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备急灸法》看灸法抗炎免疫特性*

2013-01-24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灸法抗炎艾灸

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46)

《备急灸法》又名《备急灸方》,刊行于南宋宝庆丙戌年即公元1226年,为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所著。原书刊行19年后,由孙炬卿于南宋淳祐乙巳年即公元1245年。获得本著作的蜀刻本,又附加佚名氏的《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将三书合为一书,仍以第一种书命名为《备急灸法》。该书较详细地论述了灸法治疗心痛、牙痛、痈疽、疗疮、腹痛、吐泻、自缢、溺水等22种危急病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且附若干效验方药,其中有些方法目前仍有卓效。在其记载的急救病种中,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占据大多数,凸显了灸法的抗炎免疫特性。这对灸法治疗多种与炎症相关的现代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备急灸法》的出现源自于对急性炎症治疗的迫切需求

《备急灸法》成书于南宋,正值金辽入侵、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灾害连年、民不聊生的状况下,医疗资源极其匮乏,“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的状态十分普遍。除社会因素造成的“人为死亡”外,感染性疾病也成为威胁民众生命的主要原因[1]。如《备急灸法》说:“余三十余年,每见患痈疽发背之疾甚多,十中仅得一二活者,惟是着灸早则犹有可治之理。”正由于“骑竹马灸”主治痈疽,具有“脱人之危于将死之际”的功效,故孙炬卿才将其补充收录在《备急灸法》之后。由此可见,对急性炎症治疗的迫切需求是灸法发挥其抗炎免疫优势的内在动力,由此也比较容易理解闻人氏将“诸发”居于《备急灸法》首篇病证的意义。

2 《备急灸法》表现出灸法对炎症的优势作用

《备急灸法》共记载22种病证,如诸发、肠痈、疔疮、附骨疽、皮肤中毒风、卒暴心痛、转胞小便不通、霍乱、转筋、风牙疼、精魅鬼神所淫、夜魇不寤、卒忤死(俗谓鬼打冲恶也)、溺水、自缢、急喉痹、鼻衄、妇人难生、小肠气、一切蛇伤、犬咬、狂犬所咬。其中感染性急症有12种(诸发、肠痈、疔疮、附骨疽、霍乱吐泻、霍乱转筋、风牙疼、急喉痹、皮肤中毒风、一切蛇伤、犬咬、狂犬所咬),占总病证数的一半以上,篇幅更是占全书的80%以上。这12种病证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在抗生素尚未出现的古代,灸法表现出对炎症的优势效果。

3 灸法对炎症优势作用来自其抗炎免疫特性

艾灸治疗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调节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艾灸的作用是温热作用、药物作用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2]。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是其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抗超敏反应及延缓衰老作用的基础,且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3]。

艾灸对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白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的数量、功能及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艾灸可提高癌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4],增强 NK、LAK 细胞活性[5],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的百分比,提高CD4+/CD8+的比值[6]。艾灸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艾灸对免疫因子如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免疫球蛋白(Ig)、补体等有调节作用。艾灸肿瘤患者IL-2、IL-6、IL-8水平都有所上升,其中以IL-2最明显[7]。对体虚易感者化脓灸可提高IgA、补体C3水平。

4 炎症是多种重大疾病的核心病理变化

炎症的持续存在和作用是引起人体多种重大疾病的共同通路,它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精神病等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占据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炎症在肿瘤的发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以直接诱发癌症,而且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诱导DNA突变和基因修饰的改变,产生早期的肿瘤细胞及其代谢产物,这又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癌细胞的侵蚀、转移。

炎症免疫反应亦是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缺氧等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免疫细胞激活、血小板黏附、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释放和作用;又有泡沫细胞的形成、巨噬细胞的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的损伤、修复,内质网线粒体的应激反应等,且与脂肪组织、脂质代谢和多种脂源性激素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近年来炎症与心脑血管病的一个突出进展。

