠, 促进健康儿童的出生。
1. 2. 3 通过开展孕妇学校, 组织专家授课, 观看电视录像,现场指导, 与孕妇及家属面对面授课, 互动交流, 提高了孕妇自我保健水平, 学会了母婴护理技能, 让孕妇顺利渡过妊娠和分娩这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
1. 3 分娩监测 孕产妇应消除分娩的恐惧心理, 做好分娩的准备工作, 临近预产期时应到医院做产前检查, 医生会细致交代入院分娩前的一些注意事项, 有利于健康安全分娩。生命健康最重要, 住院分娩保安全。只有住院分娩才能获得产前、产时、产后最密切的观察与处理, 有效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和有效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让母婴安康, 家庭幸福。
1. 4 产后访视 通过产后访视可以了解患者产后情况, 对产妇、新生儿进行检查, 询问观察产妇和新生儿各种生理病理变化,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帮助指导, 进行产后保健和育儿知识以及生活等方面指导, 促进产妇康复及新生儿健康成长。
2 体会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我们在做好全方面保健的同时, 还应该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增强职业责任心,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不断提高对围产期保健的理解和认识,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重视和关心孕产妇、儿童的生命与健康。通过定期产前检查, 对母婴进行监测, 及早发现高危妊娠, 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及安全分娩。做好孕期保健和一系列的分娩准备工作是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大力宣传, 普及孕期保健知识,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更好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求, 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为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为国家的兴旺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