另外,在老年痴呆、Parkinson’s病、多发性硬化、衰老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中,炎症免疫反应及其相应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状细胞以及 NO、COX-2、TNF-β、IL-1、IL-6、PGE2 等炎症介质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凋亡和坏死,引起轴索损伤和神经脱髓鞘的损伤。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又可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和淀粉样物质的聚集变性,从而引起老年痴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5 艾灸的抗炎免疫特性在防治多种重大疾病中具有优势

有学者[9]专门从文献研究角度看灸法的特色与优势,收集了1997~2006年在国内中文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灸法(或以灸法为主)临床疗效观察文章648篇,建立了10年灸法文献信息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灸法临床适应证多达186种,其中报道篇数在5篇以上的灸法临床优势病种有34个。依次是各种疮痈、胎位不正、手术不良反应、肱骨外上髁炎、颈腰椎疾病、小儿腹泻、带状疱疹、腹泻、面瘫、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痛经、小儿遗尿、肩周炎、结肠炎、膝关节病、输液反应、不寐、痛症、术后排尿异常、神经性皮炎、糖尿病并发症、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扁平疣、放化疗不良反应、中风后遗症、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肌肉注射后不良反应、胃下垂、肠道激惹综合征、痄腮、月经不调、软组织损伤。可以看出,除胎位不正、不寐外,其余病证均与免疫有关,占总数的94%。艾灸的抗炎免疫特性在许多病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艾灸在对危害人类生命最大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效果。

艾灸能明显抑制恶性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10],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杀伤活性及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11]。小鼠腹腔接种癌细胞后给予艾灸部位皮肤组织提取物,观察抑制移植肿瘤增殖的效果,发现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移植前1周起连日施灸组效果最明显,该效果与香菇多糖和丝裂霉素取得的抑制效果相当。“艾灸血清”能明显抑制癌细胞株体外生长[12],明显延缓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形成,延长其生存期,预治组抑瘤效应优于治疗组;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引起肿瘤细胞在形态上发生较典型的凋亡改变,影响肿瘤细胞由S期向G2/M期的转变过程,提高肿瘤DNA断点标记阳性率[13]。

艾灸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对中风先兆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良好。艾灸对中风后出现的肩手综合征、排尿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抑郁症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学者认为艾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要优于针刺治疗[14]。

另外,对现代某些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慢性肝炎、难治性肺结核等,艾灸也显示出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从《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医学入门》“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直至现代研究对艾灸调节免疫的整体性和双向性的认识,无不彰显艾灸抗炎免疫特性在治疗疾病中的巨大作用。《备急灸法》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首推艾灸疗法,对此认识不可谓不深刻。

从近年来现代疾病的发展来看,炎症所致免疫紊乱引发的疾病和新生传染病成为医学界主要研究目标。人们不可能忍受炎症症状,坐等病因揭示清楚、发明针对性药物,却可以利用灸法的调整作用去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炎症性疾病。艾灸疗法将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对灸法抗炎免疫特性的研究中,《备急灸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李燕捷.唐代人口死亡原因统计与分析[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38-46+22.

[2]吴焕淦,刘立公,陈跃来,等.灸法的继承与创新[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40-41.

[3]唐照亮,宋小鸽,章复清,等.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31-35.

[4]庄芝华.化脓灸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25.

[5]裴建,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3)增刊:399.

[6]袁民,傅莉萍,陈雪华,等.艾灸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28(2):115-117.

[7]喻志冲,王贺芳,徐兰风.灸疗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642-2644.

[8]王江蓉,陈晓蓉,张琴,等.艾灸对脾肾阳虚型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12):892-894.

[9]陶晓雁,殷仕洁,毛湄,等.从近10年灸法文献看灸法的特色与优势[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91-593.

[10]唐照亮,陈淼和,宋小鸽,等.艾灸抗小鼠S180实体瘤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99(1):60.

[11]杨志新,赵粹英.艾灸增强小鼠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8):54.

[12]黄筠,魏莉,熊一向.艾灸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生长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2):1160-1161.

[13]陈云飞,赵粹英,陈汉平,等.小鼠艾灸血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2000,25(1):38.

[14]王玉华,王保才,宫丽丽,等.多穴齐灸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31:155-156.

猜你喜欢

灸法抗炎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夏天怎么做艾灸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